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第83集 動保警察是什麼?好處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Alice,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和大家分享了如果看到動保案件時,你可以怎麼做,來提高動保案件的破案率,當然除了我們個人的力量以外,民間團體也正在和政府單位討論,要怎麼透過政府警政單位的力量,提高動保案件的偵破率,在今年初,甚至還邀請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的年輕人們,還有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學者專家,一同來探討動保警察要如何設立,可以更貼近台灣的國情,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聊聊目前台灣在動保警察這個議題遇到的問題,還有分享一些國外案例。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其實,動保警察不是一個新的議題,早在八年前開始,就已經有民間團體不斷提案連署、上街頭遊行,拜會各立委、總統,不停企圖說服各界,希望的只是台灣能趕快成立專職動保警察,真正落實保護動物,但當然很不容易推動這件事。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在沒有專職動保警察的情況下,到底動保案件會遇到什麼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目前動保案件的權責劃分不清,實際情況是,看案情的程度來決定哪個單位負責處理,因為沒有很明確的權責劃分標準,各單位接到案件後,往往總會覺得這應該是屬於別單位負責的,常常溝通來協調去的,而沒有第一時間處理,錯過了蒐證和救援動物的黃金時間。有民間團體就分享過這樣的實際案例:曾經有隻被毒殺的狗躺在路上,四周有多位民眾旁觀,到場的警方表示這是動保案件要請動保單位來協助,他們無權處理。結果民眾致電動保單位,又被告知這涉及殺害,是刑事案件,請先找警方到場。然而同時死掉狗狗的現場,被民眾踩踏、動物屍體被心疼動物的民眾觸摸移動,導致現場證據被破壞,對於後續的偵查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在上一集也有分享到,刑事案件中的人證、物證非常重要,由於動保單位不像警察單位一樣,動保單位沒有安排24小時都有人服務,而且動保單位的人沒有接受過警察們的專業蒐證訓練,導致有動保相關的刑事案件發生時,若由動保單位處理,蒐證後要上訴時,經常遇到證據沒有正確的被保存,或者證據被破壞的問題,而使得最後無法為動物申冤。過程中除了有可能動保單位的人沒有專業蒐證知識外,即使他們請警察協助,也時常因為屬於動物相關案件而被警方判斷為較不重要的案件,因此受到時間上的拖延或刁難。導致有時動保單位的人想要多做一點幫助動物,但卻常常覺得有心而無力。然而目前警察單位沒有受過動物保護的專業訓練,導致警察單位在刑事案件現場,容易忽略動物的生命,或低估了動物可能遭受到的立即性危險。因此,若有專責的動保警察,可以同時擁有動物知識和蒐證知識,就比較不會遇到案件歸屬或者蒐證不足的問題,甚至不會面臨到現場因沒有封鎖而被破壞的問題。

要設立動保警察前,我們也可以看看國外的案例,來當作台灣的參考,像是美國舊金山是由政府單位的動物保護執法人員協同警察一起辦案;英國和德國則是交由民間的動保組織負責,這些受過訓練的動保人員雖然不是真正的警察,但被賦予了必要的執法權力。而就算同樣由政府主導設置專職的動保警察,也有所差別,像是「荷蘭動物保護警察」是由中央政府撥預算,在地方配置動保警察;而「美國洛杉磯市動物保護警察」則是由地方政府在警察單位底下,設立動物保護警察小組。簡單來說,在國外可以分為有警察身分或沒警察身分的專職動保案件執法人員,但這些人員,都有足夠的專業訓練,也有一定的執法權力。在預算上,有分成中央政府撥預算或是地方政府自行組成專案小組的方式。

在台灣,我們的現況比較像是有執法權力的警察,「兼職」做動保的刑事案件任務,除了可能欠缺動物保護相關知識,一旦遇到警方業務繁忙,往往還是會以人類為優先,無暇顧及動物。而像是動保單位這樣的輔助單位,動保員既非24小時值勤,也沒受過專業蒐證訓練,更缺乏執法時的公權力,只能側面協助警方推動案件的進行。

以台灣的國情來說,目前民間動保團體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應該是培育一群熟知動物保育相關法規的警察,且因為是正式合格的警察,所有具有執法權力。這樣對民眾來說,在發現有涉及刑事責任的動保案件時,直接可以到警局報案,動保警察就可以直接開始接管案件,降低現在員警、動保員橫向配合的問題。而預算編列部分,學者建議有兩種模式是比較適合我們的國情,可以參考現在已經運行多年的「保七模式」或「婦幼警察模式」。保七模式是由中央進行主導,在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特別職掌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範圍」中,再加入「查緝虐待動物案件」的工作項目;而婦幼警察模式則是仿效各地政府警察局底下設置的婦幼警察隊方式,另外設動保警察隊。

相信愛動物的大家,了解了動保警察這個議題後,會發現動保警察不是要不要設立的問題,而是要怎麼設立,無論最後政府的決定是如何,一定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個國家的動保要做的好,不能只透過民間少數人的努力,一定得要讓越來越重視動保議題的政府人員也參與其中,透過法律的修訂,不僅可以讓法律更完善,也展現台灣對於生命平等的的尊重,連無法語言的動物,也一起考慮到它們生的權利,是一種社會進步的展現。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第82集 超重要!動保案件報案的撇步

大家好,我是Alice,當你看到動保案件時,比如說看到有人在販售補獸夾,你知道捕獸夾對動物的傷害多殘忍、而且光是販售捕獸夾就違法了,你腦中會不會有點遲疑,到底應該要找誰來做後續處理,是該報警、找動保處、還是環保局? 找到負責的單位後,我們又可以再多作做點什麼,讓這個案件可以真正成案、可以處理得更快速?其實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如何透過我們的小小動作,提高動保案件的破案率、成案率,讓更多動物可以受法律保護、免於受苦。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8-2020年,總共有超過6400件虐待動物案件,經過報案後移送法辦,但是僅有161件最後依動保法處以罰鍰或判刑,換算回來定罪率只有2.5%,常見的動物受虐樣態包括不當飼養、蓄意傷害、受困捕獸夾、烹煮貓狗肉食用等,而這些只是有成案的統計,相信還有很多案件是沒有成案,換句話說,有更多官方沒統計到的動物正處於危險當中。而從這樣的資訊,我們可以思考兩個議題,第一個是對民眾而言,報案是不是有困難度,第二個則是為什麼定罪率會這麼的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說明現況。

首先,相對人類的案件,動保案件會依情節大小不同,所管理的單位不太一樣,基本上一般人發現到動保案件,第一個直接聯想到的是動保處,這個思路基本上沒問題,各地方政府的動保處會受理違法飼養、販賣或捕獵等有有行政處罰的案件。然而,如果是重大的動保案件,像是涉及動物的重傷、殺害,依照《動保法》第25條屬於刑事責任,此時「警察機關」就有介入的權限,因此你也可以選擇報警處理。但是像這樣的案件,有時候因為比較難以界定,所以當民眾向警察機關報案時,可能會遭到拒絕處理的回覆,比如說,你在路邊看到一隻死掉的動物,蠻難界定他是人為虐待還是自然死亡,也因此,對警察機關來說,就成為拒絕的理由,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選項,就是通報第三方的動物保護團體,比如說動保法律互助、Taiwan SPC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等,因為這些團體都有豐富的經驗,也有助於協助判斷這樣的案件應該向哪的單位回報會比較恰當。當然,我們除了通報以外,還可以做兩件事情,讓案件可以處理得更快速,第一個是一定要把幾個關鍵資訊記錄下來,像是「時間」、「地點」、「犯案者(如果已知)」「事發經過(如果已知)」及「動物狀況」等,都是不可少的資訊。第二個則是維持目擊現場的完整性,不要搬動或掩埋動物的屍體或火化,等待權責單位來進行驗屍與調查釐清動物的死因。最後,在權責單位來處理前,先不要聯絡各地的環保局等清潔單位,因為重大動保案件的調查並不是他們的權責,除非他們主動聯絡,否則他們只能協助善後清理、當成廢棄物處理。一旦清理,則證據可能都將滅失,這個案件就沒辦法成案進行調查、追究責任,這一點一定要小心。

第二個議題則是動保案件定罪率低的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目前大多的動保案件都是由動物檢查保護人員來處理,但是大多動檢員都沒有司法調查權以及辦案相關專業,常導致無法調閱監視器或進入住宅蒐證,虐待動物的證據無法保全,導致無法令加害人受到適當的處罰,而有相關知識的警方人員,又相對沒有動物保護的知識,他們各自有動保專業和蒐證專業,但在兩方沒有合作時,動保案件的處理就會變得比較難以有效率或難以成案。像虐待動物就像一般刑事案件,比如要蒐集嫌犯指紋、調閱監視器畫面等專業知識,有這些第一時間取得的關鍵證據,才可以提高定罪率,但現行的狀況是很多從動檢員移送的案件資料,常被司法單位認為「破綻百出」、不具法律效果,常常需要警方協助補足移送書中缺乏的證據。因此,如果身為報案人的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協助提供重要證據,或是以目擊者的身分,在調查程序或法庭程序中擔任證人,協助政府追究責人,將犯案者繩之以法。但很多人很怕到法院作證這樣的流程,其實,作證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就是把你的所見所聞如實提供給檢察官作參考,一般來說只要提供自己的基本資料,再來就會進到案情詢問,像是案發時間地點,發生了甚麼,以及有沒有需要補充的部分,作證雖然有點麻煩,甚至需要很進行很多次的說明,但在動保案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許多動保案件的發生,附近可能沒有監視器或其他客觀證據來證明犯案者的行徑,唯一有的只有目擊者的證詞,這時候作證就會變成能否將犯案者繩之以法的唯一途徑。

希望大家聽完這集的節目後,更清楚以後遇到動保案件時可以怎麼做,透過自己的力量,協助降低動物受到虐待的困境。那今天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第81集 疫情在家工作狂餵零食,寵物零食大哉問!

 大家好,我是Alice,疫情期間,很多人應該都在家工作,如果有養寵物的話,多了很多陪他們的時間,以我自己來說,每次在工作告一段落時,家中的兩隻狗狗就會用水汪汪的眼睛一直盯著我,但因為疫情,也不太方便帶它們去外面跑跑,我就會摸摸他們再拿一點點零食給它們吃,看它們吃的開心的表情,也讓我瞬間覺得很紓壓,可是一個月過後,我才突然發現零食消耗的速度出奇的快,也發現項圈有點變緊,好像餵太多了,零食百百種,有的看起來很精緻、有的是我自己烘的天然肉乾,所以我開始想,給狗狗零食到底有那些好處和壞處,就讓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主題吧!那今天的節目就開始囉!

以前其實沒有寵物零食這種東西,到1860年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叫做James,他原本的工作是到海外推銷避雷針,但是在他坐船到英國時,發現自己在船上沒吃完的餅乾被狗狗通通吃光,而且狗狗還很喜歡吃,所以他就突發靈感,把麵粉、蔬菜、肉加上水攪和在一起,全球第一款專門為寵物設計的零食就出現了,他也因此成為寵物食品之父,而開啟了這個全新的市場,演變至今,除了正常的狗乾糧以外,也出現很多五花八門的零食,現在比較常見的可以分為加工肉乾、有功能性的零食如潔牙骨、還有奶製品的乳酪條、氂牛棒等,但是有些狗狗比較容易出現乳糖不耐的情況,所以乳製品的別餵太多,而近期越來越多零食廠商主打流行的是天然零食,主打沒有添加物,會保留食材原本的樣子與味道,最常見的是雞肉乾、牛肉條、厲害一點的是牛骨、鮭魚尾等等,當然也越來越多寵物家長跟我一樣,買了台烘肉機,可能基本的不是大廠牌的烘肉乾機一台不到四千塊,電費也沒多少自己買肉回來烘,雖然比較花時間做自己處理肉,但自己能保證完全無添加純天然也相對安心,若跟外面賣的純天然肉乾比,也會稍微便宜一些。我一些狗友們更厲害,五花八門的肉類都買回來自己處理自己烘。

寵物零食是主人買來給寵物吃的點心,其實,零食不只是點心而已喔,用的好的話,對你養狗狗的過程中,有很多面向也是很有幫助的,我相信應該滿多寵物的主人也知道零食的好處,第一、因為零食通常比較香,可以在狗狗食慾不振時刺激他們的食慾,讓他們比較願意吃正餐,第二、零食因為體積小,所以出門攜帶很方便,更可以在你需要立即控制狗狗行為時快速的誘惑他們,讓他們可以冷靜下來。第三、透過制約式的訓練方法,零食作為獎勵,可以讓狗狗比較快速學會你希望他們學習的東西,零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工具。

但是,要是你跟我一樣,在狗狗賣萌的眼神逼迫下,一不小心就餵了太多零食。那就會有很多問題產生,首先,狗狗可能會開始不吃主食,因為零食主要功能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雖然狗狗表面上會很開心,但這樣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很大的問題,像是過胖、或是產生一些額外的心血管疾病。第二、因為市面上有太多零食的品牌與種類,如果沒有好好選擇,比如說給年紀較小的狗狗吃太大或太硬的零食,很有可能對他們的牙齒造成傷害,你的目的如果是訓練狗狗的話,我自己的經驗最好是選擇一些容易撥小塊小塊的那種零食,不會過量也可以比較省錢,也可以達到讓狗狗聽話的目的。第三、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狗咬膠,基本上就是耐咬的皮製品,會額外添加一些狗狗喜歡的味道,但這種就不是零食,而是讓狗狗磨牙或是紓解無聊的製品,要特別小心別讓狗狗吞下肚,有些小型犬甚至會因為這樣有生命危險。尤其白色的牛皮骨,雖然主打可以吃下去,但我後來才知道那不是好東西,小時候因為咪寄愛咬東西而讓他吃很多,那種皮革一是不好消化、二是那麼純粹白色基本上就是用了大量的漂白水漂白的,吃下去這些化學物質毒素都囤積在身體裡。最後,切記千萬不要把人類吃的零食當作給狗狗的零食,像是冰淇淋、蛋糕等,一方面比較甜,容易蛀牙、高糖份也傷狗狗的肝腎,另一方面,裡面有些添加物是狗狗不應該吃的,像是巧克力、葡萄等,這些對狗狗來說都是致命的毒藥,會導致急性的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常常是無藥可醫、很難救回來的。

最佳餵零食的時機,應該是當狗狗做了一件讓你高興或是完成一次訓練後,給予他們的獎賞,我覺得要讓狗狗覺得零食是珍貴的,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東西。另外對我來說,我也覺得市面上很多零食添加太多我不太清楚的成分,像是色素、或是化學調味劑,這讓我也蠻擔心的,我每次都會特別注意裡面的成分還有保存期限,我主要給它們的零食,都是盡量選擇天然類的零食,我自己會烘雞肉乾給他們吃,但難免朋友送的或來不及烘而用買的比較不能確保純天然。如果是自製的話,記得別因為覺得味道可能不好,而特別又添加各種調味料,其實新鮮的肉類單純烘乾對狗狗來說就已經是極大的吸引力了!因為這些調味劑都不是狗狗在自然環境中會吃到的東西,對他們的害處大過好處。

希望大家除了有正確的餵零食觀念外,就像人類一樣,零食無法代替主食,因為營養完整性不足,讓我們一起花點時間整頓寵物的食物清單,確保它們吃的健康,好的食物還有餵養方式,真的可以讓你的狗狗減少到醫院的頻率。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第80集 防疫期間動物園怎麼辦?在家線上看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台灣最近疫情升溫,不只是人們減少出門,連動物園都因為配合政府政策,首次停業關園,而因為少了遊客,園區變得很安靜,所以很多平常習慣躲藏的動物紛紛放下戒心,像是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最難見到的雲豹,都大膽的走到警戒線前面伸展身體,而木柵動物園還特別做一系列直播,直播主題叫做沒人氣動物園,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也可以透過線上來看到各種動物的可愛模樣,沒想到一上線就受到大家的歡迎,甚至在直播時湧進上萬人觀看,也確實讓很多人一解苦悶的情緒,但是,因為台灣疫情比其他國家晚爆發,動物園停業差不多一個月,在其他國家的動物園也都面臨過長期關園的困境,那如果台灣再久一點才能回復原狀的話,動物園會變成怎樣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其他國家動物園的經驗。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雖然動物園沒開,但動物不能放無薪假,依然需要餵食、照料,因此還是有許多大筆的固定開支,像是在英國的倫敦動物園,每個月花在動物身上的開銷就高達100萬英鎊,而在美國的動物園,平均來說只有3到6個月的預備金,而當政府決定預算的時候,動物園通常不是首要考量,因此,假設疫情繼續持續下去,動物園第一個會面臨到的困境就是沒有訪客,也就沒有足夠的收入可以照顧動物,當然,各個動物園都會想出一些方式來募集資金,像是在日本北海道的北札幌野生動物園,就主動到募資平台上,推出許多由園內動物加工後的商品,例如水豚親腳踩踏的腳印衣服、猴子親手拿筆畫出的畫作、獅子抓咬過的牛仔褲等,讓喜歡動物大家幫助動物園度過疫情難關,同時又獲得超特別的回饋商品。但是要是募資的情況不如預期的話,那很多動物園就會開始考慮幫動物找到新家、或是激進一點的會考慮安樂死的手段來度過這樣的難關,尤其是那些私人經營的動物園,畢竟更難取得政府補助或更難向社會大眾募資。

而第二個困境則是園內動物的心靈健康,因為遊客減少,和原本的生活狀態差異很大,對有些動物來說是好事,像是在斯里蘭卡,他們的動物園中的動物,因為少了人類目光的干擾,不少動物因為更加放鬆,首度在園內生下後代,像是藍牛羚、黑天鵝、白孔雀等,經過園方統計,閉園後的出生率提升了25%。可是也有許多動物,反而會因為沒有訪客而鬧情緒,通常會出現在靈長類、鸚鵡等喜歡和人類互動的動物身上,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觀察及與訪客互動得到刺激,從而提升牠們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素,像是曾經有學者研究動物是否喜歡與人類交流,他們將紅毛猩猩分為兩組,輪流擺放在一個有窗的房間,設置平台,窗外是訪客觀賞區。結果發現,當右面的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左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均花了四分之三的時間走到右面;當左面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右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只花四分之一時間走到右面。研究人員認為,這顯示牠們喜歡視覺探索,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可看見訪客的一面,但我覺得,這也是因為動物園內的動物,基本上數量是有限制的,他們關在狹小的空間中,更需要外界不一樣的刺激,而許多園方也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因此為了紓解動物的苦悶,像是在美國鳳凰城動物園,園方在暫停開放期間,安排飼養員與紅毛猩猩、大象一起吃午餐,同時多花時間與觀鳥園的鸚鵡共處,陪伴牠們散步,義大利的熱那亞水族館的企鵝和海豚,不習慣變得這麼安靜的世界,因此保育員就改變分發食物的方式,讓企鵝在海生館裡逛大街,要他們自己走到飼育員身邊,排隊領取食物。或是假扮遊客,在玻璃櫥窗前與海豚及企鵝互動,同時也改變投遞食物的方式來彌補互動不足的問題。

而最後一個問題,和人類一樣,也會擔心新冠病毒變種而有感染動物們的風險,所以近期許多慢慢開放的動物園,也實施許多和過去不一樣的限制,比如說限制每日的參觀人數,並且確保遊客入園前都須要量體溫,在比較密集的室內空間要戴上口罩等,甚至在香港的海洋公園,還暫停過去可以讓訪客親身接觸海獅、海豚、企鵝的活動。而這些限制,我相信一定還會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畢竟病毒變異的速度太快,傳播威力太強,在短期內是很難回復到過去的狀態。

動物園到底是否應該存在,一直是很有爭議的一件事,這邊我們就先不討論,但是,疫情確實讓這個行業受到很不一樣的衝擊,也帶給一些園方重新思考的機會,相對於傳統上較封閉的動物園類型,標榜貼近動物原生生活環境的野生動物園,因為有夠大的空間,可以保持更多安全距離,一定在疫情中更有機會開放,那傳統動物園是不是應該也可以開始思考,漸漸做一些轉型呢?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最後,大家可以追蹤台北木柵動物園的IG,我會把連結放在podcast的資訊欄和FB這集發文裡面,時不時可以看到動物園直播到影片,防疫期間在家看動物也是很療癒的一件事,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第79集 金門的水獺快絕種了,民間和政府是如何保護他們?

大家好,我是Alice,在金門,有一種動物叫做歐亞水獺,主要生長在淡水區域,主食雖然是魚類,但其實他也會吃蛇、鳥之類的生物,甚至還有渡海的能力,算是站在淡水生物食物鏈的頂端。而過去歐亞水獺其實在台灣本島也有,但隨著開發,在1980年代就漸漸消失,而金門因為的比較特殊,過去有很多軍管的地區,保持相對天然的地貌,所以有學者在1992年受到邀請到金門調查時,發現只要有水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水獺的排泄物或是腳印,甚至在住家旁邊的水溝、水道,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蹤跡,但是和本島一樣,隨著經濟發展,也逐漸讓這些水獺的生活空間變小,現在在金門,整個族群大概只剩200隻左右,而也不時傳出水獺在馬路上被車撞到的消息,這樣更讓人擔心是不是再過幾年,我們就沒辦法在金門看到水獺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水獺被路殺的背後原因,還有在金門,大家有開始做哪些事情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因為水獺主要是生活在河裡的動物,所以他們會利用各種形式的水道作為主要移動手段,而水獺的習性是在成年之後就會離開家裡,自己去尋找適合的居住地,就曾經有動物園有過這樣的例子,因為成年的子女會想要爭奪族群間的領導權,因此如果太多隻成年水獺群居的話,會產生很多衝突,而動物園的處理方式就是將成年的水獺各自分開,而既然水獺有這樣的習性,因此遷徙是對他們很重要的一環,但因為隨著金門的發展,很多過去的水道被封閉,也因為農業用水與氣候變化,讓許多原本有水的地方開始缺水,水獺沒辦法透過水道移動,那自然就跑到陸地上,也因此開始陸續有許多陸殺的消息傳出,再加上水獺長期和人類混居習慣,不怕車輛、燈光等人為干擾,無疑又添加更多的風險。

因此,金門縣政府開始進行幾項措施,第一個就是讓現有的水道暢通,不管是過多的水生植物、或是人為垃圾,都會造成水獺無法自由移動,透過定期的清除,讓水獺比較不用冒險跑到陸地上。第二個雖然有些溪流,雖然沒有淤積,但因為金門過去常因治水與取水需求而密佈的攔水關卡、高聳的水泥護岸等人工障礙物,導致水獺無法穿越,所以就開始幫忙設置給水獺的無障礙空間,像是如果水泥護岸太高,阻擋水獺的路線,就建設生態廊道,這有點像是我們的樓梯,讓水獺在高低差比較大的河道中,可以方便行動,另外,也為了防止水獺跑到路上,也會在路殺風險比較高的地方,設計設計一些隔離網,減少水獺通過的可能,也引導它們透過原有的地下溝渠,來進行安全的移動。

雖然以上兩個方式,有漸漸減少被路殺的風險,但是還是有些水獺會為了抄捷徑,或是某些區域本來就不適合搭建防護網,金門縣政府又想到一招,那就是在車道的護欄旁邊,加裝車燈的反射器,因為水獺也是好奇寶寶,他看到亮光、發光體會稍微停頓觀察,而晚上當車輛通過後,反射器可以把光亮投到路邊,提醒水獺有車通過,在水獺停頓的同時,車輛已經經過,保持好安全距離。但是,這幾個方式都是減少風險,每年的9月到隔年4月,是水獺的繁殖期與幼兒的探索期,這時水獺會頻繁的穿梭在各個棲地間,因此有學者也建議金門,可以考量把一些路段轉為自行車道,或是進行車輛的管制及限速,這就是參考過去苗栗保護石虎的方式,在台140縣道,它是石虎路殺事件最高的路段,堪稱石虎的「死亡公路」,苗栗就在16至25公里路段增設區間測速,希望降低車速。除了限速,公路總局也在台3線卓蘭石虎出沒的熱點架設路殺預警系統,在「車輛靠近且車速超過60公里」及「有動物往道路前進」條件下,系統會自行啟動聲波及光波裝置警告動物,希望幫助石虎停下腳步避免路殺。

金門還是走在現代化與觀光開發的路上,而且近年來有許多大型建設也緊鄰水獺的棲地,而工務單位近幾年也開始思考,在生態與經濟間盡量可以兼顧,像是工程單位在施工前會參考不同資料,設計水獺與其他水生動物專用的溪流廊道,分析動物可接受的護岸坡度與溪流流速,蒐集數據與物種習性,甚至會在水獺繁殖時,適度的將工期留白,給予水獺有躲、有休息的空間,降低傷害,但這也需要政府及民間積極的溝通取得共識,經濟發展與生態保存要如何共存,這些不只是金門與水獺的問題,而是所有人類與地球之間的課題。等疫情趨緩,大家有空到金門玩時,可以留意一下說不定就能看到水獺和剛剛提到那些為水獺而建造的設施唷!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第78集 ft.默默-陸龜品牌,分享飼養陸龜的專業知識

 大家好,我是Alice,今天我們節目有邀請到一個特別來賓Kenny。他目前經營一個跟陸龜相關商品的品牌,叫做「REPTI MOMO默默」,FB上面搜尋就可以找到粉專,主要賣飼養陸龜有關的寵物用品,像是飼養箱、陸龜的保養品、還有一些和陸龜有關的文創商品,當然,很重要的就是他也正跟一群特殊寵物的專家和獸醫師等,籌備成立特殊寵物的協會,致力於向大眾推廣教育特殊寵物的正確飼養知識和觀念。今天我們請他來和我們一起談談關於陸龜,這種新興寵物的魅力、飼養經驗和專業知識,那節目開始囉!

---------------------------

A: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還有為何會想要經營默默這個品牌嗎?

A:陸龜就比較少聽到別人養,你怎麼會選擇要養陸龜阿?

A:豹紋陸龜好像算是保育類動物,這樣不會不合法嗎?

A:另外想請教你對養特殊寵物的看法,我們之前的節目也有幾集討論過這類議題,前陣子綠鬣蜥因為沒有天敵又跑到野外,造成過度繁殖影響了本土生物的生存,還有之前浣熊餐廳讓狗欺負浣熊,造成可能很多人開始提倡不要飼養特殊寵物。

但你們有好照顧、特別喜歡這些非主流貓狗的寵物,有什麼想跟反對的人說明?和呼籲一樣想養特殊寵物的人呢?

A:那養陸龜每天都需要做什麼?可以分享給我們的聽眾嗎?另外這樣每個月大概要花多少錢?

A:飼養陸龜有沒有一些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或是常見飼主的錯誤觀念?

A: 有一個新手可以詢問的專業管道真的很重要,另外不管養得多好,難免都會生病要看醫生,可是在台灣,這樣的資源充足嗎?

推薦陸龜FB社團:陸龜小學堂

陸龜專業的獸醫院:

北部 新北市板橋> 馬達加斯加動物醫院

中部 台中市> 侏羅紀野生動物專科醫院

南部 高雄市> 蓋亞野生動物專科動物醫院

A: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們比較熱門的商品或是有甚麼不一樣的服務嗎?

默默提供專屬於我們用聽的救動物的折扣碼,請私訊默默FB粉專,傳送「用聽的救動物」,就可以獲得專屬我們聽眾的九折優惠並且免運~

-----------------------------------

養陸龜必須要合法、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並且不棄養,養陸龜跟養其他寵物一樣,也可以獲得很多生活上的療癒和感動,只要你夠愛他夠用心照顧他。

對陸龜有興趣或是支持默默的品牌理念的聽眾,大家可以到FB上面搜尋REPTI MOMO默默,看看他們的粉專也幫他們按個讚,我會把默默的相關的連結放在Podcast和Youtube 的資訊欄,用聽的救動物的FB粉專也會有。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第77集 AI人工智慧也能做動保!

大家好我是Alice,AI人工智慧這件事記得小時候都是在電影裡看到,而現在也已經相當普遍運用在科技業、金融業、製造業等等,但是沒想過,AI居然也已經被運用在動物保護領域了!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2個我發現的用AI做動物保護的國外案例,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首先第一個是我在「科技報橘」看到的報導,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研究熊的生物學家Clapham與兩名矽谷科技從業人員,合作創建可搭配臉部比對軟體監視棕熊的 BearID 計畫。也就是用AI來辨識棕熊毛茸茸的臉。Clapham 博士說,藉助 AI 人工智慧,已能分別辨識 132 種動物,並提供更有效且安全追蹤動物(尤其熊)的方法。通常想監視野外動物的科學家會在動物身上裝 RFID 標籤或繫項圈,這比使用軟體更昂貴、壽命更短,並更具侵入性且風險更大。

這個案子怎麼開始的呢?起因於這兩位矽谷工程師夫妻因為太喜歡棕熊,開發出 AI 熊臉辨識技術。埃德(Ed Miller)和瑪麗(Mary Nguyen)這對夫妻原是美國矽谷的 AI 軟體工程師,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阿拉斯加棕熊的影片並喜歡上這種毛茸茸的可愛巨大的生物。而恰巧的是,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Katmai National Park)就正在尋找能夠用 AI 來協助動物保育的技術人員。埃德和瑪麗在一個致力於媒合工程師與保育的網站上(wildlabs )找到了兩位想運用臉部辨識來幫助棕熊研究工作的棕熊保育學者: Clapham 博士及 Chris 保育員,並開始了密切的合作,這對夫妻一起用業餘的時間幫助這項研究技術的開發。

他們以一份已經能判別出狗狗臉部的辨識技術為基礎,雖然這項辨識狗臉的技術最開始的功能只是能夠自動辨識出畫面中的狗臉,然後自動幫狗KEY 上眼鏡和八字鬍,但是以這項技術為底層邏輯,來訓練辨識棕熊的 AI 模型卻十分有效。他們開發出的 AI 模型學習了超過 4500 張棕熊臉部辨識照片,如今這套 AI 模型已經可以自動判別攝影機目前拍到的是哪一隻棕熊,像是 Lucky, Toffee, Flora 和 Steve,準確率也已經高達 84%。經過幾年的開發,埃德和瑪麗最近在 生態與演化 雜誌上公布了這份研究成果,並將這套熊臉辨識系統取名為「BearID」。目前這套系統能為保育工作者們監控世界各地熊隻的健康與族群狀況,未來更有機會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領域上面。

Clapham 博士表示「棕熊的個體辨識難度相對比較高,因為他們身上不像人類身上有痣、指紋等標誌,也不像斑馬、長頸鹿等動物一樣身上有獨特斑紋」。但這套名為 BearID  的系統在訓練過程中能夠自動提取並找到熊臉的相關性,這是人類腦袋做不到的事。BearID 系統的 AI 資料訓練仍然在精進中,Clapham 博士希望未來可以再拓展到其他的品種例如:懶熊、馬來熊以及亞洲黑熊等,甚至是「狼」等其他物種。這項技術最終理想的應用,是希望未來系統能夠直接告訴民眾他們所見的生物,除了物種名稱,還包含了性別、年齡等其他資訊。

第二則報導則是TVBS新聞網上看到的,是澳洲研發出了無尾熊臉辨識技術,根據《AFP BB News》報導,澳洲昆士蘭省的葛瑞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為了深入觀察無尾熊的生態,並以保護無尾熊為最終目標,團隊將運用AI進行無尾熊臉辨識研究。計畫發想於昆士蘭州設置的野生動物專用通行道路。在無尾熊的棲息地附近由於交通量龐大,往來車輛眾多,因此也設有能讓牠們躲避車子的無尾熊專用地下道和橋樑,研究團隊因此想把此項AI技術運用在辨識路過的一隻隻無尾熊上,只要能識別個體就能強化保育工作。 人工智能在過去十年來急速發展,現在不只能辨識出無尾熊了,還能辨識出特定的無尾熊,如果能使用個體辨別系統和全球定位(GPS)就能真正做到追蹤的功能。在無尾熊通過專用道時以數據分析使用足跡,減少無尾熊因車禍事故而死亡的機率,因此攝影機會被安置在專用通道的特定位置,讓AI能透過鏡頭逐步分析每隻無尾熊的外表和行為來鎖定個體。而澳洲政府也支持這項計畫,預計2021年的七八月就在會率先在布里斯班(Brisbane)設置20台攝相機。


聽完有沒有覺得很期待未來這些尖端的技術能投入更多資源在動物保護領域?這兩則報導內也有影片和照片,所以我會把新聞原文的連結放在podcast的說明欄和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的發文裡面。其實也還有其他運用AI辨識狗鼻子的紋路,幫助飼主能找回寵物的應用,這個就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有看到任何運用先進科技在做動物保護的例子,也請你一定要私訊給我們分享,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第76集 我不是傲嬌!科學家告訴你,如何滿足美食家貓咪的胃!

大家好,我是Alice,貓咪和狗狗都是人類最常養的寵物,而也常常會聽到貓派和狗派的人相互比較誰比較可愛,相對貪吃的狗狗來說,其實貓咪是很挑嘴的,像我常常聽到很多朋友說,他們家養的貓,常常把食物送到他們嘴邊,說不吃就是不吃,而從我自己有時候餵貓咪的經驗也是,我記得以前有次我住的地方,樓下有隻很親人的貓,會主動在人的腳邊磨來磨去,我們就跑去買貓罐頭給他,但她連一口都不吃,這的狀況,基本上很難發生在狗狗身上,但是貓咪挑嘴,是因為他比較傲嬌嗎?今天我們用科學的觀點,和大家來分享為何貓咪會這樣,幫貓咪反駁一下:我不是傲嬌!我是有合理具體的科學原因!也讓各位鏟屎官,提供更適合貓咪的食物,讓你家的貓咪更愛你。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其實貓咪不吃飯,有很多不一樣的原因,比如說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季節變換等等,但我們排除這些外在原因後,貓咪其實對食物有天性上的堅持,因為貓咪是一種補獵式的生物,他們在野外時,為了自己的生存還有保持健康,其實會透過自己過去的經驗來改變對食物的偏好,像是比如說他吃了這個東西,曾經拉肚子,那他就會覺得這是有毒的獵物,而不再食用,或是,他因為長期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衡,身體覺得怪怪的,他也會改變捕獵的習慣,避免持續捕捉單一、重複性的獵物,所以貓咪在挑食物前,不是這麼單存吃飽就好,他會精準的計算它所吃的是不是符合他的需求,重要的篩選條件分別為口味、溫度、營養成分,我們要減少貓咪不吃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這幾個面向下手來試試看,畢竟是科學家們實驗出來的結果~

首先在口味的部分,貓咪天生就是肉食動物,他能夠判斷這個食物是否有肉味,比較科學的說法,就是貓咪對於肉類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的成分特別敏銳,另外,為了避免吃到腐爛或是壞掉的食物,貓咪的舌頭會對酸的和苦的十分敏感,這樣也減少它們中毒的風險,而貓咪愛吃魚,就是因為魚是一種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喔。

再來溫度的部分,曾經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同樣的東西,但是用不一樣的溫度拿給貓咪吃,一個是20度、一個是37度,貓咪明顯偏好37度的食物,因為這樣的溫度,是貓咪在捕食獵物後,獵物剛死亡的溫度,在貓咪的世界中,這也代表新鮮,所以可以的話,剛從冰箱拿出來的貓食,最好是可以做一些加熱的處理,這樣貓咪會更喜歡吃。

最後一個因子則是營養成分,很多人以為貓咪不吃,是因為食物味道不好,那可就錯了,貓咪很注重飲食的均衡性,有一個實驗是這樣做,科學家先把食物分成三種營養比例組合,一個是比較不健康的脂肪90%、蛋白質10%,然後再來脂肪 60%、蛋白質40%,最後則是比較健康的脂肪 30%、蛋白質70%,然後在每次試驗中,給予這些食物不同的口味,有魚味、兔子口味還有橘子口味,而貓咪的表現很神奇,它們雖然一開始會對魚口味的食物比較有興趣,但是最終還是選擇健康的組合,就算是橘子口味它們也吃得很開心,這也證實,貓咪進食的主要動力,其實是能不能夠涉足到充分的營養,而不是只是味道好就行。

另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也可能是導致貓咪挑食的原因,比如說隨時隨地都有好吃的零食,或是看到貓咪吃幾口飯,就不吃,主人這時就換更香更美味的食物,但其實貓咪這個動作不是她不想吃,他吃幾口就離開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捕獵天性,就是少量多餐的頻率,這些因為人類養成的壞習慣,反而會讓貓咪學到,多等一下,就會有更好吃的食物的錯誤觀念。而如果你想要幫家裡的貓咪改變挑食習慣的話,這幾個方法可以考慮看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先帶貓咪去做健康檢查,確定他挑食或不吃,不是因為身體上的不適,確定貓咪是健康的,那飼主記得要收起愛心,建立一定的飢餓感,比如說透過定時定量的方式、幫貓咪建立一個安靜的進食環境、或是在餵食前讓貓咪有足夠的活動,甚至可以把食物東藏西藏,刺激貓咪的狩獵慾望。當然雖然我沒有養貓咪,但在狗身上,也就我們家咪寄,我覺得藏食物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鼓動他的情緒讓他覺得有什麼特別的事要發生、然後喊他讓他出動去找、他會更渴望那些東西,當然在我們家的經驗裡,有競爭者是最好的方法,有其他狗一起都在討食物、等食物,競爭感讓咪寄接受甚至渴望他原本討厭的乾飼料或一些植物做的食物。

家中有寵物是一件讓人很開心的事情,但千萬要記得,一定要多做一些關於寵物的功課,試著站在寵物思考來想事情,而不是一昧的憑著自己的思考、邏輯來當個主人,雖然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家中的寵物好,但觀念正不正確真的很重要,嚴重的話甚至會害到自己心愛的寵物,多聽、多問、多想,就是養好寵物的不二法門喔。如果你有其他讓貓咪喜歡吃東西的方法,也歡迎你跟我分享,讓我學習更多關於貓咪的知識,那我們下次見囉!掰掰!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第75集 新冠疫情Covid-19下的寵物問題:我確診貓狗怎麼辦?貓狗會傳染嗎?

大家好,我是Alice,隨著台灣疫情逐漸嚴重,越來越多人開始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中,對於本來就有寵物的人,相對來說有更多時間和他們相處,以國外的經驗來說,很多本來沒有寵物的人因為長期封城的關係,為了想要紓解長期待在家中無法出門的壓力,也開始考慮養寵物來解悶,所以像是美國的收容所,甚至一度傳出裡面的動物清空的消息。除了這樣的趨勢以外,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疫情期間很擔心寵物會不會得到新冠肺炎,甚至會不會有寵物傳人的狀況,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在疫情期間對飼主來說,應該要具備哪些正確的觀念,可以好好的保護家中的毛小孩,讓人和寵物一起安心的度過這個難關。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我們先來談談因為疫情,而出現的大量領養潮或是購買潮,台灣因為疫情剛爆發,所以目前可能還沒有這樣的狀況,但要是後續越來越嚴重,也許就會向國外那樣,需求量大增,但這時自己千萬要注意,每隻寵物都是一個生命,不是讓你短期內解悶的玩具,所以在決定飼養之前,要做好萬全的評估,千萬不要一時衝動,這是很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像是在英國,隨著政府放寬防疫限制,商店、健身房和酒吧重新營業,認養寵物的熱潮逐漸退去,人們無心照顧寵物,棄養的狀況越來越多。而棄養的最大理由,在飼養前沒有認知到飼養寵物會改變自己原本的生活,比如說養狗你就需要花時間帶牠散步、養貓你也許要清理他在家中的排泄物等等,另一個嚴重的議題,是因為寵物跟在家工作的飼主長時間相處,已經習慣飼主長期在家的狀態,當狀況不同之後,無法自己待在家中,會產生分離焦慮的狀況,跟飼主分開的訓練不足,也會讓疫情結束後的飼養問題愈來愈多,飼主在養寵物前,千萬要有照顧寵物到最後的心理準備,不要為了自己一時的快樂,而造成未來更多棄養的問題。

再來,我這邊也分享幾個重要觀念,讓大家可以對毛孩的防疫工作,做得更好也更正確。

第一、很多人會擔心寵物會不會得新冠肺炎後傳染給人,關於這件事情,至少疫情發生到現在,沒有一個人類感染的案例是因為貓狗造成的。但是國外也有在貂身上驗到病毒,這代表著,病毒也可能進入動物體內,雖然目前動物不會將身上的病毒傳給人類。最近也有不少新聞報導說,馬來西亞最近發現有人身上有從在貓狗身上傳來的新型冠狀病毒,這個新聞其實是標題殺動物,我也要跟大家說明,不要亂傳,也請記得跟身邊的人解釋這件事,每則新聞你點進去看,就會發現,他說貓狗的「新型」冠狀病毒,不是這波大流行的Covid-19,而是早在2018其實就在貓狗身上發現的全新的病毒,叫做犬冠狀病毒(canine coronavirus),叫做「CCoV-HuPn-2018」。只是近期剛好有個研究發現人體內也有這個犬冠狀病毒,也還不會人傳給人。我們目前最大的敵人,還是Covid-19病毒。

第二、需要幫寵物做酒精消毒嗎?酒精可以消毒殺菌沒錯,但不適合直接「噴灑」在寵物身上,因為酒精刺激性太強,用噴的可能會沾染到寵物的眼睛鼻子裡,就像不能直接把酒精噴到我們自己的眼睛鼻子一樣。比較好的方式是,帶寵物外出回來,拿毛巾泡肥皂水或用酒精紙巾,幫寵物擦拭全身的毛跟腳底。像我的作法是,用有肥皂液的抹布擦狗的全身,肥皂能破壞病毒最外層的脂肪,讓他失去活性,然後再用乾淨的濕抹布把滑滑的肥皂給擦掉。但也要記得避開直接擦拭到他們眼睛鼻子等比較敏感的部位,因為寵物尤其狗狗外出,都會在地上聞,或靠牆或柱子,很可能會沾到外面的病毒,所以回家後擦乾淨是非常重要的。狗狗的牽繩或寵物推車等外出用品,也定期用酒精或太陽消毒殺菌,而飼主自己在與寵物接觸的前後,也記得要洗手消毒,也別過度親密接觸,像是親吻或是共享食物,人們可以自己做好防護措施,才是守護寵物安全的關鍵。當然,如果你家狗狗能夠在家解決大小便問題,那最好在現在的緊急時刻,先不要外出比較好,反正很多人都在家工作了,我們轉由花點時間在家陪他們玩丟球、玩藏零食遊戲等等,來幫他們發洩精力。

第三、我看到有些人因為怕寵物染疫,也幫寵物戴上口罩,這件事千萬不要做,以狗狗來說,嘴巴跟鼻子是貓狗們主要散熱的器官,尤其台灣最近非常的熱,很有可能讓狗狗難以散熱,大幅提升中暑、熱衰竭的機率。狗狗外出最大的風險,依然還是身上沾染到外面的病毒,再跟我們接觸後而讓病毒進入人體內,所以,外出回來餐乾淨最重要,當然,現在盡量不要跟貓狗親親,等這些接觸。

第四、疫情期間外出遛狗,也要注意和人或其他狗保持一定的距離,盡量是1-1.5公尺,最好也不要讓別人摸你的狗或去摸別人的狗,現在疫情期間,彼此都是盡量不要接觸最好。而如果家裡附近有化學兵消毒過的區域,也要避免經過,因為大台北地區有一些獸醫師就告訴大家,近期因為有些社群針對確診者的足跡會派化學兵或社區自主噴藥消毒,而狗出來散步又吸入這些化學藥劑,導致肝衰竭送醫的案例越來越多。肝衰竭對狗狗來說基本上是不太可逆的傷害,很可能就因此死掉。

最後,如果真的遇到封城後,其實照國外的經驗看來,大多會允許一定的時間或區域,供飼主帶有外出需求的寵物出去,所以也別太擔心封城對那些一定要外出才能大小便的狗狗造成影響,像我們家兩隻也都是一定要外出大小便的。另外,我們也在上周的節目與大家分享過,如果飼主真的不幸確診,又沒有其他的親友可以幫忙照顧家中的寵物,居住在台北市和欣北市的民眾,可以向動保處通報,動保處會派員去你家接你的寵物出來,先進行消毒再幫你收容照顧,比照人類居家檢疫原則獨立隔離14天。收費標準就依各縣市來制定,台北市目前是200元一天,上限3000 塊,不算貴,新北市目前暫時補不收費,但政策可能會有所變動,也希望各縣市的動保處能趕快跟上提供這樣的緊急服務。

在疫情期間,相信大家心裡都很慌張,而生活型態也會隨之調整,或是累積許多原本沒有的壓力,但我想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心情上和身體上的健康,讓自己的免疫力維持好。我想不少人都開始在家工作,也趁著這陣子在家的時間很長,多做一些原本自己想做但沒時間做的事情,比如說運動、參與線上課程等,也好好地在家中享受愈寵物相處的時光,像我好幾個朋友,現在在家工作,省去了上下班通勤的時間,也比較彈性,每天都下廚煮飯給家人孩子吃,也是個額外的收穫,可以跟家人好相處。我自己其實也很焦慮如果我真的不幸確診了,我的兩隻狗很麻煩,可能有動保處可以幫忙,但他們可能會很害怕恐慌,我會很擔心沒人有能會好好照顧他們,但總是要告訴自己,只有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給寵物更好的照顧。我想,這對家人也是一樣的道理。希望大家都在家裡躲好躲滿,停止病毒繼續散播,忍一時我們才能趕快回復原本自由的生活。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第74集 餵養流浪動物犯法了嗎?

大家好,我是Alice。最近疫情升溫,雙北進入三級警戒,而開始對生活有些影響,雖然目前沒有強制封城,真的限制大家的生活,但希望大家還是可以盡量在家防疫,盡量不要出門跟人交流,最好是在家裡收聽用聽的就動物頻道,把我們頻道之前70 幾集通通都追完。另外想跟大家分享另外,如果真的不幸確診需要住院,很多飼主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自主能力的毛小孩該怎麼辦,雙北的動保處都有提供毛孩緊急安置協助,一天三百塊,會有專人照料讓毛孩吃飽睡暖,等主人平安回來,這也是讓我這次很感動的一個政策。

好了,言歸正傳,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走在路上時,可能會看到有緣的流浪貓狗,也許這時你就會跑到便利商店,買一些飼料給它們吃,而社會上有一群人,更是基於不同的理由,長期的投入餵食的工作,像我住的社區附近有幾個阿姨,每天半夜會默默的幫附近的流浪狗或流浪貓準備食物,時間長了,也和狗群產生默契,平常看不太到的流浪狗,就會在那時聚集到阿姨餵食的地方,享受寶貴的一餐,而阿姨也很有公德心,他都是乾淨餵食,並沒有帶給其他居民不好的影響,但我也知道,很多社區會因為餵養這件事,而讓居民與餵養人產生嚴重的衝突,所以今天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餵養流浪動物犯法了嗎?到底該餵不該餵?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基本上,進行長期的餵養的人,大概可以分成五種原因,第一是因為單純愛動物,第二是宗教的關係想要積功德,不忍看浪浪們受苦,所以定期的提供食物,而比較目的性導向的是第三因為有廚餘不想浪費,或是第四想要透過結紮的方式,減少浪浪持續繁殖,透過餵養以順利誘捕,而最後一種則是無意間的餵養,這比較常見於餐廳或小吃店堆放廚餘的地方,因為定期在那個地方遺留食物,所以導致浪浪在那邊聚集。

但是在餵養的背後,卻也因為動物覓食的天性,導致他們會在固定的地方聚集生活,進而產生與人類的衝突或是生態的破壞,產生許多隱藏的問題,我這邊也依區域的不同來簡單分類一下,餵養的地方如果是在人們主要生活的地方,像是社區、路邊等,如果餵養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很容易造成環境的髒亂,比如食物腐敗、或是動物們的排泄物。也有地方因為餵養,而導致當地的狗群更有地域性,可能會有追車造成危險或妨礙安寧的事情產生。餵養的地方如果是野外,那也有可能導致貓狗因為食物充足,而使得自然的數量過多,加上本身的狩獵天性,危害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隨著餵養的衝突增加,但完全禁止餵養,其實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比較好的方式是透過有制度的方式進行規範管理,讓大家知道怎樣餵養比較好,也可以減少過去餵養無人管理的許多衝突,因此政府這幾年也開始制定一些政策,我覺得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大方向。

第一、基本上是禁止在野外的生態區域進行餵養,像是很多國家公園都有相關的規定。

第二、 政府也推動很多乾淨餵養的課程,主要是希望減少錯誤的餵養方式,提升餵養人、社區及流浪動物的關係,像是將遺留食物、食盆及排遺清理乾淨,要怎麼與社區溝通建立共識等等。

第三、則是推動餵養加結紮的觀念,其實很多愛動物的人,真的看到浪浪在街頭中的身影是很心痛的,但是只有透過結紮,慢慢的把族群縮小,才真的是有效降低這個問題的主要方式。

而除了政策的管理以外,我也看了一個網路上的調查,其實目前民意上對於餵養這件事情的認知,前三大大家比較傾向的方式分別為餵養後要結紮、有明確規範的餵養時間及地點、餵養要管理,如果違反者應該要受到處罰,而這個也和政府的方向是很貼近的。

我這邊也分享一個餵養人的真實故事,在新北河濱公園一帶,有位大姊,每天凌晨的時候都會準備食物,進行餵養,她也是因為自己曾經養的狗病逝後,雖然決定不再養狗,但還是很愛狗,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所以她就跟著鄰居到河濱去餵養那些流浪狗,隨著相處之下,她也漸漸痛心流浪狗所受的苦,但她發現,鄰居只是純餵養,並沒有後續的結紮動作,大姊就主動與台大懷生社合作,以她餵養與浪犬培養感情,在協助結紮,她已經透過這樣的方式,把那一帶的母犬全數結紮,隨著時間過去,浪犬的數量也從7-8百隻下降到2-3百隻,做好犬隻數量的控制,減少人犬衝突的產生。

我自己覺得,一個好的餵養加上正確的觀念,是利大於弊,動物福利的議題,最好的方式我覺得是可以找到對人好,對動物也好的平衡點,但這件事真的很難,所以也有賴大家一起來調整與摸索,真的找到共識,而不是陷入無限的對立中。從自己做起的話,最簡單的就是乾淨餵養,餵了後記得把餵食的容器或沒吃完的食物帶走,否則也可能因此被依廢棄物處理辦法,以亂丟垃圾的名義罰六千塊唷!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第73集 領養貓狗要付錢?要簽切結書?

 大家好,我是Alice,如果要養寵物的話,現在越來越多人都認同領養代替購買的方式,而台灣的領養管道與資訊也十分多元,除了去公立收容所之外,有很多人是看到網路上的資訊,到私人的中途之家,或是找愛心爸媽,把未來的毛小孩帶回家。但是,有些送養人,會要求你帶走毛小孩前,支付一些費用,像是補助醫療費、照顧費、保證金等,或是要簽切結書。這些做法也常常會讓領養人望之怯步,甚至會產生一些無謂的糾紛,到底為何這些私人機構要訂這麼多規矩,他們到底是要巧立名目斂財還是關心動物,還有領養人應該要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呢?其實這在台灣是很受爭議的問題,今天我就想要和大家來討論這個議題。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我們先來聊聊為何很多私人的中途家庭,或私人協會狗園,不是你想要貓狗就直接給你,而要有額外的一些規定?其實有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每月的開銷都不低,算一下會有哪些基本項目好了!每個月基本開銷,假設只餵不貴的乾飼料好了、還有心絲蟲與跳蚤壁蝨驅蟲,這樣每月固定開銷最低一千塊台幣,每年固定要施打十合一疫苗與狂犬病疫苗,差不多一隻狗沒生病的最基本開銷,一年就要一萬五台幣,但你可能還會買罐頭或肉乾零食,甚至買稍微好一點的飼料或鮮食加菜,帶去獸醫院做檢查或生病看醫生,沒有健保的寵物們進醫院都是在燒錢,像我家咪寄因為過去有其他病,所以每次一個小不舒服,進去獸醫院都就會做個基礎的血檢確保他貧血狀況,進去不被搶個至少一千塊不能出來XD 像我鄰居的狗狗,胰臟炎進醫院,檢查治療包含住院,第一天就花了一萬六。

那更別說很多救援浪浪的私人中途愛爸愛媽或私人協會狗園了,他們會出手的浪浪通常狀況都不好,救援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帶去醫院做一堆檢查,了解身體狀況,而這些檢查包括各種血液檢查、X光、超音波,基礎的檢查坐下來其實至少三千塊跑不掉。在台灣的流浪狗,最常見的疾病就是心絲蟲跟焦蟲,這兩樣中了的話,治療費用都是算萬的,而基本上,檢查到有問題,都會治療好才送養,這些大額的醫療開銷,跟要花時間餵藥、跑醫院等照顧,都很費時費力。當然浪浪還可能有更多其他疾病、或者體弱可能要常常到醫院去,那開銷又更多,而做救援與中途的人禍協會狗園,通常也不是只有一兩隻而已,而且他們也都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浪浪找到家,這樣他們才有更多的空間或能力幫助下一隻浪浪,如果沒有足夠穩定的經濟來源,這些都是非常沉重的負擔,很多個人的愛爸愛媽,都是靠自己的存款跟薪水在努力支撐,對他們也就是送養人來說,他們不只比平常人更愛動物,也更關注動物的福利議題,所以他們在自己投入大量的時間與金錢救援一隻貓狗,就會擔心被養得不好、會被棄養等等, 所以他們才會嚴謹的審核認養人,甚至刻意設下一些平常人看起來很嚴格的規定,目的就是確認這個人是真的足夠下定決心、願意為這隻貓狗付出、給牠一輩子的家,但做到這樣,都還是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對認養人就完全熟悉、確保完全後續沒問題。

很多中途家庭都會跟認養人簽訂認養切結書,因為有簽訂認養切結書,如果認養人沒有依切結書條款照顧好貓狗,送養人可要求要回貓狗,對送養人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保障,至少不要貓狗時,自己還能有權利拿得回來這個小生命,繼續保護他。像我之前中途送出的狗狗熊熊,我就有請雄的新媽媽認養人簽切結書,當然很幸運的,新媽媽也很願意簽,現在熊熊過得很好、我們持續都有聯絡也會偶爾一起出去玩。但是我朋友也有碰過,一個認養人各方面談完都很OK,決定要把他中途的狗狗亮亮送給這個認養人時,請他簽訂個切結書,結果對方不願意簽,對方說,我自己本來就有養狗了也養得很好,你也看到了,要我簽等於不信任我,如果非簽不可那我就不領養了,我朋友很掙扎,但他知道自己若是不讓對方簽,他自己會一直不安心,所以最後他還是選擇不送給這位領養人,雖然亮亮在幼犬時錯過了這次的緣分,繼續中途了快一年都乏人問津也變成一隻大狗了,不過最後的收場是,後來亮亮因緣際會下有個家庭幫忙中途他,結果這個家庭太喜歡亮亮了最後就自己收編~

當送養人要求簽屬切結書時,也讓很多領養人望之怯步,我在網路上找到一些常見的切結書內容,一般認養切結書會列出認養人必須遵守的條款,比較常見的大概有認養人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認養人後續應如何照顧認養之動物、認養人同意送養人追蹤訪視、認養人如有違反認養規定者,送養人是有權收回該動物並追訴相關法律責任的。

而在台灣除了部分公立收容所在領養時會收幾百塊小額的規費跟打晶片的費用外,目前很少數的送養人或送養單位,會跟領養人收個約三千塊台幣的費用,主要是訴求,救援與照顧一隻浪浪的基本醫療檢查開銷,希望由這隻貓狗的新主人負擔,像是很有名的浪浪別哭,在經過層層嚴格的審核後,決定把貓狗送給你,就會要求領養人要負擔三千塊,希望這三千塊能夠拿來繼續幫助下一隻他們要繼續中途的浪浪。也有部分個人的送養人,可能是出於保障中途貓狗未來的前提下,或是多一點收入可以再幫助更多的浪浪,又或者曾經有不好的送養經驗,比如說送出去的貓狗被虐待或是被丟棄,所以要求領養人支付這筆不算太大的費用,目的也是希望看你願不願意為眼前這隻你下定決心要對他負責一輩子的寵物,負擔這三千塊,對於部分領養人來說,只要動物的狀況是被照顧得好好的,是可以接受支付一些合理的金額來幫助送養人,畢竟救援流浪貓狗所費不貲,但是,也有看過一些領養人得知要支付這三千塊時,反而退縮了,覺得領養不就是免費?為何要收錢?這時送養人可能就可以達到目的,那就是看到這個領養人,連一次進醫院的費用三千塊都不願意付出,那未來有大病需要上萬塊時呢?會不會就棄養了?而也有的領養人之傲要付錢後,甚至開始四處宣傳、撻伐這個送養人是動保蟑螂、用動物斂財等等,所以我說,在台灣領養付費這件事,仍然是非常有爭議,因為供過於求,太多的個人或單位,都急於趕快把動物送出去,因此只要條件良好,基本上多數是免費送養,甚至還送一堆嫁妝過去,也因此形成了台灣的文化中,認為領養是完全免費這件事。甚至有人會說,我有愛心所以才要去領養,居然要收錢?那我不如去用買的就好。這樣的消息也常聽到,但其實邏輯明顯非常詭異,我也就不多做批評。

其實在歐美等先進國家,購買一隻寵物的條件非常麻煩,價格更是好幾十萬台幣都有,所以一般人也比較會選擇用領養的,但在歐美國家,領養動物被收費是一件非常無敵正常又合理的事,我之前參觀了舊金山的SPCA(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他們的領養條件也是很嚴格,例如剛好我們在現場就遇到一對母女,對著自家原本的狗狗來跟想要領養的狗狗互動,我們就跟這對母女聊了一下,他們說本來想養另一隻狗狗,但他家原先的狗跟想要領養的狗互動不OK,所以SPCA 協會不給他們領養那隻狗狗,擔心未來進入家庭狗狗間不合會過的不好,或者因為狗狗有衝突,新狗狗會因此被退養或棄養,他們只好再帶家裡的狗狗來跟其他狗狗互動看看。而我參觀的舊金山SPCA,他們領養狗狗要先填寫一些問卷了解你家裡的狀況,也要再安排面談,我們在現場就有看到,一家大小坐在SPCA人員的辦公桌前,像是找工作面試那樣,在被評估是否適合領養。並且領養他們的貓狗,基本上青壯年的成犬或成貓,領養費用要約300~350塊美金,大概是台幣一萬多塊,台灣的很少數送養人會要求的三千塊根本不算什麼。而且若是領養幼貓或幼犬,那領養費用就會更貴了,我看到大約400塊美金,但若是領養七歲以上的老犬老貓,則是可以減免只需負擔100到200塊美金。。

回到如果要送養或領養貓狗,要簽訂合約或切結書時,最好是在公開場合或有第三公正人在場,確保契約內容沒有問題及雙方的人身安全。但我還是相信不論是送養人或領養人,初衷都是希望動物過的更好,但動物不會自己發聲,所以好的契約真的有其必要性,重點是保障動物未來的生活有一定的品質。對領養人來說,不需要把契約視為對自己的管束,適當的領養費用並不是送養人賺錢的管道,明確的契約比較像是雙方討論出來的合理的寵物飼養守則。對送養人來說,也不要一味地限制領養人,訂定很多不必要的規範,也不要無限上綱。例如確認個資時,身分證有其必要性,但額外要領養人提供薪資條或存摺來證明有能力好好的飼養動物,可能就有點超過,畢竟收入和願意實際花在動物身上的錢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或者有的送養人如果過分要求領養人要每週回傳照片影片、多久就必須碰面給他見貓狗一次等等,我覺得這些過分嚴格或過分侵犯對方隱私的規定,可能會嚇跑有愛心的領養者,讓人萌生還不如去買的還比較方便的心態。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的大家可以成為都是愛動物的朋友,日常不定時會聊個天、分享貓狗的照片影片,有空時能夠約見面等等。台灣在關於送養領養這一塊,還是有很多需要進步的地方,而這些可能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來更加落實到位,建立更多更有組織化的私人動物保護機構,這樣才能創造一個長久與互信的送領養機制。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之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當時去舊金山參觀SPCA有拍攝的一些紀錄影片,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5月2日 星期日

第72集 即將看不到擎天崗草原的牛了!牠們哪裡來的?

大家好,我是Alice,提到陽明山的擎天崗,相信在很多人會馬上說出去擎天崗看牛這樣的行程,因爲那裡有很多的野生水牛,其實以前擎天岡的牛都是有主人的喔!擎天崗以前的舊名字叫「牛埔」,因為以前農業社會時代,種田的人居多,也就需要水牛幫忙耕種,所以日據時期開示,擎天崗那裡是官方專門幫人寄養牛的,只是後來開始耕種的人少了、也可用機械代替牛來耕種,所以牛就留下來了,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擎天崗與當地的野牛的兩個爭議問題,到底那些牛適不適合生活在擎天崗?以及牛跟滿滿遊客的衝突。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從日據時代開始,擎天崗那一代就被規劃為台北的三大牧場之一,當時有許多台北的農家,農閒時會把牛送到這裡託人寄養,最鼎盛的時候,寄養的牛最多達3000多隻,但是因為社會變遷,產業結構改變,再加上機器漸漸可以取代牛,因此農家對於飼養牛的需求大幅減少,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曾經公告過要求飼主將原本放牧的牛群領回,如果超過時效,這些牛就算是無主牛隻,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理,嚴格來說,擎天崗這裡的牛群是耕牛野化的水牛,不算野生動物,從國家公園的立場來看其實是「外來種」,但因長期沒有主人、也已經自由生存野化了,漸被視為野生動物,陽管處也秉持「不餵食、不干擾、不接觸」三大原則對待。擎天崗上的草原可作為牧草供給牛隻覓食,由於水牛不停覓食習慣,讓草原上的草相對平整,不會長得太茂盛,擎天崗也成為陽明山最受遊客喜歡和推薦的景點之一,但也許這樣的風景,在今年之後,就再也見不到了,今天我就和大家來聊聊為什麼會這樣的來龍去脈。

在擎天崗上的牛群主要是水牛,其實不是台灣的原生物種,原屬於生活在熱帶低海拔的物種,是因為早期先民為農業開墾等用途而慢慢馴化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但是野化後的水牛長期待在擎天崗上,一直以來就有兩個主要的爭議點,一個是陽明山到底適不適合牛群生活,另一個則是牛群與遊客的衝突,從生存環境的角度來看,陽明山擎天崗的植被,以類地毯草與五節芒為主,但因為水牛本來就不是山上的原生物種,所以其實擎天崗上的草,並沒辦法提供水牛完整的營養,而且山上的冬季因為常常下雨,相對濕冷,也不適合水牛的生存,過往農民於當地的放牧寄養,都是在春夏時將牛帶上山,入冬後就會將牛帶回,同時亦會補充水牛營養所需的草糧及營養素。

另外再從人牛衝突的角度,有去過擎天崗的遊客,因為人力的關係,只有一個解說牌,要求遊客需要與牛隻保持適當距離,現場並沒有常設的專業人員把關,因此遊客是十分容易接近牛隻,還記得有次我們帶咪寄去擎天崗,但是因為咪寄第一次看到牛就對牛狂叫,還追上去,後來再去,又剛好有隻小牛因為好奇心想要接近咪寄,他居然也瘋狂地對小牛大叫,小牛也被嚇到跑回媽媽身邊,結果牛媽媽好像想保護小牛,就步伐有點點快的直直走向咪寄,我們嚇到,怕咪寄白目被攻擊,趕拖著咪寄快跑。而2018年的時候,有個老婆婆和家人到擎天崗踏青,在步道出口處,突然有兩頭野放牛隻發情較勁,公牛追趕小牛時,因煞車不及衝出拉繩護欄,撞倒老婆婆,而導致老婆婆去世。也因為這樣,陽管處受到社會輿論的壓力,於2019年底起實施「人牛分離」政策,並建立刺絲圍籬設施,限制牛隻移動的範圍,以確保遊客的安全。

來到去年2020年冬天,因為台北連續的幾波低溫,造成陽明山的牛群大規模的死亡,根據調查,在2020年九月,擎天崗地區的野化水牛總計約有39隻,但到12月,其中有32頭牛死亡,大幅超過以往的數量。這也引起社會的關注,開始探討水牛死亡的原因,經過調查,發現死亡主因是因為營養不良,但為何會營養不良,一個當然和擎天崗原生的植被有關,牛其實是有足夠的食物,但是沒有辦法補充均衡的營養,導致無法度過寒冬,另一個則是因為人牛分離政策,新設置的刺絲圍籬,使得牛群沒辦法像以前一樣,自由的移動找其他的食物,或是避寒,以降低死亡的風險。也因為經過了這次水牛大量死亡事件,陽管處也於今年初與專家學者召開會議,討論後確實陽明山並不適合水牛生存,因此開始逐步規劃把水牛安置到別的地方,讓這些水牛可以健康的活下去。

在發生大規模牛群死亡的事件之前,就曾經有學者建議要將牛隻移走,或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應該要有更專業的畜牧機制,而不是把水牛當作野生動物一樣,任他們在不適合的環境自生自滅,但是陽管處也曾透過調查,有很多民眾還是反映擎天崗草原是靠牛群吃草、踩踏而成,若牛群全數開放領養,恐讓芒草大舉入侵,最快10年草原景觀將消失,而導致知名景點的消失,或是因為牛群的消失,沒辦法再現過去擎天崗曾經是牧場的景象,無法傳承過去的文化價值。

我想,水牛本就不是陽明山上的原生種,不應該讓他們待在不適合的山區中,承受死亡的風險,雖然他們在那邊很自由,但是,要把水牛移到哪裡,又是另個問題,如果把他們眷養起來,限制生活空間,會不會牛自己反而比較想要自由呢?我們也沒正確答案,但希望後續陽管處安置水牛的地方,是能夠延續現在擎天崗這樣的自由度、快樂度過晚年。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未來可能看不到擎天崗的水牛群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這些生命可以過得更好,對吧!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第71集 保護動物與保護原住民打獵文化的兩難

 大家好,我是Alice,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今年三月發生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3/9時,大法官針對原住民的狩獵權聽取各方意見,並且預計在五月初會做出對憲法的最終解釋,主要原因是在2013年時,台東縣有名獵人因為年邁母親想吃肉,因此持獵槍狩獵了保育動物,被判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罪起訴,但經過上訴後,申請釋憲,所以這個案件須等待釋憲結果才能定案。另一件事則是在3/22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的修正案通過初審,主要修訂的重點有兩項,一個是在現存的不准使用的獵捕陷阱條款中,新增不准透過鋼製吊索去獵捕野生動物,但是如果獵捕者是原住民的話,只要是傳統獵捕陷阱,則不受法律規範,另一個修訂重點則是如果是出於非商業行為而是自用的目的,原住民可以不用像過去一樣需要申請許可,只要備查就行。而這兩件案件引起動保團體和原住民團體很大的爭議,今天我想要跟大家一起了解兩方的立場,當然我也沒有特定的立場,畢竟這是動物保護與文化保護的兩難。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我們先來講講原住民打獵的文化傳統,對原住民來說,打獵是一件非常自然的日常生活,在部落中,很常會看到有時結束教會晚間活動,幾位教會弟兄會相約上山打獵,很像是我們所說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中的獵物對他們來說比較像是冰箱,而他們傳統中打獵的目的,不是買賣,家裡人想吃就去打,多的分享鄰居、獨居老人、沒男丁的族人,或是有時祭祀需要使用到某些肉。禁止打獵對原住民來說,有點像是禁止佛教徒去拜拜的感覺。而社會本來就是多元的,所以政府也有透過原住民基本法來保障原住民的狩獵文化,但原住民就是用獵槍來獵捕野生動物,但同時又有《槍砲條例》和《野保法》,也因此在尊重傳統文化與法律條文間形成了一些灰色地帶與矛盾。像是在槍砲條例中,只能使用特殊規格限制的自製獵槍,但因為自製獵槍危險性高,很容易炸膛、走火,所以很多原住民會偷偷的擁有無法合法登記的槍枝。另外在野保法中,則是規定原住民若要獵捕特定保育動物需要事先申請,但是申請的流程複雜,所需填寫的要項與傳統文化有所衝突,比如說項目中要填你這次預計要狩獵幾隻動物,但對原住民傳統文化來說,獵到的動物是來自祖靈和山靈,你是被給的,不是去拿的,或是有時預定打獵的日期,他們有發現一些夢境或徵兆,適合或不適合打獵,日子也是不這麼固定。因此,鑒於法律和實務間的衝突,很多原住民就選擇地下化的方式,偷偷摸摸的打獵,保持自己的傳統文化。

而對動保團體來說,保護野生動物是對整體大自然環境的永續守護、是全體台灣人的責任,而不應該因為族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從動物的角度來看,狩獵的本質就是殺戮、是暴力,是一個生命奪走另一個生命的生存機會。不管用甚麼樣的名義去狩獵,對動物而言就是痛苦與死亡。動保團體的訴求不是都不能打獵,禁止文化的傳承,他們希望的是用比較人道的方式還有有明確規範的方式,來保存動物的多樣性,減少動物的痛苦,畢竟人性是不可測的,如果能夠自律最好,如果自律不足,那就需要他律。因為這是人性。

而在狩獵自律這件事中,其實因為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林務局也從2017年起於試辦原民狩獵自主管理輔導計畫,目前為止已經累計共11個部落參加計畫,而申請成為狩獵自律的部落需要三的階段,第一階段就是跟原先的方式一樣,原民每次狩獵前需逐案申請;若這個部落成功建立自治組織,就可以進入第二階段,部落的自治組織除了需制定狩獵公約外,還需建立狩獵成果的回報制度。如果確認具備執行當代狩獵管理制度能力的部落,則可藉由和林務局簽訂行政契約的方式進行自主管理,部落透過訂定狩獵公約、發放獵人證、指定獵場、指定狩獵方式、指定禁獵物種,以及回報狩獵數量、協助野生動物族群監測等方式確保資源永續利用。而如果部落沒有依照契約去做到這些自主管理的規範,政府可終止契約,收回管理權限。而現實情況是,全台700多個部落中,目前只有一兩個部落可以進到第三個階段。也因此,動保團體仍然對於法規在特定情況下允許原住民狩獵,感到非常反對,動保團體認為,事實就是原住民部落無法做到自主管理計畫的規範,也因為做不到、但仍然要打獵,也沒有足夠的措施可以監控灰色地帶的非法打獵、沒辦法阻止私底下的獵物交易等商業行為。

對我來說,我相信傳統的原住民文化是與自然共存的,動物大規模的消失,絕對不是因為原住民打獵造成,但是我也覺得,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實傳統文化是可以轉換的,比如說以前我們的祭祀,常常要大魚大肉,但現在也有很多家庭的祭祀,轉成簡單化,重點是心意而不是形式,對原住民來說,如果狩獵過去是因為經濟上的需求的話,也有些部落,譬如善用自身對動物的瞭解,發展生態旅遊,用眼睛來狩獵,而不是用獵槍、陷阱。重點是放在我們了解人和自然的關係,要怎樣做到相互尊重,我想一定有很多聽眾是站在不一樣的立場,但對於原住民狩獵這件事情,無論是哪一方,希望都能夠在充分溝通與了解,足夠理性與顧及整體大全下,逐步去找到共識。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如果你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想法,歡迎你隨時私訊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跟我們分享,你也可以分享今天這集節目給你的親朋好友,一起討論看法,那下次見囉!


2021年4月18日 星期日

第70集 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有趣方法

 大家好,我是Alice,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跨境組織犯罪之一,聯合國毒品與犯罪辦公室曾經做過調查,有紀錄在案的非法貿易,全球超過7000個物種,來自120個國家,而野生動植物的非法貿易不管在規模上或是利潤上,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的非法貿易項目,僅次於毒品和軍火交易。每年的交易金額超過上百億美元,過去也許大家只是在新聞上看到海關又破獲來自哪邊的動植物走私,或是在路上看到拒絕穿動物皮草的標語,但和一般人的生活中沒有特別大的關聯,或是你會覺得說,這和我也沒關係,但我相信從去年新冠肺炎蔓延後,大家一定更深入思考,因為人類的慾望,導致人類根本收拾不了的問題出現,而且不事只影響個人,而是擴散到全世界,其實不只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新冠肺炎,過去很多大規模的流行疾病,都是人畜共染的,像是SARS、禽流感、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大家熟知的愛滋病AIDS夜是,它們的病原體都是來自野生動物。但也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也開始有更多的政府或民眾更注意這一塊問題,比如說大陸加強對野生動物貿易的打擊,而也有更多人拒絕吃野味;越南也在去年(2020年)七月,明令頒布了禁止野生動物貿易的法令,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關於世界上除了在政府立法上,還有哪些團體透過很有趣的方式,來減少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產生。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首先,關於犀牛角的非法貿易市場,在黑市中,犀牛角一直有特定人士因為傳統中藥或觀賞用的雕刻品的價值而去購買,光在南非,2018年就有769頭犀牛遭到盜獵,甚至誇張一點也曾經傳出犯罪分子試著從歐洲的博物館偷走犀牛角, 英國有一群科學家想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那就是透過製造假貨的方式,來讓大量假貨進入市場,等於是干擾犀牛角的市場,因為一堆假貨在黑市中流動,所以變成貨源很多、但也容易買到假的、尋找真貨的成本上升,所以可能大家開始不想買了,就讓價格就會下跌,增加交易上面的困難。過去這種用假貨干擾市場的作法,曾經有成功的例子,就是中國之前流行買老虎的骨頭,因為價格很高,所以就有人大量製造假的虎骨製品充斥在市場上,以假亂真讓人很難確定自己是不是花大錢買到真貨,加上官方的宣導,讓販售真虎骨的商人漸漸無利可圖,雖然那些賣假貨的商家,初衷只是想要賺錢,但是最後的結果也變相的保護的珍貴的野生動物。另一個案例則是在肯亞,許多肯亞的小攤販也會販賣假貨,並且會和導遊合作,把遊客帶去專賣假貨的商家,其實他們很清楚,野生動物對肯亞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觀光資源,應該要好好地愛惜它們,才能永續經營,而不小心反而這樣賣假貨的方式,也許是雙贏的最好辦法。

再來,就算是科技進步,但也許很多老方法才是CP值最高的,甚至是無法被取代的,像是印尼就培養參與保育工作的偵測犬,現在即將滿四歲的可卡犬貝利,是印尼第一隻野生動物偵測犬,協助人們找出遭走私的動物,2018年,貝利在9個月大時完成訓練,而被印尼的工作人員從荷蘭帶回印尼,經過3個月的適應期後,就開始了貝利的第一起案件。荷蘭海關之前查獲一些帶有印尼受保護野生動物製品的貨櫃,根據多年調查後,荷蘭警方查出這些收藏是由居住在印尼峇里島的一位荷蘭人走私而來。印尼警方在貝利的幫助下,突襲檢查該男子的住處及幾間藝術品和古董店,沒收了數百種瀕危野生動物製品,最終成功逮捕罪犯。而貝利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已經救出了超過6000隻被走私的活生生的野生動物,鑒於貝利的成功,現在印尼總共有6隻正式的保育偵測犬在服役,而有1隻還在訓練當中。

最後,投資的標的雖然很多,但是世界銀行將在2021年的年中,首度推出一種以保護瀕危動物為目的的債券,透過債券來籌措資金,來保護南非瀕危的黑犀牛。而投資者的回報將會取決於黑犀牛族群增長的速度,這筆為期5年,總金額5000萬美元的債券將可以解決過去保育動物領域籌措資金困難的問題,這樣的概念給了對野生動物保育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從他們的支持中獲得回報,資金也能直接地用在保育行動上。透過這樣的新模式,打破過去由慈善家、政府資助的狀況。如果債券出售成功,未來世界銀行也將考慮發行其他野生動物債券,解決因為沒有資金,而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危機,也有更多的資金用來打擊犯罪集團的非法野生動植物交易。

在今天分享的三種方法中,我和Kevin討論過,我們會再去多找一下保護瀕危動物債券的資訊,我們也想要來買一些犀牛債券,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樣支持創新的方式,讓不錯的點子可以一步一步慢慢來。而我們覺得其實獲不獲利不是我們的主要考量,而是希望這件事真的可以成真,讓野生動物保育團體透過這樣的成功,而能持續用其他新的金融行為來取得資源,真的成為社會企業,也讓動物們可以過得更好。當然,這樣的債券投資,雖然是以公益為出發點,但是又多了一點的回報期待,所以也就比單純捐款又更吸引人一點,之後如果有犀牛債券的新消息,我們再跟你分享。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第69集 收容所獸醫師的心聲

大家好,我是Alice,我去年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台灣各地的公立收容所中了解現況,也順便當志工幫幫忙,在過程中,也和蠻多志工或是工作人員有討論及互動,而只要是公立收容所,其實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配置獸醫,而因為專業,獸醫就是收容所中對動物最了解的人,也常常直接要面臨到很多生老病死,但是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資料,每一位收容所的獸醫,平均要照顧300隻動物以上,甚至有些比較偏僻的地方,因為獸醫的數量較少,或是縣市政府沒有經費遇缺不補,一個獸醫要照過超過4000隻動物,加上薪水也比照公務人員,和私人動物醫院的診所相比,是一個相對低薪的工作,之前聊過的收容所獸醫和我說,這份工作真的很需要熱情,而且除了要處理動物的事外,最難的就是同時還要面對來自長官、動保團體、民眾等的壓力,不是只顧好動物就行,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這些獸醫的心聲。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獸醫其實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因為不同的動物一定有不一樣的醫療方式,而從獸醫系的分數來看,其實錄取門檻很高,以學測成績滿級分75分來看,基本上全台只有少數幾所大學有獸醫系,所以多數獸醫系的分數都是要75 分滿級分才有可能進入就讀。而願意念獸醫系的學生,他的分數那麼高,基本上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科系,所以獸醫系學生我想很多是懷抱著對動物有很高熱情的一群人,但當他們出社會後,假設是經過國家考試到了公立收容所,有很多問題是它們可能在學校中沒有預想到的,就拿12夜零撲殺法案要落實之前,新屋收容所之前的園長簡稚澄自殺這件事來說,他其實長期心理因為工作內容累積很大的壓力,因為零撲殺之前是可以安樂死的,要親手送走每隻照顧過的動物,而自己本身又是熱愛動物的人,可想而知他的煎熬有多大,當她聽到零安樂的法令後,他從獸醫的專業也發現到這個法令在配套措施還不足時的問題,可想而知就是爆量,他不斷的向政府反映,要求要思考政策實行後的配套措施,比如強化收容所的基礎設施,高額的棄養罰金、控制入所的動物總量,他其實思考的就是怎麼給動物一個更好的環境,怎麼管制源頭,怎麼帶給動物更好的未來。

而到了零安樂政策落實後,獸醫們背負的是行政業務和醫療負擔同步增加的雙重壓力。政府沒有因為政策的改變而進行對收容所業務的調整,以桃園市的收容所為例,過去收容所一年送幾百隻動物出去,現在是送4千多隻出去,光是辦理寵物登記、打晶片、打狂犬病、打資料,你要花多少人力做這些事情,像是結紮,通常一個下午只能做完2-3隻的手術,最令人生氣的是,有很多人更心安理得的將不想養的動物送到收容所,而他所需要付出的只是1-3千元的行政規費,他不僅是沒有良心的飼主,也不斷的消耗國家的社會資源,而我先前也看到有個公職的獸醫師在動保團體監督平台上的臉書發文,蠻有感觸的所以也想要分享給大家。接下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轉述這篇公職獸醫師的發文。

這篇發文,主要想抱怨的是現在有些動保團體或是愛動物的人,並沒有了解動保處及防疫所的工作內容,就批評這些機關的工作成果,質疑獸醫是否有盡到應盡的功能,一點也不尊重專業,甚至把這些公職獸醫醜化成屠夫,或是殺動物為樂的惡魔。再來,他也說到,當獸醫的人,基本上要經過層層的關卡,就像前面分享的,必須是學生時期很優秀的人才能進入就讀,還有多年各種扎實的理論與實習經驗的訓練,才能正式成無一位獸醫師,沒有一個是因為想要殺動物所以才選擇獸醫系的,一定是抱著想要醫治和幫助動物的理想和熱情,而在收容所工作的獸醫,基本上多數就又是更有使命感的人,不然也不會選擇這個大家普遍認為的「屎缺」,畢竟在民間獸醫院或自己開獸醫診所,都比當公職獸醫賺得多,但公職獸醫師卻因為是在公家機關工作,許多行為被放大檢視,公審霸凌、被恐嚇肉搜、被懲處、被逼到離職都不是新鮮事,在體制內的人,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自己,這樣的職場願意來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人想離開,人力漸漸不夠,那這些所內的貓狗要怎麼辦?

除了人力上,另一個困難點處在於,各個公部門、動保團體、民眾,沒有針對眼前的問題來好好討論去尋找解決方法,也沒看到動保處的努力,只是依著自己的立場,不停的妖魔化動保處、防疫所。只要有疏失就大肆攻擊,加上網路的發達,可能一篇PO文就可以抹殺掉所有人的努力,沒有人在意爆量的工作讓公立獸醫即使有心也無法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甚至鍵盤前面的大家沒去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連提醒鄰居說你的狗要去結紮、不要這樣放養、會不小心又生出流浪狗,都做不到。大家可以思考看看,是獸醫棄養和虐待動物嗎?他們一定比我們更心疼,大家都說要尊重專業,涉及到人的事情,覺得恐龍家屬霸凌醫護不對、支持警察執法,今天換作是動物的時候,只要做法不是有些動保人士想要的,就PO文讓人打電話去抗議。獸醫希望的是大家不要感情用事,多點同理心,希望關心流浪動物的朋友,可以像在收容所默默付出的志工一樣,減少發洩情緒的謾罵,真正捲起袖子去一點一滴的幫忙,讓動保多一點正能量,不要被那些製造和公家機關對立妖魔化的言論搞得仇視收容所。因為那種躲在網路後面出一張嘴、用鍵盤愛動物的人,只會打擊更多人的士氣,逼走更多想做事的人。

我想,尊重專業是最基本的,如果真的愛動物,也一併也要尊重這些對動物努力付出的人,收容所是複雜之地,更是充滿衝突的火藥庫,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對待動物的態度不同。面對動物的生命課題,難免摻雜個人情緒,如果沒有了理性溝通的基礎,不同立場、不同角色,只能各說各話。而這些根本對於實際的問題沒有幫助,反而只是創造出更不好的工作環境,另外,在國外,動物福利已經發展成一門科學,從科學角度去討論動物福利,思考哪的標準線以下,我們必須去放棄牠生為動物的福利,讓牠離開這個痛苦,什麼樣的標準線以上,我們還有資源和機會討論如何去救他,而這條線必須是清楚的。可是在台灣,這一條線是模糊的,假設你自己也是收容所獸醫的話,假設一隻狗因為重病而承受10分的痛苦,而且這痛苦是鎮定藥物和止痛藥物都沒有辦法消除的,就動物福利角度,應該給予安樂死。但是,因為覺得牠很可憐,所以讓牠忍受這痛苦繼續存活著,而還有其他所內的動物也需要的的幫助,那你會怎麼選擇。

我想,大家可以做到的是,第一,可以的話多關心政策,現在有很多公民議題的網路平台,時常發起很多跟動物保護相關的議題,需要達到多少票數才能將這個議題送進立法院去討論,所以你的一票,也許就可以影響後續10年的走向。第二,請尊重做事的人,也要尊重專業,不要一昧的以情緒用事、以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別人。第三,捲起自己的袖子實際的參與,別只當個出嘴的觀眾。最後,有機會遇到這些收容所的獸醫或是其他工作人員,和他們說聲辛苦了,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的,更是有被看到的。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鼓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你家所在地的公立收容所開放志工參加的時間,多數大台北地區的公立收容所,會在週末舉行志工活動,讓大家報名幫忙帶狗狗出來散步、洗澡,或者平常你也可以隨時走進收容所,看看裡面的狀況,更可以一個不小心就領養一隻貓咪或狗狗帶回家疼。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第68集 到超市找找『動物福利標章』,支持友善經濟動物的商品!

 大家好,我是Alice,不知道大家買菜時會不會注意各式各樣的認證標籤,這些標籤代表這些食品經過了嚴格的控管流程,讓消費者買起來可以更安心,但是過去,認證標籤的重點放在食品安全上面,從肉品的供應鏈來看,一般來說是從養殖、屠宰、加工最後運送到商家賣給消費者,主要受到檢驗的部分是加工後的那一段流程,是否符合安全食品的標準,也就是人類的角度出發,去檢視,確認不會造成人類的飲食安全問題。但忽略了養殖及屠宰的過程,像是生產雞蛋的母雞,許多業者為了達成更好的經濟效益,A4大小的籠子裡塞了四隻蛋雞,而它們的一生就在這小小的空間度過,或是像豬牛等體型更大的動物,也常常好幾隻被關在狹小的空間,連轉身都沒辦法,有些更因為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四肢退化,沒辦法好好走路,從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確實這是一直被多數消費者忽略的問題,因為看不到、不了解、甚至不關心,但若先暫不把重點放在動物福利上,因為這些非人道的飼養方式,讓這些飼養的動物也更容易生病,業者就需要投放多的藥物,而殘留的藥物也導致食品安全的問題,就算不關心動物的人,也該關心這個與自己切身相關的食安問題,所以趕快勇敢的把今天的節目分享給你身邊的人,不論他們是否跟我們一樣關心動物。

在台灣每年約飼養3.7億隻家禽、790萬頭豬、6萬多頭泌乳牛、3萬多頭公牛等,被用來飼養作為食物或生產食物,但只有比例極少的動物,能夠在對動物比較友善的環境中度過一生。可是,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在今年推出了動物福利標章,並且也成立了專門的稽核部門,讓消費者未來可以透過辨識標章,買到更多對動物友善的食品,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動物福利標章的建立,讓更多被飼養的經濟動物可以過得更好。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大家應該都知道歐洲是比較早重視動物福利的區域,根據民調公司的調查,有七成以上的歐洲消費者都認為農場動物的福利很重要,但其實在歐洲也是經過很多人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影響這麼多的消費者,早在1965年,英國的布蘭貝爾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關於農場動物福祉的報告,主要是回應1964年一本在英國出版的、由露絲哈里遜寫的書,叫做『動物機器』,書中描寫當時為了更好的整體經濟效益,畜牧業開始朝工業化學習,這本書向英國大眾揭露蛋雞、小肉牛和母豬飼養的真相,提醒世人關切農場動物的需求與福利,在英國、歐洲引發廣大迴響。人們開始注意到「飲食」背後的動物痛苦。在報告中明確指出農場動物確實像人類一樣,有感受痛苦的能力,報告中也明確的定義至少要滿足哪些條件才叫兼顧動物福利,像是動物應該至少有足夠的活動自由、可以毫無困難地轉身梳理自己、有充足的食物等等,並且建議英國要立法,來保護動物福利,但報告中也承認,因為經濟上的考量,需要做一些妥協,但隨著未來社會發展,動物福利將會一併提升,現在看來可以容忍的條件,可能在未來被認為是無法容忍的。也因為這些觀念發酵,歐洲才變成現在這樣重視動物福祉的區域。

反觀台灣,其實也和歐洲的發展很像,隨著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消費者可以接受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去購買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商品,也讓經濟動物的福祉可以更好,當然也賴於很多動保界的人士努力的推動,其中成立於1999年的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就是我們今天節目討論的動物福利標章的推手,長期在推動各式動物保護政策,在2012年開始注意到經濟動物飼養上的議題,開始推動尊重動物天性的友善飼養,在2017年為了協助更多有意願的蛋農可以不再把蛋雞關在小籠子裡,成立友善雞蛋聯盟,輔導蛋農以「放牧」或「平飼」方式飼養蛋雞,以保障動物福利與公眾食品安全。後來研究會也與希望做食物轉型的家樂福合作,2018年設立了非籠飼雞蛋專區,而在銷售數據上也超出家樂福的原本預期,專區的雞蛋原本只占4%,到後來成長到22%,從這些面相可以發現,其實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是注重動物福利的,只要給它們可以辨識的方式,加上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認證,透過市場機制,就可以改善生產者的生產方式,進一步就能逐漸改善整體經濟動物的福利。

也因為如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想要擴大這樣的成功模式,因此推出動物福利標章的機制,就是希望能複製非籠飼雞蛋的成功,去擴大更多認證的經濟動物物種,並訂定標準,改善乳牛、豬隻、肉雞等經濟動物的處境,設定標準其實是一件很繁瑣的工作,像是協會除了原本有的蛋農標準以外,它們經過四年多的時間,探訪了台灣24家乳牛場,到國外吸收經驗,找到可靠的專家當評審團隊,才制定出適合供酪農產業依循的評分標準,也才能提供合格的酪農業動物福利標章,未來也會持續的關注其他種類的農場動物,一一訂出適當的標準。那有心想要獲得標章的品牌業者要怎麼成功申請到標章呢?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要通過「動物福利標章」認證稽核作業,除了要提供資料審核外,也要同意團隊可以到現場去勘查是否符合標準,主要分為活動空間、設備及環境、疾病與管理方式還有工作人員是否有專業背景這幾個面向。確保了動物是友善飼養以外,第二部分還要通過「動物福利標章」產銷監管鏈審核作業,這就是可以透過供應鏈,追朔到生產源頭,以免有不肖業者偽冒來欺騙消費者。

當然要保護動物,其實最理想的狀況一定是大家從此都改吃全素,但是現實是,大部份的人都還是無法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但也別因為沒辦法達到最理想的狀況,就甚麼都不做,我們還是可以有很多折衷的辦法,為關心的動物盡一份心力,像是偶而吃素,或是選擇動物福利的產品來支持友善動物的品牌,當然,如果你有親戚朋友恰巧是畜牧業者,也可以把我們這及分享給他,讓他知道要怎麼申請到動物福利標章,也可以吸引到更多愛護動物的消費者買他的產品,在心裡與經濟上支持他們持續在友善動物路上努力,好的市場機制運作下,動物的福利自然而然地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與觀念素質而提升。下次走進超市,不妨暫時不要隨手拿起以往習慣的品牌,把你的眼光多停留在貨架中每個商品,看看蛋區,有多少的非籠飼雞蛋,他的價格如何?跟一般的蛋相比差多少錢?想想這個價差是否其實只是省下一杯珍奶就有了?想想那杯對你來說可有可無的珍奶,與你的理念、與動物那多一點點的自由相比,是不是顯得微不足道?是不是其實一杯珍奶換取一些動物的一點點自由,換取對自己心靈上的更多的滿足,其實非常划算呢?那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第67集 校園犬計畫,也是流浪狗找家的出口?

大家好,我是Alice,我前陣子發現我住的新北市,動保處這幾年辦了一個很有趣的活動,就是透過網路來票選人氣校園犬,像去年共有13間學校報名參加,其中第一名的是在自強國小的萌萌,萌萌出生於嘉義縣,過去曾經有主人,因為個性比較敏感,所以對各式聲音非常的警戒,常常不斷的吠叫,因為打擾到鄰居,還出動警察關切,被評估不適合在居家環境中飼養,所以一直換不同的主人,直到自強國小老師認養,萌萌最後來到自強國小,一起陪小朋友上學、遊戲,孩子們都很喜歡他,也發揮的本性,警戒陌生人,守護校園的安全。在台灣也因為之前不安樂的政策,所以讓收容所都面臨很大的收容壓力,政府也很鼓勵各個校園有辦法的話,可以到收容所去認養適合的校園犬,也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到認養不棄養、愛牠不虐待等正確的飼主責任及動物善待觀念,聽起來是個雙贏的狀況,但是根據動保團體的統計,全台3000多所高中以下學校,只有120所學校響應。民間動保團體統計,全國不到300所校園有貓狗,比率偏低。今天我就想要和大家分享關於校園犬的議題。
其實應成為正式記名的校園犬,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不是說讓狗狗在學校中生活就可以叫做校園犬,還需要通過很多評鑑標準,像我以前在念中山大學的時候,學校也有校園犬,甚至有照顧校園犬的社團,我那時候也自願報名參與志工,那時候我們照顧的校園犬叫做管停三寶,他們在兩個多月大時由中山大學的學生接手,當時滿身瘡痍,皮膚病很嚴重,在我們的照料下逐漸好轉,但是三寶的問題是小時候生活環境封閉,缺乏與人互動的經驗,我們當志工時,不只是餵食與戴他們散步,還需要需花很多時間陪伴與訓練,讓三寶可以正常的與人互動,不會發生攻擊學生的狀況,但在第一年送去評估是否可以正式讓三寶當中山大學的校園犬時,還被拒絕,直到後來校園犬的社團調整照顧校園犬的工作,除了至少有一人當管理人外,還透過志工的幫忙每天排三次班帶著三寶到校園散步兼工作,驅趕附近的犬隻,早晚也有餵食的志工,每個月幫三寶洗一次澡,並且參加相關犬隻照護及行為訓練等相關課程,最後三寶在第二年才正式取得在中山大學的居住資格。
從我自己的案例看來,其實學校要有校園犬,真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但是一般來說,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有這麼好的條件,我歸納一下校園犬成功的學校中,通常都有這五點因素,第一是學校校長、老師、家長的支持。第二是有適合的犬隻,比如不怕人,沒攻擊性等。第三是有沒有專業人士協助訓練校犬的配套。第四,狗狗需要吃喝拉撒,那有沒有足夠的經費,還有經費的來源多元化。最後,有沒有成立相關的動保社團,除了照顧以外,也定期結合校犬的教育學習,讓學生真的可以學到認養不棄養、愛牠不虐待等正確的飼主責任及動物善待觀念,以及可以在真正參與照顧校園犬的過程,親身體驗照顧一隻狗所要做的事情,我想這對許多在國小階段,會吵著想要養寵物的學童來說,也是很好的體驗教育。但在實務上,雖然校園犬計畫立意良善,政府也有補助一些經費,但是卻沒有明文規定其他的配套措施,只規定校園犬需登記在校方名下,並且施打需要的疫苗,提供固定的場所,可想而知,如果學校本身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很可能校園犬就只是像一般定點餵養的浪浪一樣,沒有辦法達到計畫的想要落實生命教育的初衷,而要怎做才能像自強國小那樣,我想也是需要校方真正有心去規劃,畢竟沒有人給校方一個完整的SOP指南,若是沒有規劃好,也許會造成後續其他延伸的問題,也因此,很多學校可能有這個心,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做,或者沒有一個有足夠決心足夠關心的人帶頭來統籌規劃校園犬這件事,也就對因此對校園犬計畫興趣缺缺。
但我自己是很肯定校園犬計畫,而且我也發現政府相關單位近幾年來也很重視這些動保議題,校園犬絕對不適把收容所的壓力轉嫁給校方,有很多案例說明,學生透過與校園犬相處的過程中,從做中學習,除了了解生命的重要,也希望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有成功的學校或社團,可以將寶貴的經驗分享給部分學校校園內雖有流浪狗,但校方也只是友善對待及餵食。鼓勵該些友善餵食之學校正式加入校園犬計畫。我相信持續努力,不斷從源頭建立飼主責任與友善動物的態度,也將於台灣社會開花結果。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第66集 台灣之光銘安科技,塑膠替代材料賣全球,解救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塑膠曾經被喻為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過去幾十年來,塑膠逐漸滲透生活每個層面,輕薄方便又便宜的材質,使我們養成用完即棄的習慣,卻不知不覺已在自然環境中累積成難解污染,也進入了生態食物鏈,大量動物如海鳥、鯨魚、海龜、海豹等因誤食塑膠、遭塑膠垃圾纏縛導致死亡,或是一些怵目驚心的照片,像是海龜的鼻孔被塑膠吸管插進去拔不出來,甚至發現塑膠微粒最後會回到人類體內,減塑的意識才逐漸建立。這邊先和大家分享兩個小故事,首先我們來講塑膠的前生,1860年代的美國,流行撞球但撞球都是象牙作的,取得不易、價格高昂,也造成非洲殖民地的大象獵殺加劇。為了尋找象牙的替代材質,美國發明家John合成出一種世界上第一種人造塑膠叫做賽璐璐,不只成為劃時代的發明,也成為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的,而後逐步被改良成石油基塑膠。第二個則是1959 年,瑞典工程師發明了第一個現代塑膠袋,因為當時普遍使用的紙袋使森林被過度砍伐,相較之下,塑膠袋比紙袋堅固得多,理論上重複使用將能解決紙袋不耐用導致的環境問題。然而這個最初保護環境的「美意」,最終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今天,我想和大家來分享的,就是現在主流替代傳統塑膠的方案,希望可以用更好的方式,維持一定的生活便利性,也同時能保護我們的地球與在地球上共同生活的生物。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這近幾年,全球政府共同制定不同的減塑政策,像在台灣,其實可以從生活中的各種面向,發現這些政策逐漸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像是到便利商店,要塑膠袋的話,需要花錢購買,或是到星巴克,也只提供紙吸管,而台灣政府的減塑時程,將預定在2030年後,將全面禁用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一次性外帶飲料杯、塑膠吸管,再除了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以外,塑膠的材質也透過許多人的努力,朝生質塑膠的發展前進。
所謂的生質塑膠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分別為生物可分解塑膠,生物基塑膠和含生物基的生物可分解塑膠,這些到底有甚麼不同呢,首先,生物可分解塑膠強調的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可被環境微生物快速分解,且其殘留物(水、二氧化碳、生物基質)不會造成環境的額外負擔,在應用上,比較偏向取代一次性、拋棄性的塑膠製品,例如: 塑膠袋、商品包材、吸管、食飲容器、拋棄式餐具、農業資材…等。而另一個生物基塑膠,其成分中「部分」或全部,是源自於可再生的生物基質,例如澱粉、蔗糖、纖維、微生物合成等。這類塑膠所強調的是生物基質含量的高低,以及生物基質是屬於天然、永續性原料所帶來的環境友善優點。至於此類塑膠具不具備快速的生物可分解特性,則不在考量範圍。生物基塑膠著重在原料的可再生性,不強調可分解性,目前產業上的發展與應用主要是針對有「耐久需求」的傳統塑膠製品來做取代,例如: 3C產品機殼、塑膠零件,汽車零組件、飲料瓶等。最後的含生物基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則是綜合前兩種材料的優點,是目前全球政府與產業面積極努力合作的方向。
在台灣,有一家位於台中的銘安科技,他的創辦人黃建銘是化工博士出生,他受邀至修平科技大學教書時,有感於知識不能只從書本學習,實務經驗更重要,但談建教合作還得走繁瑣行政流程,怕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乾脆自己開公司。因此,努力研究生物可分解的替代材料,累積了超過18年的經驗,也在這塊領域上有不錯了成績,他的客戶除了星巴克,連遠在美國白宮的環保紙杯、蘋果公司員工餐廳環保餐具,甚至是澳洲專用的狗便塑膠袋,在疫情期間,台灣送往國外口罩的包裝袋也是銘安科技的產品。
當然,除了政府與各個廠商的共同努力外,慢慢讓我們的的塑膠製品找出更多對地球更友善替代性的方案,塑膠開始被大量使用,不過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事,至今未滿百年的歷史,但其影響早已超過目前人類所能解決的範圍,像是塑膠袋的發明人兒子曾無奈的表示,當初父親發明塑膠袋的初衷,是為了從不堅固的紙袋手中拯救地球。如果知道人們會就這樣把塑膠袋扔掉,父親一定會覺得難以理解。「父親總是會在口袋裡放個塑膠袋出門。人們現在被鼓勵帶自己的袋子去商店,但我父親在 70、80 年代就已經這麼做了」但在過去隨處可購得的便利性下,人們的想法只怕是:有什麼理由不扔掉袋子,再買一個?以目前來說,越來越多個國家開始禁止塑膠袋的使用,吸管、餐具也都朝向非塑膠製品發展,我想最重要的觀念還是大家要愛物惜福,減少一次性的浪費,這才是我們和地球與動物更好的共同生存方式。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3月14日 星期日

第65集 揭秘『動物法醫』到底是個怎樣的職業?

 大家好,我是Alice,現在很多人休閒活動就是在家看劇,不知道大家都在看甚麼類型的戲劇,根據調查結果,全世界觀眾們最感興趣,是有關犯罪的戲劇類型,跟著劇中的主角一起追兇的過程,讓很多人都大呼過癮,而這樣的戲劇中,有一個關鍵的腳色,那就是所謂的法醫,透過解剖死者大體,以找出犯罪的蜘絲馬跡,提出讓罪犯不能否認的證據。但你知道嗎,其實在動物保護領域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腳色,那就是所謂的「動物法醫」,那動物法醫到底在做甚麼,這就是我今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

動物法醫主要的工作職責就是透過檢驗動物的屍體,辨別動物的死因,他們不只要有獸醫師的專業能力,也需要具備人類法醫的基本常識與靈敏度,最早是應用在野生動物的保育上,透過調查,了解去世的動物是因為被獵食、車禍,或是非法獵捕,進而通知相關單位,做出不同的處理。但近年來,隨著動物福祉的意識高漲,不只是野生動物的保育,也開始在虐待動物、動物醫療糾紛、寵物保險案件中常可見到動物法醫的身影 ,動物法醫的業務範圍逐漸擴大,其實就是基於「動物不會說話,也沒有親友幫忙申冤」的觀念,透過科學檢驗,從動物屍體探究死亡的原因、方式、時間等有否違法,替牠們「伸張正義」。像是過去媒體曾經有報導萬華有一戶人家在陽台中把貓咪吊死,但當警方趕過去詢問時,嫌犯卻聲稱貓咪是自然死亡,而他只是根據死狗放水流,死貓吊樹頭的習俗,並無虐待動物之嫌疑,但經過動物法醫的判斷後,發現貓咪在脖子附近,確實有急性壞死與出血的跡象,因此判斷貓咪確實是在生前因為外力而導致窒息而死,也因為這樣的證據,才得以將虐待動物的人移送法辦。

在先進國家中,動物法醫已經行之有年,在台灣算是剛萌芽的階段,最開始關注這個領域的是台大的劉振軒教授與他的團隊,在2012年開始和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合作,當動物救援隊接獲民眾報案後,先與警方合作進行現場的鑑識作業,若有動物屍體則送至台大,待動物法醫釐清死亡原因後,由動保單位依據結果進行責任追究。要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摸索出屬於台灣的動物法醫學,是一件非常辛苦而且困難的事情,劉教授的研究團隊不只是參考國外文獻,他們甚至和人類法醫進行請益,而且要做適度的調整。

他們在努力完善台灣的動物法醫的相關作法時,主要遇到的問題有兩個面向,一個是死因的認定,一般像是人類法醫,基本上都會從屍體上找出5W1H的六大問題以供警方參考,那就是WHEN:甚麼時候去世、WHERE:在哪去世、WHO:是不是人為的因素、WHY:去世的原因、WHAT:去世的方式、HOW:去世的過程,但對動物法醫來說,光是要知道動物是甚麼時候去世的,就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動物種類繁多,沒有足夠的研究資料累積,其實很難判斷精準的死亡時間,劉教授的團隊經過多次的評估後,也建立了標準化的鑑定報告書,讓結果更有說服力。另一個問題則是哪些類型可以被視為虐待動物,理論上,這樣的分類又要和各國的法律做連結,因為動物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其實有點類似虐待兒童的案例,目前主要分為四大類型,身體虐待、情緒虐待、忽視或疏於照顧、性虐待,而無論是甚麼樣的虐待方式,最嚴重的就會導致動物死亡,這也是我們這些愛動物的人不忍看到的。動物法醫最重要的職責,不在於動物是如何死的,而是要如何證明虐待動物的事實成立,讓虐待動物的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劉教授後來也培養自己的博士生黃威翔成為台灣第一位動物法醫博士,隨著動物保護的思維在台灣越來越被重視,2019年新北市也規劃了動保醫院,讓大家可以遇到受虐動物需要幫助時,可向附近「動物保護醫院」,尋求專業諮詢服務,和一般獸醫院只能開診斷證明不同,動保醫院可以進行驗傷處理及開立驗傷證明單,並且有即時網路通報系統,針對遭受暴力及需要保護的動物,提供及時救援通報。從這些跡象我們都可以看到動物保護確實慢慢的在台灣更加落實,有更多專業的動物法醫幫忙受虐、枉死的動物申冤,避免更多可憐的悲劇發生。劉教授曾說過,一個合格的動物法醫,應具有縝密的邏輯思考、公正的精神、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最重要的俠義精神。我想,雖然我們不一定要當動物法醫,但是還是可以和他們一樣,秉持著俠義精神,多留意與關心生活周遭的動物,如果發現有疑似虐待動物的事情,也要勇於第一時間出面阻止,有興趣的話可以回頭去收聽我們用聽的救動物第三集討論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簡稱SPCA,教我們一些動保的法律知識跟小技巧,讓關心動物的我們,可以多一點知識,就能一起在生活周遭中多加留意,就能讓更多未被發現的受虐案件被看到。也能因為有了動保的常識跟知識,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能記下完整的必要資訊,讓後續接手的專業動保人員,能夠快速地把握黃金時間拯救動物。因為無論協會接獲報案電話後再怎麼即時跟努力去處理拯救動物,其實第一時間發現受虐動物的人才是救援的關鍵,但往往通報的人很有心關心動物,卻因為沒有足夠的知識,造成在見到動物受虐的當下,第一時間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第64集 宗教裡的放生活動,是解放生命,還是傷害生命?

 大家好,我是Alice,今天我們要來聊聊放生這件事,不知道大家對放生的印象是不是和我一樣,就是一堆人鬧哄哄的聚集在某個地方,然後打開籠子,釋放一群準備好的動物,並且配上一些祈福的過程,而放生這件事,很多人是因為受到宗教的影響,相信生命是寶貴的,因此透過這樣的行為,一方面認為可以救到這些可憐的生命,另一方面也幫自己行善積陰德,無論你是否認同度,我想先分享一個古人的小故事讓大家思考一下,在列子這本書中,有一篇獻鳩放生是這麼說的,每逢正月初一,趙國邯鄲一帶的老百姓都要成群結隊去山野裡捕捉許多斑鳩,送給當時趙國重要的大臣叫做趙簡子,簡子看著一籠籠斑鳩,非常高興,就賞賜給每個獻斑鳩的人一堆銀子。有個食客就覺得很怪,問簡子為何要買這麼多斑鳩,簡子回答,每個生命都很寶貴,所以我都會在正月初一這個良辰吉日,讓這些可憐的生命重獲自由,以表示我對生命的愛護。聽到這邊,你是同意簡子的說法,還是會和食客一樣反問他,百姓知道您因為要放生,獻鳩能得到厚賞。大家都爭先恐後去捕捉斑鳩,在獵捕的過程中,一定也會傷害到這些生命,您如果真的可憐這些小生命,還不如立下禁止捕捉斑鳩。不然的話,抓了又放,您的恩德還抵不上您的罪過。故事的結尾是趙簡子恍然大悟的臉紅認錯,並且不再做放生的舉動。而這不只是歷史,我們看看現在,是不是還是一直重複這樣的行為及爭論呢?我想宗教教導大家要愛護生命是一件很好的事,但如果用刻意捕捉或買動物來放生展現愛護生命的表現,那其實大可不必,那我們要如何在宗教與動物保育上取得平衡呢,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內容。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首先,以現在的法律而言,其實有規範不當的動物釋放行為,因為這會觸及三的議題,「保育」、「動物福利」、與「外來入侵種管控」。

在保育及動物福利的議題中,買賣與放生動物的過程,其實很容易危害放生地的野生動物生存與棲地環境,很多的經驗都是在放生後的幾天內,因為動物到了不適合的環境而大量死亡,這也不符合放生的原意,反而是間接的殺害這些動物。而因為有人有放生的需求,就會有人去用任何方式捕捉或繁殖動物來賣給你去放生,像我到寮國龍坡邦的浦西山,可能因為浦西山上有個寺廟,周圍就有許多小攤商,用很小的竹編容器裝著一隻隻的麻雀,要兜售給國內外的遊客與信徒,讓大家買了提到山上去放生,還真有不少寮國遊客跟外國遊客買了去放生,但是,買的這些麻雀哪裡來呢?可能麻雀不會有外來種入侵或不適應的問題,但這些攤販不就是用盡各種方式去補抓麻雀來賣給你?捕捉的過程中,麻雀又要遭遇多少驚嚇跟傷害,甚至過程中可能造成部分麻雀死亡?

在外來種入侵的議題中,其實我們上一集就有提到,若沒有審慎評估,將外來種釋放到某個地方中,如果被放生的動物沒有剛剛講到不適應的問題,反而超級適應甚至變成當地的強勢動物,而侵犯到其他當地原生動物的生存,那就會變成外來入侵種,也就是像上一集中到的綠鬣蜥的狀況一樣,不旦過度繁殖,危害到其他物種,甚至也為危急到人類的農作物造成農損,又要耗費國家的資源去捕捉移除。

回來看看台灣的現況,其實近幾年在動保界、生態界的宣導下,已讓民眾對不當的宗教放生會嚴重傷害動物和生態,逐漸形成共識。而農委會林務局從民國100年開始,也經過長期與宗教界溝通,越來越多人認可「以救傷代替買放」的智慧放生。保育和宗教放生如何合作?台灣有很多保育救傷單位,一直很缺乏經費,這些保育單位本來就在救援野生動物,而「救生」非常符合宗教價值,因此由放生團體挹注部分經費,讓保育團體救生,保育團體野放動物時,讓宗教團體加入「祝福」儀式。如此,保育和放生都完成了。

當然也不排除還是有部分的宗教或私人團體,到目前一樣是大規模的在進行放生活動,如果你知道親友有參加這樣的活動,也請勇敢的跟他們說明這集我們分享給你的觀念。於法,雖然台灣目前沒有明確的限制放生的行為,但不管在野生動物保育法、漁業法、國家公園法等,其實你在放生的時候,很容易觸法並且被罰款。於理,相信現在不再有人會認為放生可以直接讓病人康復、讓颱風轉向,消除地震等,真的有問題就要面對問題,並去尋求專業的方式,才是把問題解決的好方法。於情,連古人都知道,就算放生出自善意,但商業化與大規模後,你造成的傷害,比你做的善舉還要多,重點是把ˋ你尊重萬物的一顆慈悲心,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太多面向都可以讓你在生活中去實踐愛護與尊重生命,而不是透過放生這樣的表面行為。當然,多收聽我們用聽的救動物頻道,更能告訴你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哪些真正好的方式可以做到愛護動物,所以請你一定要每週六,持續收聽我們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第63集 綠鬣蜥,外來種為什麼會入侵?生態失衡該殺還是留?

 大家好,我是Alice,我們上週有聊到為了保持生物多樣性,如何維繫環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有很多人用創新及科技的方式,讓我們可以一起保護我們的森林,讓陸地上的動物有更多的棲息空間,今天這集的靈感來自於我上週跟朋友去了一家咖啡店叫微迷森林,主要特色是這家店領養與救援了許多非貓狗的特殊寵物,包含各種烏龜陸龜、蛇類、蛙類、蜥蜴類、蜘蛛與蠍子等昆蟲或爬蟲類動物,將這些特殊寵物飼養在咖啡廳給人參觀,同時有近距離接觸來做為教育用途,因為家咖啡廳,讓我去了解觀察並且實際接觸這些可能以往看了就會尖叫逃跑的動物,發現了他們可愛之處也更認識他們,結果晚上回家滑手機就看到了咖啡廳也有救援的外來種綠鬣蜥,在屏東地區因為在野外過度繁殖,被人抓去虐殺的圖片資訊,看了心很痛,所以想透過這集節目,甚至未來幾集節目,去討論外來種與環境的生物多樣性議題,那我們就趕快來討論今天的節目吧!

我想講的是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外來入侵種。講這個議題之前,我想先和大家釐清一下一些觀念,早期生物學有一種二分法,將生物分為本土與外來兩種,但這樣的分類最早開始是從19世紀初的英國開始,那時候的時代背景也是因為英國大規模的向外擴張,為了讓國內的人民更直觀的了解外來的珍奇生物,所以才有所謂的本土與外來的分別。

外來種生物可能在新居住地一樣可以在大自然中維持與本土生物的生態平衡,但也可能在新環境中沒有天敵而大量繁殖,反而讓本土的生物生存空間被壓縮。像是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屏東綠鬣蜥,就是這樣的案例,這樣的生物就會被定義為外來入侵種,甚至有些研究指出,外來入侵種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某些狀況下,甚至比起環境破壞還來的嚴重。

那我們先來談談外來種都是怎麼樣跑到不屬於它們原本生存的環境中的,其實最大的關鍵因素就是地球上最能夠遠距離甚至跨洲際大陸去移動人類,可以分為人類是否主動引入外來種,人類被動引入外來種的方式,可能是因為人類隨著進步,移動範圍變大,所以很多原本不屬於棲地的生物,比如昆蟲的卵、植物的種子、藏在貨艙的老鼠等,就這樣意外地隨著人類跑到不一樣的環境,或人類因為開發自然環境,使得森林、山、河流等原本的自然屏障消失,使得生物能夠違反自然的移居到非原本生存環境。

人類主動引入外來種就比較好理解了,也就是人類刻意、有意識地把特定外無物種,因為不一樣的目的而帶入其他地區,原因很多,例如:為了飲食而引入的福壽螺、或是澳洲小龍蝦,又或者為了娛樂觀賞用途引入的許多不同品種的貓狗,及前面提到的綠鬣蜥這種異寵等,也有因為生物防治而引入,例如1930年引進澳洲蔗蟾,為的是控制甲蟲的數量,後來這種蟾蜍確實有效控制甲蟲了,但卻迫害到原生台灣的蛙類造成絕種,或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引入但沒有管理好,而不小心讓他們逃出,或是是宗教的目的而去進行放生活動,把不該生活在放生地區的生物丟入環境中,除了可能害被放生的生物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最終仍走入死亡,也可能被放生的生物在新環境中沒有天敵而迫害到原本生存的物種。

當然,引入外來種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像是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中,其實約70%都不是原生在當地的植物,比如對中國來說,明朝末期從祕魯引入的番茄、明朝中期從中美洲引入的玉米,但都成為現在我們很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重點是在引入外來種時,有沒有經過審慎的事前評估與事後管理,而能夠控制與管理。那要如何不讓這些外來種變成外來入侵種呢?主要會從三個面向去考量:

  • 物種保育:該物種的原生族群是否有保育上的疑慮,也就是瀕危物種,如果是的話,就應該降低對那個物種野生族群的消耗。
  • 成為入侵種的風險:應該把外來種是否會嚴重影響當地物種的生存空間最為首要考量,而最末端的考量才是產業與市場需求。

在較先進的國家,前面提到的物種保育與入侵風險兩點的優先性永遠大於產業與市場需求,所以能夠進入產業的物種應該都是沒有以上疑慮的物種。但目前在台灣,反而常常是產業需求凌駕在其他兩個面向之上,甚至沒有完整足夠的評估,像是過去引入臺灣的福壽螺與非洲大蝸牛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吃,但因為不符合我們的飲食習慣,所以被隨意棄養後而向外擴散,造成稻米等農作物的產量減少,嚴重影響農民的收成;為了貼補農民的損失,政府每年必須支付龐大的經費來防治外來種的入侵,或賠償因外來入侵種對農業、健康以及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損失,這些都是整體人民納稅錢要共同負擔的巨大經濟成本,所以何不在前期引入外來種前,把預算投資在這去請專家學者進行專業縝密的生態評估、法令規則的制定、及徹底執行所做的法令規範?

而近期的綠鬣蜥也是一樣,來自中南美洲的綠鬣蜥,過去曾經因為電影「侏羅紀公園」而掀起一陣飼養風潮,因為綠鬣蜥像恐龍但卻是草食性動物,個性又溫巡,所以更被認為適合當寵物養,但隨著綠鬣蜥體型越長越大,飼主的新鮮感也逐漸退去而把牠們帶到野外棄養,而台灣的環境太適合他們生存,沒有自然的天敵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的下場就是需要吃更多的農作物,造成許多農業損失,而因此又要發起獵捕行動來殺害這些被視為害蟲的綠鬣蜥,甚至有許多人仗著綠鬣蜥被媒體報導與農委會全民捕捉活動,塑造成害蟲的形象,而讓有些人趁機假借捕捉之名,行虐待動物之實,溫和的綠鬣蜥容易被抓到也不會攻擊,而被這些人在綠鬣蜥身體裡放鞭炮炸藥直接引爆、抓到用噴火槍火烤等虐殺方式,以此為樂,還會把所謂的戰績PO在社群媒體上,甚至沾沾自喜認為是在為民除害,但就算被大眾撻伐卻一樣無法可管。

對我來說,我會覺得這些確實要考量的面向很多,有些問題真的是需要政府需要更全面的管制或立法,但外來種也是生命,為什麼因為人類的失誤,造成這些不在原棲地生存的生物,面臨被撲殺甚至是被虐殺的悲劇,我想重點還是有沒有一顆尊重其他生命的心,另一塊是我們一般人最簡單可以做到的方式,就是不要隨意飼養野生動物等所謂的異寵做為家庭寵物,如果已經養了或周邊家人朋友有飼養,也請提醒大家,對牠負責到終老別棄養,善盡好飼主的責任,不然你怎麼知道會不會造成環境或經濟的衝擊,我心中的動保不只是毛小孩,而是把各種生命都視為珍貴的尊重的,做不到吃素但至少要對生命有基本的尊重,只取自己所需,而為了不需要的戲謔目的去傷害生命。也希望用心聽完節目的你,能把這些觀念跟你周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第62集 用科技的力量,保護森林保護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每年的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所謂的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地球上動物、植物、甚至到微生物的豐富程度,而要保持生物多樣性,在陸地上,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森林的保護,因為森林擁有最豐富的陸生生物,全球的森林共含有6萬多種,80%的兩棲動物、75%的鳥類、68%的哺乳動物也都需要靠森林才能存活在地球中。雖然我們的觀念和過去相比,對森林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重視的比重有所改變,比如說在台灣農委會2020年有做過一個調查,他們將森林區分為12種功能,比如說水土保持、淨化空氣、遊樂、木材供給等等,結果調查結果出來,民眾覺得最重要的是氣候調節及生態保護的功能、再來則是文化服務類的,最不重要的則是供給類的功能,雖然大家的觀念已經進步了與過去不同,但是聯合國統計,近10年來,每年還是有1000萬公頃的森林消失,大概就是三個台灣的大小,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世界上有那些人,透過科技及創新的方式,來為我們保護森林,如果你也支持的話,可以試著轉變自己的行為,一起保護森林,保護我們地球的生物多樣性。那我們就趕快開始幾天的節目吧!

第一個要分享的是一個搜尋引擎,自從網路進入人類的生活後,帶來便利以外,其實也需要很多的電力,因為我們發電的方式還是以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也就是代表會排放出很多溫室氣體及消耗很多能源,但這不代表我們要從此不用網路,Ecosia GmbH 這家位於柏林的公司,他們就是一個提供搜尋引擎服務的公司,但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以營利為最大目標,而是以為全球多種10億顆樹為它們的核心價值,它們會將80%的廣告收入,用來植樹造林,而這個特別的目標,也為這家公司吸引了更多用戶,當然,很多人還是很難改變自己用google瀏覽器chrome的習慣,這家公司有一個很特別的方式讓你不用捨棄google瀏覽器chrome ,他們研發了一個chrome的插件,你可以到Ecosia的官網首頁(https://www.ecosia.org/)去找到Add to Chrome的按鈕,並且選擇新增擴充功能,在你使用Chrome的時候時候其實默默地開始改用 Ecosia 了,而且你可以在Ecosia的右上角看到一棵樹的標籤,他會統計根據你的搜尋行為,顯示你用他幾次,平均每45次搜尋,就可以有足夠的利潤種一棵樹,目前Ecosia已經種了1.2億棵樹,讓我們一起透過搜尋來幫地球有更多森林。

第二個要分享的則是怎麼打擊山老鼠,雖然全球各地的政府都有不同力度的保護自然資源,可是像是山老鼠盜伐珍貴樹木這件事,依然很讓政府頭痛,有個叫做Topher White的年輕人,在2011年一次到熱帶雨林旅遊的經驗,他聽到了電鋸砍伐樹木的聲音,這讓他決定創立Rainforest Connection這家公司,他運用自己工程師的經驗,透過舊手機改裝成探測盜伐噪音的器械、間隔一定距離固定在樹上,將這些器械訊號與手機相互連結,一偵測到相關聲響,就能夠發送通知到森林巡邏人員的手機裡。也讓森林巡邏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去制止山老鼠的行為,而且他實測發現,森林中的手機訊號比想像中的好,透過回收舊手機改造的方式,也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一定有聰明的聽眾想到,那電力的問題要怎麼解決,其實他就是用改造後的太陽能板來解決這一個難題,對Topher White來說,他提供的解決方式並沒有用到高深的技術,但就是一些些創意,還有執行力,讓許多國家紛紛與他們接洽,想要導入這樣的產品,來保護珍貴的林木資源。

最後我們也來講講怎麼透過手游來種樹,韓國的Kim創辦Tree Planet這間公司,而這間公司的遊戲設計理念是以樹木為主題,透過不同的遊戲型態,來打造不一樣的手游,比如說樹木寶寶養成遊戲或保衛樹木的塔防遊戲。場景結合現實環保議題,包括蒙古沙漠化、泰國水災、首爾都市綠化等議題,並且告訴玩家一旦完成關卡進度,就會在此場景地點種下樹苗。但你在遊戲中種下了樹木,要怎麼轉成現實生活中的樹木呢,Tree Planet先設計遊戲吸引玩家使用,接者透過遊戲畫面露出獲得企業合作贊助,最後再將獲得的經費支持非政府組織種樹。而且它們不是向玩家收費,而是和贊助企業收費,讓玩家不知不覺的了解有哪些企業對環保議題十分的重視,像是華為或是Double A都是它們的合作公司之一。另一方面,Tree Planet也與當紅明星如少女時代、Super Junior合作,成立明星森林計畫,喜歡這些明星的粉絲,則在募資平台上,出資來建造以偶像名字命名的森林,像是韓國團體Seventeen出道一週年,粉絲們的就送他們禮物Seventeen 森林,Seventeen森林目前在中國寧夏自治區思茅沙漠,當長成後,將可以防止沙漠化,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就業機會給當地民眾。

今天分享的三個案例,都是在過程中不斷修正,尋找創新模式,並且與科技結合,讓更多人可以參與,終於開創獨特的方式解決環境保護問題。一般來說,大眾消費者對於環境議題認為重要,但是普遍不知如何投入或不願意投入太多的資源。但這些結合科技的好點子,不是要消費者拿出錢來捐款,反而是聚集消費者,掌握消費者就掌握影響力,再將這樣的影響力轉換為廣告賣給企業主來獲得廣告收入,收入就可以支撐自己的營運,持續提供消費者服務,並且收入也可轉而投入或捐給支持的議題的單位,來達成自己社會企業的理念,對消費者來說,也很容易的可以無痛投入這些環保議題,社會企業運用科技與創意的力量,串連起這樣的生態系與場景,一舉多得。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一樣最後呼籲一下,如果你有看到任何創新的社會企業是在運作動物保護或環境保的議題,請你分享給我們,讓我們能把這些的資訊透過節目分享給更多的人知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第61 集 過年期間,怎麼守住毛小孩的身材跟健康呢?

 大家好,我是ALICE,跟大家拜個晚年,新年快樂!我們用聽的救動物過年也是不放假的,堅持要每週跟大家分享動物保護的好內容~相信大家這幾天都在享受與家人或朋友團聚的美好時光,不管是一起圍爐、或是出去走春,都是每年我們都會一起的行程,而在全家過年的美好時光,家中有寵物的人一定也不會忘記自己的毛小孩,像我這幾天就在FB上看到很多朋友就幫自己家的貓貓狗狗加菜,或幫寵物們穿衣打扮綁上紅包袋,讓他們也可以一起享受年節的氣氛,甚至我最近也看到一篇關於新竹動物園的新聞,園方還特別為所有的動物加菜,打造不一樣的年菜,讓動物們可以過個好年,但每當過完年,我們就常常聽到家人朋友們,說自己又胖了多少,要趕快減肥了,那動物們過完年會不會也有減肥的困擾呢?以及過年期間我們大魚大肉的同時,寵物們又該怎麼吃,才不會讓毛小孩們碰上年後的看醫生潮呢?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首先,跟大家科普一下野生動物的知識,在野外的動物們,它們會不會自主的減肥呢,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因為野外的動物,需要自己面對更多生存的挑戰,以及食物的來源並不這麼固定,所以他們會有意識地在躲避危險及取得食物的前提下,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體重,像很多鳥類,在寒冬時,食物相對少,因此累積脂肪可以幫它們度過寒冬,可是多的脂肪又會阻礙他們在躲避敵人時的飛行速度,所以牠們會在這兩者間”控制體重”。 而水中的鼠海豚因為需要維持一定的速度去捕食獵物,所以它們也會控制飲食,讓自己變得更苗條以游得更快。所以野外的動物,會因為環境的變化,以及自己生存的需求,被迫維持較好的體重。

但是對於被人類飼養的動物,因為相對少了天敵的威脅,加上食物的來源相對更固定,所以美國寵物食品協會就曾經針對台灣有養毛小孩的家庭,進行調查,發現有6成狗貓的實際體重大於理想體重。其實肥胖這件事,不只是人類,對於動物來說,也會對他們的健康與行動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比如說過重的毛小孩罹患肥胖相關疾病的機會相對較高,如代謝症候群的脂肪肝、關節炎、大狗容易髖關節磨損以及常發生在貓身上的糖尿病等,或因體型變大、供氧負擔增加,導致呼吸循環系統與其他慢性問題。要怎麼來判斷家中的毛小孩是否過胖呢,還是要根據品種與性別來做判斷,但以最常見的貓咪和狗狗來說,貓咪體重大概是公貓在4-6公斤、母貓在2.8-3公斤都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而狗狗因為品種導致體型差距相對又更大,也可以透過外觀來觀察,看看他們有沒有水桶腰,體態健康的狗一定要有腰身,摸得到肋骨或至少看得到肋緣旁邊的腰線,若俯看呈現直筒腰或腹部兩側凸出,代表已累積相當多脂肪。

那過年期間我們要怎麼幫毛小孩們快樂過年又能維持理想的體重呢?其實和人類要減肥一樣,不外乎是保持適當的運動量,並且控制飲食。在保持運動量上,除了可以定期帶它們到戶外以外,其實在家中也可以透過幾個方式,讓貓貓狗狗維持一定的運動量,因為貓貓本身就是獵食動物,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模擬獵食的環境,讓他們被本能驅使而動起來,比如說去買一些逗貓棒或絨毛玩具,但不是傻傻地在貓咪的頭上掃來掃去,而是且要有技巧地模仿獵物忽動忽靜或偶爾躲起來的行為模式,才能挑起貓的注意,並吸引牠們起身追蹤進而追逐。對於狗狗來說,因為他們天性是撿食動物,我們可以秉持著要吃就要想辦法自己去找的觀念,比如說買一些可以藏零食的益智玩具,或是善用家裡櫃子或家具的隱蔽空間或高低差,來藏零食讓狗狗在家中走動搜尋,靠嗅覺去找去挖零食。當然如果能夠每天都帶狗狗出門散步,甚至你在公園慢跑狗狗也跟著你跑一跑,會是對減肥以及對身心靈健康更棒的方式。

對於控制飲食上,最基本的一定是避免它們吃人類吃的食物,因為貓貓狗狗的消化器官和我們不一樣,人類平常吃的便當菜餚,對我們來說味道剛好,這些又鹹又油的食物不僅會讓它們更難保持體重,還會對他們的腎臟與腸胃造成極大的負擔,許多貓貓狗狗過年期間跟著人類亂吃好料,結果過年後通通都要去醫院報到。所以我們在過年享受年菜的同時,一定也要告訴家人不要看毛小孩水汪汪的眼睛,而讓它們吃我們在吃的大餐,像每年過年我就要一直重複盯著家人親戚不能亂餵狗,因為你說不能餵,但狗去討食大家就會忍不住,像我就會拿過去我家咪寄因為亂吃吃到太油的東西胰臟炎反覆發作,治療一個半月都不會好,就花掉我五萬塊的例子,來告訴我家人說,那一口餵下去我五萬塊就飛了拜託別餵。聽到這個數字大家就會被震懾住而忍住不要直視狗們水汪汪的眼睛。

第二個就是要控制零食的量,毛小孩愛吃零食勝過正餐的原因,在於其中含有色素、香精等增加適口性的人工添加物,加上很多人會控制正餐,但不習慣將零食熱量估算到每日攝取量中,長久下來便造成毛小孩過重和挑食。最後則是定時不定量,根據品種及體型的不同,每天大約提供2-3餐就好,另外不需要每次都等量,其實就和我們吃飯一樣,睡前因為活動量沒這麼大,吃得少一點,反而對消化系統更好,另外如果因為調整飲食,而導致份量比以前少,其實可以透過泡水的方式,增加飽足感,而且其實大多的主人,真的都提供過多的食物,其實毛小孩一天需要攝取的量,比大多人想像中的少,像是狗狗來說,其實他一天需要攝取的量,依體型大小,約是他體重的2-4%,像我家咪寄大概15公斤,所以他每天要吃的大概就500g左右,但其實真的要減肥的話,和醫生討論會是更好的選擇,因為醫生會幫忙評估狀況,給出更精準的建議。

要保持毛小孩的體態,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飼主的心態,最難的部分在於家長能不能持續執行,和人類一樣,減重是十分需要毅力的,在減肥的過程中毛孩一定會常常露出「好想吃喔」「我沒吃飽」的可憐眼神,但這時我們記得要想到肥胖會讓毛小孩未來更辛苦,千萬不能心軟,這樣才能讓他們可以更健康的過完快樂的一生。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如果你有任何想收聽的內容,都請隨時私訊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告訴我們,最後一樣也想請你在過年放假期間,跟家人朋友相聚的時候趁機介紹『用聽的救動物』這個頻道給你的家人朋友,讓大家都能一起花一點點時間收聽頻道,了解動物相關的知識,也了解動物保護的資訊。新年快樂~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第60集 告訴你野生動物絕種,不是物競天擇而是人類那些可怕的錯誤

 我是Alice,目前在陸地上及海洋中生活的物種約有800-1000萬種,但是你知道嗎,其實這些物種消失的速度,比你想像中的快,而我們甚至是處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時間點。過去在地球45億年間,共來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每次都會讓70%以上的物種消逝,而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去年指出,其實第六次大滅絕正再發生,而且完全是人類的錯。人類活動使大規模滅絕提早到來,不管是獵捕、或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近100年內有543種物種消失,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的主題就是,我們可以為這些瀕臨絕種的物種做些什麼呢?還有哪些團體用自己的專業並結盟合作,來為野生動物努力呢?今天有有獎徵答,請不要放棄收聽,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其實有很多組織都很默默地保護瀕臨絕種的物種,而大多數的工作會放在教育宣導、救援、生態環境保育等面向,像是在台灣就有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與特生中心石虎研究團隊,野灣在2016年由一群由野生動物工作者發起,而保育的主要地點放在東台灣,去年八月,也在台東池上成立台灣東部第一座非營利野生動物救傷暨復健中,成立的主因是東部地區的野生動物相對多,但是專業野生動物救援與醫療的資源都在西部,過去每當東部地區有需要緊急醫療的動物,都需要輾轉送到西部地區,而延誤了救援黃金時間,所以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成立就是希望,透過更專業的設備及更多的人力,可以更好的救助受傷的野生動物。而特有生物保護中心的石虎團隊,其實因為前幾年沸沸揚揚的石虎路殺新聞,大家開始重視石虎的議題,相對來說它們比較容易取得需要的資源,對動物保育者來說,可以較容易推動相關保育工作,可是透有生物保護中心不只是要保護單一物種,像是許多冷血生物,譬如蛇類,本身對生態平衡也很重要,但就沒有石虎這樣的號召力,可市中心希望透過石虎這樣的指標性生物,讓更多人認識生態保育的重要性,開始關心這樣的議題,間接的也保護到其他更多的生物。

 而也有很多比較小的團隊,會透過各式平台,也一起為瀕臨絕種生物盡一份心力,我們這集內容就與來自香港的 llab 設計團隊合作,他們是由兩個香港的設計師組成,因為本身是重度環境保育與動物議題關注者,所以在嘖嘖募資平台上,發起了叫做【明日神話】的群眾幕資專案,它們用自己的設計專業,打造了7款精美的徽章,以中國古老神話『山海經』為美術藍圖,以其中的珍奇異獸的自由奔放線條畫製出這七款動物徽章,希望擁有徽章的你,就是瀕危動物發聲的「意見領袖」,喚起更多朋友對於瀕危議題的了解與重視。

他們的slogan是別讓今日瀕危的美麗生命成為下一代課本中的神話故事。他們希望大家不只是關注知名的瀕臨絕種動物,比如說台灣黑熊、石虎、熊貓、北極熊,而是可以透過更高的角度,了解人類對地球的影響,也讓更多生物,正面臨著絕後代困境,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而這些改變的行為,透過越來越多人的參與,產生更大的保育力道。這七種徽章,團隊除了選擇了海陸空中 6 種不同瀕危動物以外,特別也為台灣多設計一款限量版,不管你是否曾經聽過這樣的動物,我們也來快速的聽一下它們的名字,分別為樹穿山甲、伊比利亞猞猁、菲律賓鷹、細紋斑馬、綠蠵龜、藍鯨還有台灣石虎。這七種動物的詳細介紹包括他們的習性以及面臨到的危機,我會把資訊放在官網原文、FB粉專、收聽podcast的資訊欄(show note)內,如果你想要一起加入成為保護瀕危動物的意見領袖,你可以馬上同樣在剛剛提到的,用聽的救動物的各種管道中找到【明日神話】專案在嘖嘖募資平台的連結,就可以透過買下超有質感與故事的徽章,別在你的包包上,別人問起時,記得跟他分享野生動物面臨的危機。【明日神話】專案的llab團隊也會分別將所獲得的利潤,撥出部分捐贈給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與特生中心石虎研究團隊,幫助這兩個團隊可以有更多的資源來保護珍貴的動物。如果你有買下任何一款徽章,也想請你跟我分享,你買哪款,為什麼選擇它呢?像我自己就想選穿山甲。

而這些動物為何會面臨到生存危機,主要就是以下幾點因素,第一、人類的獵捕,像是穿山甲被中醫認為有藥用的價值、細紋斑馬的皮毛被很多人覺得很美麗而獵捕,第二,人類因為經濟發展對棲地造成的破壞,像是因為種植經濟作物大面積的砍伐森林,導致菲律賓鷹目前在世界的數量只剩不到400對,道路的拓展,也讓更多石虎面臨被路殺的風險,最後則是人類廢棄物的處理,如同之前我們節目第42集分享過微塑料對動物與人類造成的危害那集,就是我們美麗的海洋中,漂浮著很多塑膠垃圾,讓綠蠵龜與藍鯨等許多海洋動物誤食死亡。而保護動物,不只是對這些動物的生存有好處,其實對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物種大規模消逝會人類生存帶來危害。史丹佛大學生態學家埃利希指出:「當人類消滅其他生物的同時,也等同於斷了自己的手臂,摧毀自己生命維持系統的一部分。」因為生態系是牽一髮動全身,要是某類的生物滅絕,整個生態失去平衡,在食物鏈中,不管是被他吃或是吃他的其他生物,也會面臨到不同狀況的危機。而我們其實是有更多替代方案,或是改變自己的某些習慣來幫助它們,也希望透過llab 設計團隊的【明日神話】專案,讓更多人能夠成為生活中屬於你的群體內的意見領袖,一點一滴地改變周遭的親友,當然,持續收聽我們用聽的救動物頻道並且分享給你周遭的親友,也是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在改變周圍的人,在發揮你的影響力來幫助動物。

像今天我就在全聯買了一碗紫米紅豆湯,上面寫著是使用老鷹紅豆,我在吃的時候我就跟我朋友說我在吃我頻道節目中講過的老鷹紅豆,一個朋友就問說為什麼叫做老鷹紅豆,當我正要解釋時,另一個朋友很令我訝異的說出,是友善保護老鷹而種的紅豆,他說他有聽我節目,我很懷疑他但又驚喜他居然有認真收聽,如果你想了解老鷹紅豆,可以收聽我們節目『第37集,友善動物農業,你吃的健康也保護動物。』節目的最後呢我們要來有獎徵答,【明日神話】專案特別提供一個徽章做為獎品要送給我們的聽眾朋友,題目是,我前面提到過,我自己想買哪一款動物的徽章呢?第一位透過 FB粉專私訊告訴我答案的人,就可以免費獲得徽章一枚,而徽章會是在今年2021年的五月,跟著嘖嘖專案結束後一起出貨給得獎者,趕快私訊我門節目,拿下徽章吧~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第59集 實驗動物的趨勢大躍進,來自中國日本的好消息!

 大家好,我是Alice,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我們之前有節目在討論實驗動物的必要性,確實,實驗動物在某些領域上,可能是考量成本、或是考量過去的實驗資料累積,也許在我們找到更好的方式之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全球各地的消費者都開始慢慢改變觀念,也開始願意使用更善待動物的產品,再加上許多動保團體的努力,一方面讓大家知道哪些產品有更多的替代方案,一方面也遊說各大公司,這陣子我也看到幾則不同國家和實驗動物有關的新聞,我覺得這些消息對我們這些關心動物議題的人是很棒的鼓勵,所以我也希望可以在這集節目中分享給大家。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節目開始前,要先幫一個叫『兔兔不哭』網站工商時間一下,兔兔不哭網站搜集了超級多我們日常生活會去買東西的常見商店,裡面有哪些商品是無動物實驗產品,讓我們可以不用作太多功課或在現場找半天就可以很快速的,改選擇買那些無動物實驗的商品,像是家樂福大潤發好市多這些大賣場,或者寶雅屈臣氏康是美等藥妝店,兔兔不哭網站都幫我們親自走訪調查過了!另外我要特別跟大家矯正的一個認知就是,無動物實驗的商品不是都很貴嗎?我窮我買不起,但是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過去我們台灣或亞洲國家的消費者比較沒有關心實驗動物這個領域,因此市面上多數無動物實驗的產品都是來自遙遠的西方國家,任何東西只要經歷遙遠的運送與進口,成本都會墊高,而且物以稀為貴,但近年來隨著消費者關心實驗動物議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廠商加入了主張無動物實驗產品的市場,也因此現在已經可以用親民的價格來支持無動物實驗的商品囉!而進口的無動物實驗商品,也因為競爭者變多,也有一些逐漸價格變合理的趨勢。其實我們在第11集就有分享過動物實驗的議題以及分享『兔兔不哭網站』,如果你有興趣想了解更多實驗動物議題與兔兔不哭網站,我把第11集與兔兔不哭網站的連結放在FB粉專與這集節目底下的 shownote 說明欄中。

第一則新聞是來自中國,大家其實應該都知道中國相對來說是一個對動物權利相對不重視的一個國家,再2020年7月,雖然國際人道協會說他們與中國政府溝通後,中國當局承諾在2021年前全面停止強制化妝品動物實驗,因為中國一直以來都強制規定化妝用品必須經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口與上市到中國,不論你的產品已經經過哪些替代方式的驗證不會傷害人體。但是這幾個月以來,中國官方還是沒有任何正式的聲明,也沒有改變法令來進行相關的規範,當大家擔心中國又不會兌現時,法國的美妝企業聯合會在今年初宣布與法國國家藥品安全局一同上線了一個化妝品認證平臺,允許法國化妝品生產商到該平台進行認證,提供相關資料獲得證書後,即可出口到中國。這代表甚麼意義,就是說中國同意,未來來自法國的化妝品,只要通過這樣的平台認證,無須再經過動物實驗,也可以進口到中國。

過去,中國是唯一一個世界上對所有進口化妝品強制要求動物實驗的國家,除非該公司在中國有設立工廠,否則任何在中國銷售的進口化妝品品牌都無法聲稱自己「全無動物實驗」。但是中國這一兩年確實也因為消費者的觀念改變,也逐漸讓步,在2019年,中國的消費者可以透過跨境電商來購買到無動物實驗的化妝品,而今年也透過法國這樣的案例,未來將會有更多無動物實驗的化妝品可以進到中國販賣,這也有效的減少不必要的動物實驗。

第二則新聞則是來自日本,雖然日本去年通過《動物愛護法》修正案,主要是對虐待動物者施以更嚴厲的懲處,以及更進一步增加晶片及繁殖相關規定。因為他們認為虐待動物者很可能未來有更大的機會犯下重大的刑事案件,因此新法令規範虐待動物者將面臨最高5年的監禁或500萬日元(約4.5萬美金)的罰款。 但並沒有進一步保護實驗動物權益,也尚未禁止化妝品動物實驗。可是日本現在有很多公司自願取消動物實驗,因為他們發現,消費者的觀念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而這樣的結果,導致經營50多年的大型實驗動物供應商「日本醫科動物材料研究所」在去年4月宣告破產。

日本醫科動物材料研究所是日本老牌的動物實驗供應商,已經參與藥物研發50多年,成立之初主要培育和銷售提供醫學實驗、科學實驗的實驗動物,後來該公司擴展業務,也提供化妝品實驗的服務,旗下共有1,000多名員工,並與許多研究機構合作,在日本動物實驗領域地位舉足輕重。但因為這家公司未能與時俱進,沒有跟上消費者觀念的改變,進行產業轉型,比如說之前我們節目有分享,利用模擬道具、或是新的科技技術等線上教案等方式,減少不必要的動物實驗。在日本,由於越來越多大學、公司因為受到動保團體抗議的壓力,開始不使用動物進行實驗。此外人們也期望自己使用的產品是以替代實驗方式而生產出來的,所以日本醫科動物材料研究所主打的「產品」老鼠、實驗小鼠等需求開始大幅下降,使得該公司訂單不斷下滑,到了2018年底,一年只有約7億日幣(約700萬美金)的營業額,最終因為經營不下去,而宣布了破產,也象徵著實驗動物產業的改變。

目前,先進國家也紛紛將動物實驗的替代、減量、精緻化視為發展主流,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動物替代實驗。目前常見的替代方法,包括體外的細胞和組織培養、器官晶片以及電腦模型等等,隨著科技進步,不只是人類,相信動物也一樣可以擁有更多生存的權利與福利。那我們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如果你有希望我們討論的議題,也請隨時私訊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或者在官網與Youtube頻道下方留言。如果你是透過 Apple podcast收聽,也請幫我們按下五星評分並且留言給我們建議或鼓勵都可以,就能幫助我們頻道被 Apple排得比較前面,也就能讓更多人可以意外發現我們用聽的救動物頻道然後一起加入收聽!相信我,真的有用!最近就收到一位聽眾私訊我們說,他本身就喜歡聽podcast,意外發現我們的節目就開始收聽並且正在追以前的集數,以及謝謝我們堅持下去。真的很感動非常謝謝他給我們的鼓勵!還有告訴我其實某一集講到屏東外來種過剩的綠鬣蜥,應該念『列』~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第58集 要有18般武藝的動物救援隊,工作內容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ALICE,過去我們講了很多關於動物志工的議題,最近剛好有朋友的朋友,就問我說,政府單位公部門有在做動物保護或志工相關的單位嗎?答案是有的,在台灣有個政府單位叫做動物保護防疫處,簡稱動保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發現流浪動物已經過世了但不知道怎麼處理,可能老一輩的家人以前都跟我們說找清潔隊,或者在路邊或戶外遇到受傷生病或受困的流浪貓狗或松鼠鳥類等動物,或者遇到蛇,以前就會說這種事要打119找消防隊,但其實現在有了動保處之後,這些都算在動保處管轄的範圍唷,所以今天的節目想要跟大家聊聊,動保處的負責動物救援的團隊,他們的工作內容必須有哪些18般武藝,還有他們面臨的困難是什麼?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其實動保處單位的工作內容,就蠻像大家認知的政府專職動物保護單位,動保處的前身是家畜疾病防治所,因為以前台灣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為了避免家畜疾病蔓延,保障家畜健康,所以就以家畜管理為出發點而設立,但後來因為動物保護意識抬頭,單位從所升格為處,而業務範疇也從原本偏向動物檢疫、動物管理、動物收容這三大面向,額外新增兩大面向,一個叫做產業保育,也就是制定所謂動物產業相關的政策規定,比如說寵物店的登記、動物繁殖管理等等。另一個就是動物救援隊,負責以前人們以爲要找消防隊的那些動物相關案件,主要就是負責流浪動物與野生動物救援、捕捉及管制,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查察取締及違規寵物業查察取締等事項。

像節目一開始說的,在動保處的動物救援隊成立之前,大家只要遇到動物需要被救援,第一個念頭就是打119找消防隊幫忙,但是近幾年來,其實政府有再慢慢推動關於動物救援的業務藥以專業人員為主,也因此,動物救援隊就開始成形,而且他們是24小時在線待命,每天都以輪班的方式,來處理民眾的通報事件,從民國99年就成立的北市動物救援隊,堪稱是全台最老牌的動物救援隊,救援通報案件量從初成立的2千多件,一路成長民國108年的1萬1千多件,而且大家知道嗎,進5-6年來,他們最常被接獲通報的案件,不是我們常想到的貓咪或狗狗,而是鳥類、再來是爬蟲類,其實從某一面相來說,這也說明了大家的動保意識有在進步,在救援鳥類的內容裡,最常遇到的就是幼鳥落巢,我和我老公也曾經在學生的時候遇過,在公園裡有個白頭翁的幼鳥掉到樹下,但那時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把幼鳥帶回家想要幫她,但可能是因為虛弱,所以幼鳥沒幾天就過世了,如果我們那時找有足夠知識的專業人員,相信結果應該會不一樣,而這邊也和大家說比較好的處理方式,應該要先注意附近有無鳥爸媽,或嘗試將小鳥放到高枝、鳥巢中,而不是看到幼鳥落巢,就用紙箱送到警消單位,或是自己想辦法飼養,這對鳥爸媽來說,其實是「綁架行為」。因此以後在路上看到幼鳥,除非掉落在柏油路等惡劣環境,否則不要撿拾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方法。

接下來我想要討論的則是目前動物救援隊遇到的困境,其實最大的困境和其他動物保護單位一樣,就是人力缺口,加上大多數的隊員雖然是在政府機關工作,但其實它們的身分是一年一約的約聘人員,所以其實流動率很高,有些學者也發現這樣的問題,就一直倡導從兩大方向改善,一個是要積極與政府溝通,正視這樣的問題,動保業務範疇很大,而且確實是需要許多人力協助,業務性質比較不一樣,因此應該要有計畫性的擴編正式員工的員額,或是增加約聘雇的管道,像是桃園縣政府之前就透過常設性技術人員的方式,增加他們動保相關人員的數量。另一個面相則是薪資的部分,動物救援隊隊員十八般武藝都要精通,一個合格的動物救援隊外勤人員必須接受不同種類動物救援訓練,還包括繩索、垂降訓練,除了面臨各式救援挑戰、承擔高風險,像是去一些地形險峻山區或危險的大排水溝等救援動物,或者要抓有攻擊性的動物,還得面臨一些民眾的抱怨與衝突;內勤人員也要面對民眾通報時的不理性情緒,以及繁重的行政業務,不管內外勤都相當辛苦。但在薪資福利部分,因為受限於約聘雇的身分,平均每月只有2.7萬到3萬元,而且薪水調整幅度很小,所以是否額外應該增設專業加給,以多一點的薪資,來讓更多的人可以較安心也願意的從事動物保護的工作呢?

其實,每個國家的動物保護意識一定是越來越抬頭,而政府也會隨著注重的人越多,修正法令及新增相關部門,但是這些都要長期溝通及協調,而我覺得我們可以做的有幾個方向,第一,當你看到需要救援的動物,請不要擅自處理,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幫忙評估,做最好的選擇,第二,還是一樣,如果有時間的話,無論是去私人或公家的動保相關機構當志工,都能很有效的直接給這些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有效的幫助,第三,分享更多關於動物保護的重要及資訊給你的親友,讓更多人意識到這是一件很重要也很值得努力的事情。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如果你有任何的建議或想聽的主題,或者你有很多動物相關故事話題,想要上我們節目來聊聊,都很歡迎你趕快私訊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跟我們說,絕對邀請你來解救我們的文思枯竭。也請你記得幫我們分享給你周邊親友,在通勤運動煮飯的時間,戴上耳機就可以同時收聽我們用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掰掰!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第57集 你知道人類其實是草食性動物嗎?用吃菜救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因為喜歡動物,所以除了不吃四隻腳的動物以外,平常也比較愛吃青菜,當然,這也漸漸影響我週遭的人,向我老公也和我反映過,他現在沒辦法吃太多肉,吃青菜覺得比較舒服,少吃肉類其實不只是減少動物的死亡,其實也對於地球來說,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有研究指出,如果把一個每天要攝取2300大卡成年人的飲食,換成全素食,一年就可以減少30%因為飲食這件事而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因為50公克紅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100公克蔬菜的至少20倍。今天我也和KEVIN和大家一起聊聊吃素這件事.

一.雖然人類是雜食性動物,但其實人類的身體結構

1人類原本吃蔬食與果實,冰河時期缺乏植物,才漸漸開始吃肉食

2人類生理結構其實跟草食性動物比較像,肉食性動物的腸子短,牙齒尖利適合撕裂肉類,下顎有力。人類跟草食性動物則是腸子長,牙齒平整適合磨碎菜或果實。

二.越來越多大公司也鼓勵員工吃素

1中國京東:為了讓更多員工愛吃,特別派廚師去龍泉寺學習精緻的素菜

2 GOOGLE除了用在地有機食材,改變食物名字讓員工不易分辨是肉或素,也調整食物比例

3共享辦公室Wework,禁止報銷有含肉的飲食

三.BEYOND Meats : Alice到美國有吃過BEYOND Meats的漢堡,吃起真的很像牛肉,咬下去會有肉汁與牛肉味,還有牛肉纖維的口感,但太久沒吃牛肉,因為太像了吃多反而會怕。很多富豪像是比爾蓋茲也很看好這塊人造肉市場,都有投資。

四.運動員與健身教練都吃素,反而更壯更健康:飛毛腿大衛弗柏格運動員其實是純素主義者,許多香港台灣的健身教練也是,他們都說,不論在運動的爆發力或身體肌肉與健康狀態都變得更好。其實無論吃不吃肉,飲食都要營養均衡,吃素或Vegan記得也要吃堅果類,就能補充許多人體從肉類獲得的影養。

五.很多Vegan的Youtuber都有介紹許多台灣各地蔬食的餐廳與料理食譜,以及許多水餃之類的蔬食即時品,吃素吃蔬食一樣可以吃的很好很澎湃又健康。

第57集 你知道人類其實是草食性動物嗎?用吃菜救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因為喜歡動物,所以除了不吃四隻腳的動物以外,平常也比較愛吃青菜,當然,這也漸漸影響我週遭的人,向我老公也和我反映過,他現在沒辦法吃太多肉,吃青菜覺得比較舒服,少吃肉類其實不只是減少動物的死亡,其實也對於地球來說,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有研究指出,如果把一個每天要攝取2300大卡成年人的飲食,換成全素食,一年就可以減少30%因為飲食這件事而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因為50公克紅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100公克蔬菜的至少20倍。今天我也和KEVIN和大家一起聊聊吃素這件事.

一.雖然人類是雜食性動物,但其實人類的身體結構

1人類原本吃蔬食與果實,冰河時期缺乏植物,才漸漸開始吃肉食

2人類生理結構其實跟草食性動物比較像,肉食性動物的腸子短,牙齒尖利適合撕裂肉類,下顎有力。人類跟草食性動物則是腸子長,牙齒平整適合磨碎菜或果實。

二.越來越多大公司也鼓勵員工吃素

1中國京東:為了讓更多員工愛吃,特別派廚師去龍泉寺學習精緻的素菜

2 GOOGLE除了用在地有機食材,改變食物名字讓員工不易分辨是肉或素,也調整食物比例

3共享辦公室Wework,禁止報銷有含肉的飲食

三.BEYOND Meats : Alice到美國有吃過BEYOND Meats的漢堡,吃起真的很像牛肉,咬下去會有肉汁與牛肉味,還有牛肉纖維的口感,但太久沒吃牛肉,因為太像了吃多反而會怕。很多富豪像是比爾蓋茲也很看好這塊人造肉市場,都有投資。

四.運動員與健身教練都吃素,反而更壯更健康:飛毛腿大衛弗柏格運動員其實是純素主義者,許多香港台灣的健身教練也是,他們都說,不論在運動的爆發力或身體肌肉與健康狀態都變得更好。其實無論吃不吃肉,飲食都要營養均衡,吃素或Vegan記得也要吃堅果類,就能補充許多人體從肉類獲得的影養。

五.很多Vegan的Youtuber都有介紹許多台灣各地蔬食的餐廳與料理食譜,以及許多水餃之類的蔬食即時品,吃素吃蔬食一樣可以吃的很好很澎湃又健康。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第56集 -動保行銷的歷史故事與『紮女養成計畫』

 大家好,我是ALICE,今天我今天想要來老人講古一下,在不同年代的動保團體或動保人士,在那個年代用什麼方式為動物發聲,其實動保運動也算是社會運動的一環,任何社會運動的主軸都是溝通,都是要行銷自己的理念讓大家接受,所以現在動保相關團體也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以發起一個理念目標明確與資金缺口明確的專案,告訴大家他的理念,招集大家一起湊到足夠的資源,達到那個特定的目標,然後專案也會提出給不同捐款金額的人,不同的商品作為回饋。還不太知道什麼是群眾募資的話,那就讓一起來聽聽今天節目要講的,動保行銷的歷史故事,以及『相信動物協會』最近發起的群眾募資專案叫做『紮女養成計畫』,也是要把募到的款項拿來聘請專業捕犬員與調查員,還有獸醫師等人力,來加速整個絕育的速度跟效果,畢竟絕育這件事是跟時間在賽跑,是跟狗狗的繁殖速度賽跑,所以我先把相信動物協會這次在flyingv群募平台的專案連結放在FB粉專及官網原文裡,也放在這集podcast的shownote也就是節目摘要中,有興趣幫忙的話,就趕快按下暫停先捐款去,我等你!

前面講到動保運動其實也是社會運動的一種,只是和其他的社會運動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被保護的對象無法自我發聲,自己也不會到相關的機關進行控訴,比如說誰誰誰傷害我,哪家企業因為開發而破壞我的家園等等,因此,靠我們幫助動物發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也虧現在是網路的時代,各種在網路上發聲的管道也越來越重要。

在網路興起之前,動保的發聲管道其實我們現在也常常可以看到,比如報紙或專刊,當然也有各式講座、記者會、遊行、拍片等,他們其實很重要的目的是看可不可以有足夠的新聞價值,能夠上全國性的新聞台是可以讓最多人同時看到的,比如說1992年時,昭慧法師,從佛教眾生平等,不要亂殺生的觀念出發,常常在報紙上發表言論,而她所提倡的「反挫魚運動」,除了成功激發民意回響、讓政府取締相關業者,也促成關懷生命協會的成立,讓更多關注同樣議題的人把力量結合起來,協會也持續發行很多與動保相關的書籍、報告和影片等。又比如說,很多人關心的流浪貓狗議題,在那個年代則是在很多民眾聚集的地方,透過張貼海報及舉辦實體送養會的方式,讓民眾得知相關訊息,久而久之建立口碑與客源。直到目前,實體活動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雖然網路的傳播更廣更快,然而人與人的溝通、人與動物的互動,仍是科技無法取代的。

後來,網路逐漸開始興起,但因為網速的問題,其實那時候很流行BBS,比如PTT在1995年創立,至今註冊會員超過150萬,素食版和寵物相關版位中,也有很多關心動物的人在裡面分享很多資訊,也相互討論。而在往後一點,也開始流行很多網路論壇、討論區,例如流浪動物花園台灣認養地圖貓咪論壇等都是在那時成立的,這些都還是以大家共同分享與討論為主。但2000年之後,個人經營的部落格逐漸流行起來,積極或比較年輕的動保志工和一些團體也會以做紀錄,例如無名小站、痞客邦等。而網路生態因為網速的提升,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價格的下降,到現在人手一機,動保團體與重視動保的人士也透過各式社群或影音媒體,像是現在我們很熟悉的,透過  FB或IG來讓更多人即時的看到他們所討論的議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理念,並且跟以往相比,是能遠端的跟關心的人即時互動。反正就是哪個社群媒體或平台最多人使用,就值得經營,也比較能因為網路的渲染力,打破同溫層讓更多人了解,而這種趨勢,其實可以看得出來,要發揮個人的力量與影響力,其實相對於過去現在已經更簡單一些,而動保工作者也在這樣的斜槓年代,很多人都身兼數職、多才多藝,除了具備動保的知識和經驗,還要會寫文章、攝影記錄、修法推廣議題、申請合作補助,也要做好社群媒體小編,跟隨時事發表貼文、與民眾互動、引領議題討論等等。或者像我們一樣,當Podcaster來傳播動保資訊。

另外除了透過網路把觀念分享給大家以外,也有越來越多團體或個人,透過網路上的募資平台來籌措需要的資金與資源,也開始打破過去只有加入合法立案的動保協會才較容易募款,或向政府、企業申請專案補助的限制,像近幾年比較紅的募資平台,例如flyingV、度度客、嘖嘖、貝殼放大等,其實可以看到很多專案都是與動保議題有關,比如說,例如2019世界動物權日參與計畫落難動物的重生之路—野生動物救傷募資計畫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都吸引了許多支持者贊助。像是最近我們常常提到的專注於浪犬結紮的『相信動物協會』,也在flyingV開辦了一個募資,叫做『紮女養成計畫』,主要是他們過去在台北的努力,有了很好的成績,但因為現在他們想要擴大工作範圍,來到桃園,但發現在桃園因為地區較大、浪犬也因此更多,加上近期疫情的影響,所以他們希望可以透過flyingV來募資,隨著募集到的錢不同,就可以達到不同程度的目標,如果目前協會的專案設定了三個目標,已經達成了兩個目標,第三目標是集到3百萬元,就可以除了聘請調查員與捕犬員外,再請一位正職獸醫來全心全意結紮這些桃園大量的母狗,加速絕育行動,我自己是覺得像這樣募資平台的案子,可以蠻清楚的知道金錢的動向與使用方式,平台也會幫忙把關,基本上是杜絕過去我們提過的動保蟑螂問題。相信動物協會這次在flyingv群募平台的專案連結,如同節目一開始說的,我會放在FB粉專及官網原文裡,也放在這集podcast的shownote也就是節目摘要中。

其實大家可以在聽完這集後,想想這動保工作因為不同的溝通管道,而相對應的演進,其實這些現象說明了善用科技是可以逐漸提升自己個人的影響力,也可以用比較便宜的方式,獲得過去需要組織或團體才能爭取到的資源,只要你有心,也有可以打動人心的內容以及有說服人群的能力,其實大家都可用自己的方式為動物發聲為動物做點什麼。我還是想要呼籲一下,如果你有任何想法覺得可以讓幫助動物這個理想有更多更有趣的可能,甚至是能夠一邊賺錢一邊幫助動物的社會企業idea,真的求你私訊我們FB粉專跟我們分享,一起討論腦力激盪吧!那我們今天的節目就捯這邊,下次見囉!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第55集 一日志工系列-相信動物協會的絕育家訪志工

 大家好歡迎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我是ALICE,先祝大家新年快樂,相信大家新的一年一定也有很多新年計畫,我希望在今年,我們用聽的救動物頻道可以有更多更落地的豐富內容,讓更多可能過去沒在注意動物保護資訊的人可以願意收聽並且真的做出一點點改變,以及希望我自己可以再多撥出一些時間去做動物的志工。上集我們分享到到浪兔協會當志工的心得,今天我也找 Kevin一起來跟我對話討論比較不乾,來和大家聊聊我自己去參加『相信動物協會』的絕育『家訪志工』的經驗~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協會招募志工官網

http://www.faithforanimals.org.tw/be-a-volunteer.html

協會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TheEviction/

一,相信動物協會的家訪志工內容

  1. 相信動物協會用科學化策略,系統性的做法,目前專門抓母犬做絕育相對更有成本效益,來有效管理流浪犬隻數量。家訪志工工作內容就是做『家戶訪查』,找出放養犬隻,並說服飼主安排讓協會接送回去做免費的結紮。
  2. 事前運用google map,將當次活動每一組該走的路線都規劃好,目的是要讓志工能夠依照規劃好的路線,一條條地毯式搜索的訪視放養犬或流浪犬,避免錯過一隻漏網之狗而繼續繁殖,造成整區的絕育行動失敗。
  3. 家訪過程中,事中志工們要拿著google map走該走的路線,並且要打開登山紀錄軌跡的APP,來自動記下走過的路線,活動結束上傳軌跡,就可以讓後續的員工或志工,去接續把當次沒走完的路線給走完,避免用人去記憶走過的路線而漏掉。

二,怎樣的人適合參加志工活動?

  1. 志工會以小組形式出動,每組至少兩人,每組至少有一人會是由資深志工擔任組長,所以第一次參加的新手志工也可以很安心放心的給他報名下去。
  2. 因為除了追蹤紀錄流浪狗外,更多心力需要花在跟飼主做溝通,說明他們讓協會志工把絕育的狗帶走,所以需要敢跟陌生人主動講話,並且要能接受被拒絕或接受一些飼主可能會態度較差的回應你,簡單來說就是臉皮夠厚,不怕被討厭,心臟夠強。很知道自己背後最重要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把狗帶走去結紮,不要再有更多小生命出來來受苦。
  3. 雖然結紮免費又幫你來回接送,但不接受的飼主多是因為這些原因,及志工怎麼應對:
  4. 狗夠凶,體格好,要配種來顧園子:我們有很多狗給你挑,以後需要找我(給他看狗照片),保證有也夠兇的狗,而且先結紮以後不會生一堆出來,不夠兇的怎麼辦很麻煩
  5. 要讓狗顧園子,結紮會喪失夠兇的護衛個性:不結紮會發情亂跑出去,結紮個性穩定更聽話
  6. 結紮傷害動物,不想要狗挨刀:貓狗等動物不結紮,老了後非常容易有生殖系統的疾病或病變,現在結紮手術會打麻醉傷口又小,一天就復原,如果老了才生生病,他要承受更多的痛苦,要手術治療老了會要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結紮對動物健康是很有好處的。

四,分社區再造的動物保護案例

  1. 政府其實有相關的方案

農委會於108年度補助「友善動物社區共融實作計畫」,鼓勵開發更多改善在地人犬衝突與犬貓福利之創意協力方案,期能提升我國動物居住福利,打造同時適合居民以及動物生存的環境。農委會鄭祝菁科長表示,當我們只把眼光放在動物上,往往會因為忽略人的感受而失敗。自律聯盟陳琬惠秘書長也說,在和一般人對話的空間中,可以再更努力。也提到衝突是強烈溝通的開始。所以這次的計畫除了把目光放在動物福利上,也希望能顧及到居民的感受,讓居民能夠真正與社區的犬貓共融,創造雙贏的局面。

  • 成功社區案例:豐裕里─動物幸福社區

高雄市三民區豐裕里新上任的里長除了是以馬里斯為筆名的插畫藝術家,也是動保志工,他決定與志工團隊著手推動「動物幸福社區」計畫。里長提到,因為自己在這個社區居住的時間並沒有非常久,所以上任的時候也時常被刁難,受到住戶的反彈。但他不怕被罵,堅持與居民溝通,秉持著「簡單、重複、持續」的原則,努力的推廣飼主責任。在他的里內他也協助街貓絕育,設置乾淨餵食小屋避免愛貓愛狗人士食物沒有固定地方擺放導致的髒亂,在公園裡辦理飼主講座課程,提升里民的飼主責任觀念。

他更在10月6日舉辦特別的「動物面具遊行派對」,讓大家能夠戴著自己製作的動物面具來遊行。結果這個特別的遊行活動引起地方民代、電視台、廣播電台、知名藝人們都陸續推廣響應,也吸引其他社區的民眾或學校師生的支持與參與,原本預計以里民為對象的活動參與人數更超過600人,影響廣大。

在為動物發聲的同時無形間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加的接近。即使自認沒有製作面具的技能,在現場也有攤位會由專人指導製作動物面具,讓大家都能一同參與歡樂的動物面具遊行派對。除了遊行,現場也有市集活動以及動物認養,還有動物氣球可以讓大小朋友一起同樂。雖然是為了動物所舉辦的活動,卻處處可見舉辦者在「人」身上下了許多功夫,盡量避免落入過去動保過度關注動物,卻忽略人的感受的狀況。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最後,工商時間相信動物協會的『桃園』家訪志工,很需要大家加入,尤其是有開車的你~!

想問問大家,對於動物保護的行列,你在新的一年,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許呢?幫自己設定一些做的到的目標吧!例如,每個月至少參加一次動物保護相關的志工或講座等活動,或者每週準時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並且至少分享給一個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