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第45集 幫貓狗找家:如何當個中途家庭?有哪些中途的模式?

 不知道大家在街上看到浪浪時,第一個念頭是甚麼,像我家附近有個靠近山邊的小公園,我就常常看到公園裡有一些狗狗生活在那邊,而大部分出沒在公園的人們,其實都對狗狗蠻友善的,還有一些人會定期去餵他們,甚至可能還帶它們去洗澡,也不太排斥這些狗狗生活在這邊,我就會覺得這些浪浪其實過得蠻好的,生活品質還算不錯,至少可以在外面自由自在的活動。但是很多浪浪並沒有這麼好的生存條件,除在在街頭有一頓沒一頓的流浪,還要被人欺負或驅趕,如果因為一些行為舉動讓人害怕,就會被通報抓去收容所關起來,或是好一點的是被愛爸愛媽的私人狗園收容,當然生活條件就會依收容所或私人狗園的資源而有所限制,另外因為這兩個地方通常都住著很多動物,除了要學會高密度的跟很多狗相處,人類給的關愛也很有限。以收容所來說,很多浪浪在裡面,因為人力不足與資源不足,所以基本上就是保持有得吃有得住,環境有人打掃跟基本的醫療而已,相對少收容所有更多的心力來努力讓這些貓狗學習在人類家庭中生活,也因為如此,不時就會聽到領養出去的貓狗,沒多久又被退回收容所的消息,這樣不僅是資源上的浪費,也讓狗狗心中會造成陰影,一次次更難融入人類的生活中,就因如此,這幾年漸漸出現很多所謂的中途家庭,也可以稱作代養家庭或寄養家庭,總之也就是讓這些等家的狗狗,在中途家庭裡可以真正跟人類一起生活,過著比較緊密的相處與互動,讓他們可以學會適應家庭生活,讓他們更容易找到真正的家,今天我就想要和大家來分享,有哪些中途貓狗的模式?以及如何讓自己在有限的資源、空間下,成為一個快樂的中途家庭,幫貓狗們社會化融入人類家庭生活呢?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我自己因為養咪寄的緣故,開始漸漸接觸了很多不一樣的狗友,有些狗友就是在做個人中途的人,他們通常白天都有別的工作,因為對於貓狗不捨與憐愛,所以就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提供一個空間,讓流浪的動物,在找到自己真正的家之前有個棲身之地,付出時間、心力與金錢,把浪浪照顧得漂亮、親人,並且教導他們一些簡單的規矩,讓他們懂得如何在人類家庭生活,提升領養率,為的是讓這些無依無靠的貓狗ˇ能免於在街頭辛苦的討收活,或避免被民眾通報抓進收容所過上更可怕的集中營坐牢日子。我想特別說的是,其實你若家裡空間夠的話,也有能力撥出一些時間心力照顧動物的話,我很希望愛貓愛狗的大家可以一起做中途家庭,因為想領養貓狗的人很多,但多數人會希望能夠先看到動物,多跟他互動幾次看感覺再謹慎考慮,以及很多人其實沒有勇氣走進去收容所挑選動物,他們可能害怕看到收容所的狀況會讓自己痛苦又無力幫忙,所以能夠有中途家庭,在歡樂的氣氛與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快樂的去嘗試跟一隻新貓狗互動,且因貓狗在中途家庭生活了,也能夠在你的照顧跟訓練下,成為一隻更適合走進家庭的貓狗。當你看到和你有緣的貓咪狗狗,又想要透過中途的方式來幫助他時,首先,當中途家庭時,自己應該要很清楚,你自己的目的不是要成為他們的主人,而比較像是希望他們在你這邊,可以在比較好的照顧與訓練之下,成為一隻適合家庭生活的毛孩。

一、醫療

所以,通常第一件事通常就是帶這些貓狗去看醫生,因為他們在外面流浪久了,或者在收容所不好的環境與不夠照顧資源下,就算看起來健康活力的貓狗,身體可能會有些毛病,最初步就是自己或讓醫生檢查是否有體外寄生蟲,像是跳蚤跟壁蝨,以及最基本的會做犬四合一快篩檢測,也就是抽血檢查是否感染心絲蟲、艾利希體、萊姆病等嚴重的血液寄生蟲疾病,預算夠的話最好也可以做血檢,看各項指數是否有異狀,跟做精密的 PCR檢測壁蝨套組,看是否感染焦蟲與艾利希體等透過壁蝨感染的病,PCR也可驗犬瘟與犬系小病毒套組等。當然一定要趕快開始每月餵心絲蟲預防藥殺幼蟲,吃或滴除跟壁蝨的藥,以及吃體內腸道寄生蟲的藥。

二、訓練

另外當把狗狗帶回家後,就開始要思考訓練的問題,因為貓咪較難以訓練,只要讓他盡量不要怕人,我也沒經驗,所以就分享狗狗的,每隻狗狗的天生個性與過去經歷都不太一樣,而且大多都已經成年,有自己固定的行為模式,和一般人最喜歡的幼貓幼犬不太一樣,但不是說不好教,而是要更有方法的訓練它們或者應該說,他們已經成年有自己的思考模式與習慣,所以更要用他的語言來跟他溝通。通常,會用圍欄把家中隔出一塊空間,或能有直接有一個房間或空間更好,裡面放運輸龍或籠子,放尿布墊,讓狗狗在看得到人的限定範圍內,有個空間可以走動,也有個能夠躲的小窩,畢竟狗天生是穴居動物,可以躲的小空間讓他們有安全感,但不關籠子的門,要留著讓他自由進出籠子,但限制在圍欄內,慢慢觀察熟悉這個家裡的人或狗,家裡原本也有狗狗的話這樣更是讓新舊狗在安全不會打架的狀態下慢慢認識熟悉彼此的必要做法!並且我們可以觀察狗狗的行為,看有沒有一般飼主最頭痛的問題,比如說愛叫、不懂得如何在定點大小便、很膽小、跟家裡舊狗相處不來等等,而這時就要開始針對這些問題,有計劃的訓練狗狗,讓他們更熟悉如何與人類相處,懂得人類要他們怎麼做。

三、送養

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它們的狀況相對OK,這時就可以開始來撰寫送養文了,一篇好的送養文,可以搭配以下幾個元素,活潑生動的照片、影片、分享平日的生活點滴、紀錄浪浪從0到100的進步,例如:這隻狗狗很親人親狗,或很溫和文靜,或很活潑陽光,那就不要只寫這些描述,而是把這些用真實的情境寫出來,例如:狗狗很親人親狗,每次我下班回家就會很熱情的撲上來迎接,也很喜歡主動約我家的狗狗玩,原本不太愛玩的老狗都被他征服願意起身跟他打鬧個幾回。這些都可以很有效地提供認養率,而其實社會上願意領養的人並不少,現在大多數也都是透過各大論壇FB IG等社群媒體來得知待領養的資訊,也有好幾個專門免費給人PO送養文的網站,像我知道台中市動保處的網站也有提供可以讓民眾上去PO送養資訊的地方。所以當你寫好認養文時,就可以分享到不同的網路平台,等待有緣人的出現,最後,當有被領養機會出現時,自己也需要設定一些評估標準,來確保毛孩找到自己永遠的家,因為找到可信賴的領養人最為困難,因為就算順利把浪浪送出去也還是有隨時被退養的可能,願意退給你那還好,如果遇到不注意把動物搞丟了也不講不去找的,或者覺得不OK不想要了,就擅自把貓狗丟掉或隨意送人,或者送去收容所的,甚至有些是會虐待動物的,那就完全違背自己的初衷跟努力,如果貓狗怎麼了,自己更是會痛苦一輩子,所以寧可審核嚴格一些,這樣才是為浪浪最負責的態度,也讓自己的資源可以提供給下一隻浪浪,造成良性循環。

四、多元的中途模式

中途之路要走得長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關鍵在於絕對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的超收貓狗,可能是自己的金錢或時間或照顧能力。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蠻好的中途模式與案例,像是有些人就思考商業模式,來讓中途安貓狗變成一個可以供應自己生活的新工作,比如說有名的浪浪別哭餐廳,規模慢慢努力做到開了台北台中台南三家餐廳,自給自足,提撥部分收入作為中途貓狗的費用,而餐廳的空間更提供給這些中途的貓狗一個生活空間,客人來店裡可以直接跟貓狗互動。或是些家庭式或狗園式的收費中途,雖然有收錢,但是其實很多救援貓狗的人很有這個需求,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空間環境來暫時照顧這些貓狗,所以願意付費給值得信任的人去幫忙照顧中途貓狗,例如:有的中途主要都幫忙中途那些預計要送養到國外的狗狗,所以他們很清楚送養國外需要做哪些檢查,狗狗的醫療要做哪些,以及會幫狗狗做一些基本的坐下的等訓練,以及幫狗拍很看的照片影片。另外也有專門是幫忙那些有比較多人類所謂行為問題的狗狗的中途家庭,可能是膽小或暴衝或會咬人咬狗,這樣的中途是由比較專業的訓練師在做的,救援人或愛媽當救援到有這些問題的狗狗時,就會變得更棘手,因為有這些問題會讓狗狗變的很難送出去,或者送出去後很容易被退養,所以這樣的中途可能就會跟救援人收取中途費用,同時會教導訓練這些狗狗來改善行為問題,幫助他們未來能表現的更好走入家庭。

也有些愛媽懂得善用團隊的力量,自己救援的狗太多了也無法全部都在自己家自己照顧,那怎麼辦呢?我想正在收聽節目的你可能跟很多人一樣,不一定能自己獨立從救援一隻狗、到中途他、到悚出去為止,因為期間可能太長不一定保證可以這樣下去,或者沒有錢可以這樣花,或者害怕若是動物沒能送出去就會很有壓力而不敢嘗試,但如果是送出去與否是別人會努力,或許短期一兩個月的中途你就可以,因為至少近兩個月都是自己可以預期到的。所以在這樣的非正式團隊就誕生了,我知道一個愛媽後來就是以自己為核心,狗狗們的費用會由愛媽自己想辦法負擔,送養也是愛媽的責任,有環境空間跟照顧時間的人,都可不用擔心錢跟送養的問題,只要好好按照愛媽的指示,教導與照顧狗狗成為一個很適合家庭的狗狗就好。照顧的中途家庭家就可依照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幫忙中途,一個月、兩個月都好,如果有事要外出幾天,狗狗可以先回愛媽家住。當這個網絡越來越多人加入時,愛媽就可以讓狗狗們輪流在不同家庭幫忙中途,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貢獻心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中途家庭需要很長送養時間的心理壓力,大部分會走上動保之路的愛爸愛媽都是容易心軟的人,看到浪浪的危急狀況,總是無法堅守住能力範圍的數量。但將時間拉長來看,若一直這樣勉強著救下去,愛爸愛媽照顧的數量不斷增加,他們也就是一般人,不是鐵打的,如果哪天他們撐不住了、累倒了,那麼那些他們正在照顧的浪浪怎麼辦呢,而過量的收容,環境人力不夠時對動物也是降低生活品質。我認為,中途之家就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中途』,中途是,讓這些貓狗在找到一輩子的飯票前,一個在生理上有溫飽與安全,在心理上有安心與成長的避風港。這個家不會是最好,就是一個暫時居所,對中途家庭來說,數量不一定是最重要的目標,而是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找到最好的歸宿。如果你有空間有能力幫忙短期照顧中途狗狗,想加入這樣的愛媽的中途團體來幫忙的話,可以透過我們『用聽的救動物』的FB粉專聯絡我們,我再給你愛媽的聯絡方式~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我能在頻道上討論的話題,我都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最後,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第44集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行為症狀與訓練方法

 之前有和大家分享一個新聞,就是在美國因為新冠肺炎的原因,很多人待在家中沒辦法外出,而有些人就去收容所領養寵物,希望能在家中透過寵物的陪伴,緩減郁悶的心情,所以有好幾個州的收容所都出現沒有動物的狀況,而收容所的工作人員也都很開心,因為每個動物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但有位英國動物心理學家皇家訓犬師蒙格福德博士警告,人們應該為狗狗做好準備,以避免外出限制解除、家人回到工作崗位和學校後,對牠們的巨大衝擊。為什麼會這樣呢,在這段和狗狗的美好時光中,如果你的狗狗相對沒這麼穩定,或是你對待他的方式沒這麼適合他的天性,很可能會讓狗狗產生過度依賴的狀況,而甚至沒辦法接受你有可能不在他們身邊,進而產生所謂的分離焦慮症,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分離焦慮症還有我最近研究分離焦慮症的一些心得,希望可以讓大家用不一樣的角度來思考自己和狗狗相處的方式,用真的對狗狗身心靈都好的態度來愛他們,來取代過度的寵愛溺愛。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先來聊聊分離焦慮症吧,從字面上應該很好了解,就是當你和狗狗分開後,狗狗如果常常感受到焦慮不安,進而做出有一些他和你在一起時,不會產生的行為舉動,也就是我們人類眼裡認為的行為問題,那可能你家狗狗就有分離焦慮症的徵兆了。狗狗的分離焦慮症可能有哪些異常型行為呢?主人開始準備出門及出門後,狗狗就會出現焦慮、緊張、抑鬱等等的負面情緒,於是,它們可能就會透過撕咬家裡的東西,例如衣服、報紙、鞋子、啃咬家具;原本已經訓不會在家裡大小便或者會乖乖在固定位置大小的狗狗,只要主人出門就會開始隨地大小便;或者持續一直叫幾個小時都不停,來發泄這種對於你出門的不安情緒。有些狗狗的情況已嚴重到只要主人不在它們的視綫範圍内,可能只是去廚房煮飯或上個大號,便會立刻產生焦慮不安。

的情緒。相反地,一些狗狗的病況則比較輕微,雖然它們在面對主人離去時也會感到壓力,但只要有其他人陪伴在側便沒事了。像我家的咪機,我發現隨著她的年紀增長,好像也有一些類似的行為產生,當我出門時,她變得比較愛叫,但可能叫幾聲就停了,而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其實很多,像是換了陌生的新環境、主人的驕縱,把狗狗當成小孩看待,時時刻刻抱在懷中、有一些領養回來的成犬,可能有你不知道的悲慘過去,而這都成為它們的陰影,主人一不在,就害罵被拋棄、也有一些狗狗天性就比較膽小或特別黏人,當人一不在,就非常不習慣。其實會產生這樣症狀的狗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安全感或是性格不獨立,那身為主人的我們,看到狗狗這樣,相信每個人都會很心疼,但是我們為了生活,還是需要外出打拼,那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訓練狗狗,讓他們可以更好呢。

首先,一定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使用到錯誤的方式來改善狗狗的行為,那就是透過責罵或懲罰,其實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狗並不像人一樣,有很明確的因果關係思考,所以如果不是在錯誤行為發生的當下糾正,而是事後一兩個小時,透過打罵或嚇的方式來糾正他們的行為,其實對狗狗來說,他完全不理解為何會被懲罰,反之會對你的信任感降低,互動更不好,更慘的是,有專家透過寵物攝影機觀察並分析這些曾因搞破壞而被責罵的毛孩們,發現主人快要回家前他們會更顯得焦躁,而這並不是因為太孤獨,而是在擔心主人回來會責罵及處罰他,那反而得不到你要的效果。而在我看了很多資料之後,其實我是比較支持正向訓練這一派的說法,所謂的正向訓練是以關係為主的訓練方式,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藉由分辨狗狗當下想要的是什麼,給予狗狗喜歡的東西來正面增強狗狗好的行為,搭配拿掉狗狗喜歡的東西,來削弱狗狗不好的行為,藉此引導牠們主動選擇做出人想要的正確行為。另外,可以的話最好也在搭配動物行為學的概念,也就是畢竟我們和狗狗是不一樣的生物,千萬不要透過擬人化的方式來看待狗狗,而是要了解狗群的想法,透過狗狗本身適合的溝通方式來進行更有效的訓練。

那針對分離焦慮症的狗狗,我們應該要怎樣落實正向訓練和動物行為學的結合呢,這邊我提供幾個方是給大家參考,無論是要矯正狗狗的哪種壞習慣,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壞習慣發生的原因,根據原因對症下藥,比如說如果主人出門前後都表現出捨不得的道別,會讓狗狗覺得分開是件難過的事,這實我們就要透過冷靜訓練,即使再不捨也要保持冷靜,要與平常保持一樣的態度,讓狗狗逐漸習慣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又或者是我們可能平常過於忙碌,而沒辦法給狗狗足夠的散步與運動,不能透過消耗體力讓狗狗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家中沒人時就會好好的休息。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強迫自己抽出時間,或是在家中放一些可以讓狗狗發洩精力的玩具,來讓狗狗可以保持身心平衡。也有很多狗狗當人一不在視線中就會吠叫,最多的原因是他不安,他不知道你還是會回來,這實透過分離訓練,從離家五分鐘開始、十分鐘,半小時,慢慢增加時間長度,讓他習慣並明白主人一定會回家,心情平靜後,就可以安心的在家裡休息。

我自己在了解這些道理後,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的狗狗可以更好,我最後有個心得想要和大家分享,其實狗狗和人一樣,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每隻狗狗都適合不一樣的教育方式,身為主人的我們,一定要多花心思了解他們,才能真的幫助到他們,其實狗狗之所以患上分離焦慮症,從側面來看,也是愛主人的表現!然而,這種愛讓它們太痛苦了。主人們應該努力消除狗狗對分離的焦慮和恐懼,這樣才是回報它們的愛的正確方式。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我能在頻道上討論的話題,我都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當然,除了自己嘗試站在狗這種生物的天性的角度去理解狗狗,去幫助狗狗改善分離焦慮的問題之外,也可以請教專業的行為訓練師的建議,現在寵物行為訓練師有好幾種學派,建議大家也可以接觸多元的學派了解不同學派的看法,因為你最了解自己的狗狗,所以再自己綜合評估找到最適合自家狗狗的方式。最後,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第43集 來了解瀕臨絕種的美麗綠蠵龜,一起保護他們吧!

 台灣是一個海島,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過去在台灣東部、南部沿岸及澎湖群島、蘭嶼等地的海灘,皆有海龜上岸產卵的記錄,而這些海龜共有五種,分別為綠蠵龜 、赤蠵龜、玳瑁 、欖蠵龜和革龜 ,但從我們開始經濟發展後,由於土地開發、堤防與防波堤的修築及濱海公路的開闢,造成沙灘減少,海龜的產卵空間縮減,加上人為的干擾,往往會驚嚇海龜,使得海龜的產卵地大量消失,近期只剩下綠蠵龜還會上岸產卵,多數是在澎湖、蘭嶼二地,這些海龜目前都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海洋生物,而政府為了要保護綠蠵龜,讓它們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可以產卵,也已經設定了綠蠵龜產卵生態保護區。今天要跟你分享的話題是,綠蠵龜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在綠蠵龜產卵生態保護區中,每年5月1日起至同年10月31日止實施夜間管制,一般民眾及遊客自夜間8時至翌晨5時止禁止擅入保護區。漁民下海若需經過保護區,必須在管制的時間內出入,管制時間則依潮汐而定。當然,一開始設置保護區不是很順利的事情,一定會遭到很多阻力,但是在長期的經驗與學習下,其實發現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與當地的居民溝通,比如說透過教學,讓居民產生保育綠蠵龜的榮譽感,轉而主動關心,甚至成為沙灘巡護員,或是與觀光機構合作,在評估對保育工作的衝擊多寡為前提下,成立富有觀光及保育功能的綠蠵龜保育中心,也能提升就業與經濟活動等等,我覺得要保護動物,一定沒辦法避開面對人這件事,所以一個好的保育工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溝通、改善其生活環境、改變當地居民價值觀以加強對土地的認知和榮譽感,才能落實當地居民參與的保育工作。

而以澎湖的望安產卵保護區為例,他從1995年開始就被列為保護區,目前已經有25年了,而他開始被列為保育區,其實是有一個曲折的故事,在海洋大學中,有位叫做「台灣綠蠵龜之父」的程一駿教授,20多年來將關注放在綠蠵龜保育上,每到暑假就率隊在夜黑風高海闊的沙灘上研究海龜產卵,想辦法保護海龜棲地、建立相關保育系統。而他開始起心動念,其實是因為當年他指導的學生,想要研究綠蠵龜,選定望安當作研究地點,但是因為那時澎湖望安要開發,正好通過他指導學生的研究區域。程一駿教授只是一個很單純的念頭,如果綠蠵龜的棲息地被這樣破壞,學生不能畢業怎麼辦?程一駿為此跑到立院黨團去遊說立委辦公聽會,獲得保育團體熱烈支持,開成了台灣首場跟綠蠵龜有關的公聽會,而民氣可用,也導致望安被設為綠蠵龜產卵生態保護區,而程一駿教授也開始他長達20幾年的保育與研究工作,而這期間有成就感,也有挫敗感,望安海龜從開始做保育,一度有15、16頭,到剩下2頭,因為就算台灣這邊有做保育工作,但是綠蠵龜一過台灣海峽,常常就被大陸漁民抓走,或是為了研究的經費,要不斷的與政府爭取,但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社會中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綠蠵龜,而綠蠵龜絕對有保育的價值,它是一個環境指標,當這裡的環境愈來愈糟,它跑掉了,我們可以利用它的分布範圍、死亡情況,了解環境的變化。

像是最近有一個關於今年望安的綠蠵龜寶寶新聞,發現了罕見的白子,就是全身都是白色的綠蠵龜,而且一次是發現三隻,一隻還存活,另外兩隻已經去世,對保育人士來說,其實這不是一個喜訊,因為1隻白子12萬分之1的機率,第2隻比雷擊中機率還低,第3隻則是生態警訊,為何是生態警訊呢,因為母龜可以與多隻公龜交配,剛好母龜帶有隱性白子基因,其中一頭公龜也是隱性白子基因,一次出現3隻,就代表的綠蠵龜海外族群開始小,因此都是同樣的母龜與公龜交配,所以增加了基因突變的機率。

我一直覺得全心投入動保領域的人真的很偉大,先不談經濟方面的問題,其實做保育的人,常有與時間賽跑的急迫感,因為環境一直不斷的變化,而且就算知道問題點在哪邊,但要改變卻是需要許多人的協助,要影響更多原本不關心的人,甚至是得要改變那些原本會破壞與捨後腿的人,才能在轉念的同時,一點一點的改變世界。如同前面說的,我覺得要能夠長期的一點一滴改善整體國家人民的動物保護意識與政策,一定沒辦法避開面對人這件事,如同我跑了一些收容所,收容所駐區獸醫師說的,其實身為獸醫師,處理動物的事情是單純容易的,但身為收容所的獸醫師,碰到許多困難的問題都不是動物的問題,而是處理人的問題,可能是當地民眾,可能是上級主管單位的問題,可能是其他動保團體的問題,所以其實我覺得,在為動物保護努力的路上,自己默默的做一定是很偉大的,但是若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用更有擴散力的方式來影響別人,槓桿別人的力量一起投入,我想會是更有效的方式。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我能在頻道上討論的話題,我都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今天討論的瀕臨絕種動物綠蠵龜,當你在海邊浮潛時遇到他們,你真的很幸運,但切記遠觀就好,不要靠近他們以防他們受到驚嚇,更不可以像有的遊客居然還伸出腳踩踏綠蠵龜的背,當然游泳浮潛時,若能選擇穿長袖泳裝等物理性的防曬方式,或是純天然無化學的防曬乳用品,更是有效保護綠蠵龜的方式。最後,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第42集 微塑粒對動物與人類造成的危害

 在我開始關心動物保護相關議題的同時,有發現一個蠻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動保和環保的議題比我想像的更要息息相關,兩方面的團體也常常一起聯合起來作一些行動,讓彼此關注的議題有更多人的力量可以參與,達成雙贏的局面,比如說一起推廣疏食、一起保護生態環境等等,我自己是覺得,不管事人類或是動物,我們都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也很依賴地球的資源,當環境遭到破壞時,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甚至是生存,所以如果你重視動物的生活空間與權利的話,久了一定也會關心要怎樣降低我們對環境的破壞,讓人和動物可以更和諧的一起在地球上好好的生活,所以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主題是,微小塑膠粒(簡稱微塑粒)這種東西的環保議題,對動物與人類造成的危害,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相信塑膠已經是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材料,他有便宜、輕便的特性,所以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東西以及食衣住行育樂各個面向的生活,都幾乎有或多或少塑膠成份,但當塑膠帶給我生活便利的同時,其實也慢慢地改變我們的生態環境,大家一定都知道塑膠是不能被自然分解的,但是在2004年時,有一群英國科學家在期刊上發表的關於海洋生物與深海海底的沉積物裡找到塑膠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後續有許多研究人員開始研究,才發現微塑料對全球的汙染與影響超出人類的想像,甚至在2014年聯合國的環境大會中,海洋中的微塑料被列為十大緊急需要解決的環境問題之一,人們也開始越來越這是這樣的議題。

首先,我想和大家先介紹一下甚麼叫做微塑料,在科學界中沒有很直接的定義,但一般來說直徑小於5毫米(也就是0.5公分)的塑膠纖維、顆粒或是薄膜就可以被稱為微塑料,有些塑料可能更小,肉眼是看不見的,而為何會產生這些微塑料呢,根據來源可以分為初生微塑料及次生微塑料兩大類,初生微塑料就是指這樣的塑膠製品因為夠小,可以輕易地避開汙水處理系統而排到海洋中,向是我們常用的洗面乳、牙膏,如果裡面有聚乙烯、氧化聚乙烯等成分,就代表裡面其實添加了很多微塑料,像一隻支磨砂洗面乳中,甚至就含有30萬顆以上的微塑料,而次生微塑料就是所謂的大型塑膠垃圾,透過物理、化學或生物的過程,慢慢分解成體積更小的塑膠顆粒,就漂浮在大海之中。

微塑料可以通過洋流在海洋中擴散,改變海洋的生態環境,也進入了海洋生物食物鏈,對海洋生物造成危害。由於微塑料細小甚至肉眼難以看見,會被海底棲動物與浮游動物誤食,例如許多塑膠袋就是最常被海洋生物誤以為是水母而吃下肚,然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穿過食物鏈層層傳遞,最終會進入人類食物鏈。根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海洋中有5.25億噸的塑料,其中超過9成都是微塑料,在美國,每年就有800萬顆微塑料被排放到海洋中。而這些對海洋生物的危害,更是嚴重像是全球有99%的海鳥都會誤食塑料製品,每年有100萬隻鳥類,還有至少10萬之海洋哺乳生物,因為體內累積過多塑料,因而飢餓死亡。我想這些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製品的照片,在網路上有很多,像是海龜因為鼻孔吸入塑膠吸管,卡住窒息流血而死,許多的海鳥死掉,頗開肚子裡面滿滿的塑膠碎片或瓶蓋或塑膠袋等等,大型鯨魚擱淺在岸邊死亡,發現根本營養不良,肚子頗開一看,更是滿滿的大大小小的塑膠垃圾,從塑膠袋到寶特瓶等都有。這些還是肉眼看得到的塑膠垃圾,而前面提到,那些在一些清潔用品裡面所添加塑膠原料,因為顆粒更小,更是直接透過食物或水源,進入到動物與人類的身體裡,塑膠無法自然分解,所以就累積在動物跟人類體內。

我們其實有一些作法現在就可以馬上行動來減少塑膠垃圾的污染,第一、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有90%以上的塑膠製品只用過一次就被丟掉,這對環境與生物有很強烈的破壞,透過重複使用或是找替代材料,可以有效的減少廢棄的塑料,像是去買飲料或咖啡,就可以帶自己的環保杯或保溫杯等等去裝,吃飯時自備餐具,減少塑膠杯與塑膠吸管與塑膠湯匙等的使用。在台灣有些店家甚至會給予一些折扣,這樣不僅環保也可以省荷包,購物時也自備購物袋,或重複使用塑膠袋。第二、透過了解產品標示,減少使用含有微塑料成分的產品,含有微塑料的用品更是會直接進入與傷害人體,所以購買用品時可以看看成分標示,像是沐浴乳洗面乳,或者牙膏,裡面有聚乙烯、氧化聚乙烯等成分就是含有微塑料,最好選擇純天然的產品,雖然比較貴,但對自己對動物對環境都是比較好的。最後、有效的做好回收的工作,透過資源再利用,降低塑料出現在生態中的機會。

我們都知道塑膠製品很便利,但是其實仔細想想,生活中其實有更多的替代品可以應用,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在希臘神話中,有個叫做麥達斯的國王,他和天上的神祈禱,希望自己可以擁有「點石成金」的本領︰神答應了他的請求,在第二天麥達斯一起床,他發現只要她碰到的東西,就可以立刻變成黃金,他欣喜若狂,麥達斯很快就擁有無數的黃金。只是到了用餐時間,被他觸摸到的食物,也變成一塊塊的黃金了。剛好,麥達斯的女兒從外面跑回來,麥達斯還來不及警告,女兒的手已經碰到麥達斯,立刻整個人變成一尊黃金雕塑。這時,麥達斯才意識「點石成金」的嚴重性,於是祈求神明收回賜予他的「點金術」。我想,塑膠也是人類社會的點石成金術,塑膠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幫助了人類發明許多東西與完成了許多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卻也造成了我們人類自身與動物跟自然環境的極大傷害,我們沒有神明可以祈禱一夕之間讓整個生態回復,我們的生活目前也脫離不了塑膠,但只有靠每個人生活上的一點一滴改變與努力,透過減少污染與破壞來踩煞車。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能在頻道討論的話題,我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我都會很高興收到你的消息。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