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第83集 動保警察是什麼?好處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Alice,在上一集的節目中,我們和大家分享了如果看到動保案件時,你可以怎麼做,來提高動保案件的破案率,當然除了我們個人的力量以外,民間團體也正在和政府單位討論,要怎麼透過政府警政單位的力量,提高動保案件的偵破率,在今年初,甚至還邀請國民黨、民進黨、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的年輕人們,還有長期關注此議題的學者專家,一同來探討動保警察要如何設立,可以更貼近台灣的國情,今天,我想要和大家聊聊目前台灣在動保警察這個議題遇到的問題,還有分享一些國外案例。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其實,動保警察不是一個新的議題,早在八年前開始,就已經有民間團體不斷提案連署、上街頭遊行,拜會各立委、總統,不停企圖說服各界,希望的只是台灣能趕快成立專職動保警察,真正落實保護動物,但當然很不容易推動這件事。我們先來討論一下在沒有專職動保警察的情況下,到底動保案件會遇到什麼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目前動保案件的權責劃分不清,實際情況是,看案情的程度來決定哪個單位負責處理,因為沒有很明確的權責劃分標準,各單位接到案件後,往往總會覺得這應該是屬於別單位負責的,常常溝通來協調去的,而沒有第一時間處理,錯過了蒐證和救援動物的黃金時間。有民間團體就分享過這樣的實際案例:曾經有隻被毒殺的狗躺在路上,四周有多位民眾旁觀,到場的警方表示這是動保案件要請動保單位來協助,他們無權處理。結果民眾致電動保單位,又被告知這涉及殺害,是刑事案件,請先找警方到場。然而同時死掉狗狗的現場,被民眾踩踏、動物屍體被心疼動物的民眾觸摸移動,導致現場證據被破壞,對於後續的偵查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在上一集也有分享到,刑事案件中的人證、物證非常重要,由於動保單位不像警察單位一樣,動保單位沒有安排24小時都有人服務,而且動保單位的人沒有接受過警察們的專業蒐證訓練,導致有動保相關的刑事案件發生時,若由動保單位處理,蒐證後要上訴時,經常遇到證據沒有正確的被保存,或者證據被破壞的問題,而使得最後無法為動物申冤。過程中除了有可能動保單位的人沒有專業蒐證知識外,即使他們請警察協助,也時常因為屬於動物相關案件而被警方判斷為較不重要的案件,因此受到時間上的拖延或刁難。導致有時動保單位的人想要多做一點幫助動物,但卻常常覺得有心而無力。然而目前警察單位沒有受過動物保護的專業訓練,導致警察單位在刑事案件現場,容易忽略動物的生命,或低估了動物可能遭受到的立即性危險。因此,若有專責的動保警察,可以同時擁有動物知識和蒐證知識,就比較不會遇到案件歸屬或者蒐證不足的問題,甚至不會面臨到現場因沒有封鎖而被破壞的問題。

要設立動保警察前,我們也可以看看國外的案例,來當作台灣的參考,像是美國舊金山是由政府單位的動物保護執法人員協同警察一起辦案;英國和德國則是交由民間的動保組織負責,這些受過訓練的動保人員雖然不是真正的警察,但被賦予了必要的執法權力。而就算同樣由政府主導設置專職的動保警察,也有所差別,像是「荷蘭動物保護警察」是由中央政府撥預算,在地方配置動保警察;而「美國洛杉磯市動物保護警察」則是由地方政府在警察單位底下,設立動物保護警察小組。簡單來說,在國外可以分為有警察身分或沒警察身分的專職動保案件執法人員,但這些人員,都有足夠的專業訓練,也有一定的執法權力。在預算上,有分成中央政府撥預算或是地方政府自行組成專案小組的方式。

在台灣,我們的現況比較像是有執法權力的警察,「兼職」做動保的刑事案件任務,除了可能欠缺動物保護相關知識,一旦遇到警方業務繁忙,往往還是會以人類為優先,無暇顧及動物。而像是動保單位這樣的輔助單位,動保員既非24小時值勤,也沒受過專業蒐證訓練,更缺乏執法時的公權力,只能側面協助警方推動案件的進行。

以台灣的國情來說,目前民間動保團體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應該是培育一群熟知動物保育相關法規的警察,且因為是正式合格的警察,所有具有執法權力。這樣對民眾來說,在發現有涉及刑事責任的動保案件時,直接可以到警局報案,動保警察就可以直接開始接管案件,降低現在員警、動保員橫向配合的問題。而預算編列部分,學者建議有兩種模式是比較適合我們的國情,可以參考現在已經運行多年的「保七模式」或「婦幼警察模式」。保七模式是由中央進行主導,在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特別職掌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範圍」中,再加入「查緝虐待動物案件」的工作項目;而婦幼警察模式則是仿效各地政府警察局底下設置的婦幼警察隊方式,另外設動保警察隊。

相信愛動物的大家,了解了動保警察這個議題後,會發現動保警察不是要不要設立的問題,而是要怎麼設立,無論最後政府的決定是如何,一定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一個國家的動保要做的好,不能只透過民間少數人的努力,一定得要讓越來越重視動保議題的政府人員也參與其中,透過法律的修訂,不僅可以讓法律更完善,也展現台灣對於生命平等的的尊重,連無法語言的動物,也一起考慮到它們生的權利,是一種社會進步的展現。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第82集 超重要!動保案件報案的撇步

大家好,我是Alice,當你看到動保案件時,比如說看到有人在販售補獸夾,你知道捕獸夾對動物的傷害多殘忍、而且光是販售捕獸夾就違法了,你腦中會不會有點遲疑,到底應該要找誰來做後續處理,是該報警、找動保處、還是環保局? 找到負責的單位後,我們又可以再多作做點什麼,讓這個案件可以真正成案、可以處理得更快速?其實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題就是如何透過我們的小小動作,提高動保案件的破案率、成案率,讓更多動物可以受法律保護、免於受苦。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根據農委會統計,2018-2020年,總共有超過6400件虐待動物案件,經過報案後移送法辦,但是僅有161件最後依動保法處以罰鍰或判刑,換算回來定罪率只有2.5%,常見的動物受虐樣態包括不當飼養、蓄意傷害、受困捕獸夾、烹煮貓狗肉食用等,而這些只是有成案的統計,相信還有很多案件是沒有成案,換句話說,有更多官方沒統計到的動物正處於危險當中。而從這樣的資訊,我們可以思考兩個議題,第一個是對民眾而言,報案是不是有困難度,第二個則是為什麼定罪率會這麼的低。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說明現況。

首先,相對人類的案件,動保案件會依情節大小不同,所管理的單位不太一樣,基本上一般人發現到動保案件,第一個直接聯想到的是動保處,這個思路基本上沒問題,各地方政府的動保處會受理違法飼養、販賣或捕獵等有有行政處罰的案件。然而,如果是重大的動保案件,像是涉及動物的重傷、殺害,依照《動保法》第25條屬於刑事責任,此時「警察機關」就有介入的權限,因此你也可以選擇報警處理。但是像這樣的案件,有時候因為比較難以界定,所以當民眾向警察機關報案時,可能會遭到拒絕處理的回覆,比如說,你在路邊看到一隻死掉的動物,蠻難界定他是人為虐待還是自然死亡,也因此,對警察機關來說,就成為拒絕的理由,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選項,就是通報第三方的動物保護團體,比如說動保法律互助、Taiwan SPCA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等,因為這些團體都有豐富的經驗,也有助於協助判斷這樣的案件應該向哪的單位回報會比較恰當。當然,我們除了通報以外,還可以做兩件事情,讓案件可以處理得更快速,第一個是一定要把幾個關鍵資訊記錄下來,像是「時間」、「地點」、「犯案者(如果已知)」「事發經過(如果已知)」及「動物狀況」等,都是不可少的資訊。第二個則是維持目擊現場的完整性,不要搬動或掩埋動物的屍體或火化,等待權責單位來進行驗屍與調查釐清動物的死因。最後,在權責單位來處理前,先不要聯絡各地的環保局等清潔單位,因為重大動保案件的調查並不是他們的權責,除非他們主動聯絡,否則他們只能協助善後清理、當成廢棄物處理。一旦清理,則證據可能都將滅失,這個案件就沒辦法成案進行調查、追究責任,這一點一定要小心。

第二個議題則是動保案件定罪率低的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目前大多的動保案件都是由動物檢查保護人員來處理,但是大多動檢員都沒有司法調查權以及辦案相關專業,常導致無法調閱監視器或進入住宅蒐證,虐待動物的證據無法保全,導致無法令加害人受到適當的處罰,而有相關知識的警方人員,又相對沒有動物保護的知識,他們各自有動保專業和蒐證專業,但在兩方沒有合作時,動保案件的處理就會變得比較難以有效率或難以成案。像虐待動物就像一般刑事案件,比如要蒐集嫌犯指紋、調閱監視器畫面等專業知識,有這些第一時間取得的關鍵證據,才可以提高定罪率,但現行的狀況是很多從動檢員移送的案件資料,常被司法單位認為「破綻百出」、不具法律效果,常常需要警方協助補足移送書中缺乏的證據。因此,如果身為報案人的我們,可以盡可能的協助提供重要證據,或是以目擊者的身分,在調查程序或法庭程序中擔任證人,協助政府追究責人,將犯案者繩之以法。但很多人很怕到法院作證這樣的流程,其實,作證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就是把你的所見所聞如實提供給檢察官作參考,一般來說只要提供自己的基本資料,再來就會進到案情詢問,像是案發時間地點,發生了甚麼,以及有沒有需要補充的部分,作證雖然有點麻煩,甚至需要很進行很多次的說明,但在動保案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因為許多動保案件的發生,附近可能沒有監視器或其他客觀證據來證明犯案者的行徑,唯一有的只有目擊者的證詞,這時候作證就會變成能否將犯案者繩之以法的唯一途徑。

希望大家聽完這集的節目後,更清楚以後遇到動保案件時可以怎麼做,透過自己的力量,協助降低動物受到虐待的困境。那今天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第81集 疫情在家工作狂餵零食,寵物零食大哉問!

 大家好,我是Alice,疫情期間,很多人應該都在家工作,如果有養寵物的話,多了很多陪他們的時間,以我自己來說,每次在工作告一段落時,家中的兩隻狗狗就會用水汪汪的眼睛一直盯著我,但因為疫情,也不太方便帶它們去外面跑跑,我就會摸摸他們再拿一點點零食給它們吃,看它們吃的開心的表情,也讓我瞬間覺得很紓壓,可是一個月過後,我才突然發現零食消耗的速度出奇的快,也發現項圈有點變緊,好像餵太多了,零食百百種,有的看起來很精緻、有的是我自己烘的天然肉乾,所以我開始想,給狗狗零食到底有那些好處和壞處,就讓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主題吧!那今天的節目就開始囉!

以前其實沒有寵物零食這種東西,到1860年的時候,有一個美國人叫做James,他原本的工作是到海外推銷避雷針,但是在他坐船到英國時,發現自己在船上沒吃完的餅乾被狗狗通通吃光,而且狗狗還很喜歡吃,所以他就突發靈感,把麵粉、蔬菜、肉加上水攪和在一起,全球第一款專門為寵物設計的零食就出現了,他也因此成為寵物食品之父,而開啟了這個全新的市場,演變至今,除了正常的狗乾糧以外,也出現很多五花八門的零食,現在比較常見的可以分為加工肉乾、有功能性的零食如潔牙骨、還有奶製品的乳酪條、氂牛棒等,但是有些狗狗比較容易出現乳糖不耐的情況,所以乳製品的別餵太多,而近期越來越多零食廠商主打流行的是天然零食,主打沒有添加物,會保留食材原本的樣子與味道,最常見的是雞肉乾、牛肉條、厲害一點的是牛骨、鮭魚尾等等,當然也越來越多寵物家長跟我一樣,買了台烘肉機,可能基本的不是大廠牌的烘肉乾機一台不到四千塊,電費也沒多少自己買肉回來烘,雖然比較花時間做自己處理肉,但自己能保證完全無添加純天然也相對安心,若跟外面賣的純天然肉乾比,也會稍微便宜一些。我一些狗友們更厲害,五花八門的肉類都買回來自己處理自己烘。

寵物零食是主人買來給寵物吃的點心,其實,零食不只是點心而已喔,用的好的話,對你養狗狗的過程中,有很多面向也是很有幫助的,我相信應該滿多寵物的主人也知道零食的好處,第一、因為零食通常比較香,可以在狗狗食慾不振時刺激他們的食慾,讓他們比較願意吃正餐,第二、零食因為體積小,所以出門攜帶很方便,更可以在你需要立即控制狗狗行為時快速的誘惑他們,讓他們可以冷靜下來。第三、透過制約式的訓練方法,零食作為獎勵,可以讓狗狗比較快速學會你希望他們學習的東西,零食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工具。

但是,要是你跟我一樣,在狗狗賣萌的眼神逼迫下,一不小心就餵了太多零食。那就會有很多問題產生,首先,狗狗可能會開始不吃主食,因為零食主要功能不是給他們補充營養,雖然狗狗表面上會很開心,但這樣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很大的問題,像是過胖、或是產生一些額外的心血管疾病。第二、因為市面上有太多零食的品牌與種類,如果沒有好好選擇,比如說給年紀較小的狗狗吃太大或太硬的零食,很有可能對他們的牙齒造成傷害,你的目的如果是訓練狗狗的話,我自己的經驗最好是選擇一些容易撥小塊小塊的那種零食,不會過量也可以比較省錢,也可以達到讓狗狗聽話的目的。第三、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狗咬膠,基本上就是耐咬的皮製品,會額外添加一些狗狗喜歡的味道,但這種就不是零食,而是讓狗狗磨牙或是紓解無聊的製品,要特別小心別讓狗狗吞下肚,有些小型犬甚至會因為這樣有生命危險。尤其白色的牛皮骨,雖然主打可以吃下去,但我後來才知道那不是好東西,小時候因為咪寄愛咬東西而讓他吃很多,那種皮革一是不好消化、二是那麼純粹白色基本上就是用了大量的漂白水漂白的,吃下去這些化學物質毒素都囤積在身體裡。最後,切記千萬不要把人類吃的零食當作給狗狗的零食,像是冰淇淋、蛋糕等,一方面比較甜,容易蛀牙、高糖份也傷狗狗的肝腎,另一方面,裡面有些添加物是狗狗不應該吃的,像是巧克力、葡萄等,這些對狗狗來說都是致命的毒藥,會導致急性的腎衰竭,急性腎衰竭常常是無藥可醫、很難救回來的。

最佳餵零食的時機,應該是當狗狗做了一件讓你高興或是完成一次訓練後,給予他們的獎賞,我覺得要讓狗狗覺得零食是珍貴的,不是想吃就能吃得到的東西。另外對我來說,我也覺得市面上很多零食添加太多我不太清楚的成分,像是色素、或是化學調味劑,這讓我也蠻擔心的,我每次都會特別注意裡面的成分還有保存期限,我主要給它們的零食,都是盡量選擇天然類的零食,我自己會烘雞肉乾給他們吃,但難免朋友送的或來不及烘而用買的比較不能確保純天然。如果是自製的話,記得別因為覺得味道可能不好,而特別又添加各種調味料,其實新鮮的肉類單純烘乾對狗狗來說就已經是極大的吸引力了!因為這些調味劑都不是狗狗在自然環境中會吃到的東西,對他們的害處大過好處。

希望大家除了有正確的餵零食觀念外,就像人類一樣,零食無法代替主食,因為營養完整性不足,讓我們一起花點時間整頓寵物的食物清單,確保它們吃的健康,好的食物還有餵養方式,真的可以讓你的狗狗減少到醫院的頻率。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第80集 防疫期間動物園怎麼辦?在家線上看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台灣最近疫情升溫,不只是人們減少出門,連動物園都因為配合政府政策,首次停業關園,而因為少了遊客,園區變得很安靜,所以很多平常習慣躲藏的動物紛紛放下戒心,像是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最難見到的雲豹,都大膽的走到警戒線前面伸展身體,而木柵動物園還特別做一系列直播,直播主題叫做沒人氣動物園,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也可以透過線上來看到各種動物的可愛模樣,沒想到一上線就受到大家的歡迎,甚至在直播時湧進上萬人觀看,也確實讓很多人一解苦悶的情緒,但是,因為台灣疫情比其他國家晚爆發,動物園停業差不多一個月,在其他國家的動物園也都面臨過長期關園的困境,那如果台灣再久一點才能回復原狀的話,動物園會變成怎樣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其他國家動物園的經驗。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雖然動物園沒開,但動物不能放無薪假,依然需要餵食、照料,因此還是有許多大筆的固定開支,像是在英國的倫敦動物園,每個月花在動物身上的開銷就高達100萬英鎊,而在美國的動物園,平均來說只有3到6個月的預備金,而當政府決定預算的時候,動物園通常不是首要考量,因此,假設疫情繼續持續下去,動物園第一個會面臨到的困境就是沒有訪客,也就沒有足夠的收入可以照顧動物,當然,各個動物園都會想出一些方式來募集資金,像是在日本北海道的北札幌野生動物園,就主動到募資平台上,推出許多由園內動物加工後的商品,例如水豚親腳踩踏的腳印衣服、猴子親手拿筆畫出的畫作、獅子抓咬過的牛仔褲等,讓喜歡動物大家幫助動物園度過疫情難關,同時又獲得超特別的回饋商品。但是要是募資的情況不如預期的話,那很多動物園就會開始考慮幫動物找到新家、或是激進一點的會考慮安樂死的手段來度過這樣的難關,尤其是那些私人經營的動物園,畢竟更難取得政府補助或更難向社會大眾募資。

而第二個困境則是園內動物的心靈健康,因為遊客減少,和原本的生活狀態差異很大,對有些動物來說是好事,像是在斯里蘭卡,他們的動物園中的動物,因為少了人類目光的干擾,不少動物因為更加放鬆,首度在園內生下後代,像是藍牛羚、黑天鵝、白孔雀等,經過園方統計,閉園後的出生率提升了25%。可是也有許多動物,反而會因為沒有訪客而鬧情緒,通常會出現在靈長類、鸚鵡等喜歡和人類互動的動物身上,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觀察及與訪客互動得到刺激,從而提升牠們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素,像是曾經有學者研究動物是否喜歡與人類交流,他們將紅毛猩猩分為兩組,輪流擺放在一個有窗的房間,設置平台,窗外是訪客觀賞區。結果發現,當右面的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左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均花了四分之三的時間走到右面;當左面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右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只花四分之一時間走到右面。研究人員認為,這顯示牠們喜歡視覺探索,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可看見訪客的一面,但我覺得,這也是因為動物園內的動物,基本上數量是有限制的,他們關在狹小的空間中,更需要外界不一樣的刺激,而許多園方也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因此為了紓解動物的苦悶,像是在美國鳳凰城動物園,園方在暫停開放期間,安排飼養員與紅毛猩猩、大象一起吃午餐,同時多花時間與觀鳥園的鸚鵡共處,陪伴牠們散步,義大利的熱那亞水族館的企鵝和海豚,不習慣變得這麼安靜的世界,因此保育員就改變分發食物的方式,讓企鵝在海生館裡逛大街,要他們自己走到飼育員身邊,排隊領取食物。或是假扮遊客,在玻璃櫥窗前與海豚及企鵝互動,同時也改變投遞食物的方式來彌補互動不足的問題。

而最後一個問題,和人類一樣,也會擔心新冠病毒變種而有感染動物們的風險,所以近期許多慢慢開放的動物園,也實施許多和過去不一樣的限制,比如說限制每日的參觀人數,並且確保遊客入園前都須要量體溫,在比較密集的室內空間要戴上口罩等,甚至在香港的海洋公園,還暫停過去可以讓訪客親身接觸海獅、海豚、企鵝的活動。而這些限制,我相信一定還會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畢竟病毒變異的速度太快,傳播威力太強,在短期內是很難回復到過去的狀態。

動物園到底是否應該存在,一直是很有爭議的一件事,這邊我們就先不討論,但是,疫情確實讓這個行業受到很不一樣的衝擊,也帶給一些園方重新思考的機會,相對於傳統上較封閉的動物園類型,標榜貼近動物原生生活環境的野生動物園,因為有夠大的空間,可以保持更多安全距離,一定在疫情中更有機會開放,那傳統動物園是不是應該也可以開始思考,漸漸做一些轉型呢?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最後,大家可以追蹤台北木柵動物園的IG,我會把連結放在podcast的資訊欄和FB這集發文裡面,時不時可以看到動物園直播到影片,防疫期間在家看動物也是很療癒的一件事,那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20日 星期日

第79集 金門的水獺快絕種了,民間和政府是如何保護他們?

大家好,我是Alice,在金門,有一種動物叫做歐亞水獺,主要生長在淡水區域,主食雖然是魚類,但其實他也會吃蛇、鳥之類的生物,甚至還有渡海的能力,算是站在淡水生物食物鏈的頂端。而過去歐亞水獺其實在台灣本島也有,但隨著開發,在1980年代就漸漸消失,而金門因為的比較特殊,過去有很多軍管的地區,保持相對天然的地貌,所以有學者在1992年受到邀請到金門調查時,發現只要有水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水獺的排泄物或是腳印,甚至在住家旁邊的水溝、水道,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蹤跡,但是和本島一樣,隨著經濟發展,也逐漸讓這些水獺的生活空間變小,現在在金門,整個族群大概只剩200隻左右,而也不時傳出水獺在馬路上被車撞到的消息,這樣更讓人擔心是不是再過幾年,我們就沒辦法在金門看到水獺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水獺被路殺的背後原因,還有在金門,大家有開始做哪些事情來保護這些可愛的動物。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因為水獺主要是生活在河裡的動物,所以他們會利用各種形式的水道作為主要移動手段,而水獺的習性是在成年之後就會離開家裡,自己去尋找適合的居住地,就曾經有動物園有過這樣的例子,因為成年的子女會想要爭奪族群間的領導權,因此如果太多隻成年水獺群居的話,會產生很多衝突,而動物園的處理方式就是將成年的水獺各自分開,而既然水獺有這樣的習性,因此遷徙是對他們很重要的一環,但因為隨著金門的發展,很多過去的水道被封閉,也因為農業用水與氣候變化,讓許多原本有水的地方開始缺水,水獺沒辦法透過水道移動,那自然就跑到陸地上,也因此開始陸續有許多陸殺的消息傳出,再加上水獺長期和人類混居習慣,不怕車輛、燈光等人為干擾,無疑又添加更多的風險。

因此,金門縣政府開始進行幾項措施,第一個就是讓現有的水道暢通,不管是過多的水生植物、或是人為垃圾,都會造成水獺無法自由移動,透過定期的清除,讓水獺比較不用冒險跑到陸地上。第二個雖然有些溪流,雖然沒有淤積,但因為金門過去常因治水與取水需求而密佈的攔水關卡、高聳的水泥護岸等人工障礙物,導致水獺無法穿越,所以就開始幫忙設置給水獺的無障礙空間,像是如果水泥護岸太高,阻擋水獺的路線,就建設生態廊道,這有點像是我們的樓梯,讓水獺在高低差比較大的河道中,可以方便行動,另外,也為了防止水獺跑到路上,也會在路殺風險比較高的地方,設計設計一些隔離網,減少水獺通過的可能,也引導它們透過原有的地下溝渠,來進行安全的移動。

雖然以上兩個方式,有漸漸減少被路殺的風險,但是還是有些水獺會為了抄捷徑,或是某些區域本來就不適合搭建防護網,金門縣政府又想到一招,那就是在車道的護欄旁邊,加裝車燈的反射器,因為水獺也是好奇寶寶,他看到亮光、發光體會稍微停頓觀察,而晚上當車輛通過後,反射器可以把光亮投到路邊,提醒水獺有車通過,在水獺停頓的同時,車輛已經經過,保持好安全距離。但是,這幾個方式都是減少風險,每年的9月到隔年4月,是水獺的繁殖期與幼兒的探索期,這時水獺會頻繁的穿梭在各個棲地間,因此有學者也建議金門,可以考量把一些路段轉為自行車道,或是進行車輛的管制及限速,這就是參考過去苗栗保護石虎的方式,在台140縣道,它是石虎路殺事件最高的路段,堪稱石虎的「死亡公路」,苗栗就在16至25公里路段增設區間測速,希望降低車速。除了限速,公路總局也在台3線卓蘭石虎出沒的熱點架設路殺預警系統,在「車輛靠近且車速超過60公里」及「有動物往道路前進」條件下,系統會自行啟動聲波及光波裝置警告動物,希望幫助石虎停下腳步避免路殺。

金門還是走在現代化與觀光開發的路上,而且近年來有許多大型建設也緊鄰水獺的棲地,而工務單位近幾年也開始思考,在生態與經濟間盡量可以兼顧,像是工程單位在施工前會參考不同資料,設計水獺與其他水生動物專用的溪流廊道,分析動物可接受的護岸坡度與溪流流速,蒐集數據與物種習性,甚至會在水獺繁殖時,適度的將工期留白,給予水獺有躲、有休息的空間,降低傷害,但這也需要政府及民間積極的溝通取得共識,經濟發展與生態保存要如何共存,這些不只是金門與水獺的問題,而是所有人類與地球之間的課題。等疫情趨緩,大家有空到金門玩時,可以留意一下說不定就能看到水獺和剛剛提到那些為水獺而建造的設施唷!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第78集 ft.默默-陸龜品牌,分享飼養陸龜的專業知識

 大家好,我是Alice,今天我們節目有邀請到一個特別來賓Kenny。他目前經營一個跟陸龜相關商品的品牌,叫做「REPTI MOMO默默」,FB上面搜尋就可以找到粉專,主要賣飼養陸龜有關的寵物用品,像是飼養箱、陸龜的保養品、還有一些和陸龜有關的文創商品,當然,很重要的就是他也正跟一群特殊寵物的專家和獸醫師等,籌備成立特殊寵物的協會,致力於向大眾推廣教育特殊寵物的正確飼養知識和觀念。今天我們請他來和我們一起談談關於陸龜,這種新興寵物的魅力、飼養經驗和專業知識,那節目開始囉!

---------------------------

A: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還有為何會想要經營默默這個品牌嗎?

A:陸龜就比較少聽到別人養,你怎麼會選擇要養陸龜阿?

A:豹紋陸龜好像算是保育類動物,這樣不會不合法嗎?

A:另外想請教你對養特殊寵物的看法,我們之前的節目也有幾集討論過這類議題,前陣子綠鬣蜥因為沒有天敵又跑到野外,造成過度繁殖影響了本土生物的生存,還有之前浣熊餐廳讓狗欺負浣熊,造成可能很多人開始提倡不要飼養特殊寵物。

但你們有好照顧、特別喜歡這些非主流貓狗的寵物,有什麼想跟反對的人說明?和呼籲一樣想養特殊寵物的人呢?

A:那養陸龜每天都需要做什麼?可以分享給我們的聽眾嗎?另外這樣每個月大概要花多少錢?

A:飼養陸龜有沒有一些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或是常見飼主的錯誤觀念?

A: 有一個新手可以詢問的專業管道真的很重要,另外不管養得多好,難免都會生病要看醫生,可是在台灣,這樣的資源充足嗎?

推薦陸龜FB社團:陸龜小學堂

陸龜專業的獸醫院:

北部 新北市板橋> 馬達加斯加動物醫院

中部 台中市> 侏羅紀野生動物專科醫院

南部 高雄市> 蓋亞野生動物專科動物醫院

A: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們比較熱門的商品或是有甚麼不一樣的服務嗎?

默默提供專屬於我們用聽的救動物的折扣碼,請私訊默默FB粉專,傳送「用聽的救動物」,就可以獲得專屬我們聽眾的九折優惠並且免運~

-----------------------------------

養陸龜必須要合法、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並且不棄養,養陸龜跟養其他寵物一樣,也可以獲得很多生活上的療癒和感動,只要你夠愛他夠用心照顧他。

對陸龜有興趣或是支持默默的品牌理念的聽眾,大家可以到FB上面搜尋REPTI MOMO默默,看看他們的粉專也幫他們按個讚,我會把默默的相關的連結放在Podcast和Youtube 的資訊欄,用聽的救動物的FB粉專也會有。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第77集 AI人工智慧也能做動保!

大家好我是Alice,AI人工智慧這件事記得小時候都是在電影裡看到,而現在也已經相當普遍運用在科技業、金融業、製造業等等,但是沒想過,AI居然也已經被運用在動物保護領域了!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2個我發現的用AI做動物保護的國外案例,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首先第一個是我在「科技報橘」看到的報導,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ctoria)研究熊的生物學家Clapham與兩名矽谷科技從業人員,合作創建可搭配臉部比對軟體監視棕熊的 BearID 計畫。也就是用AI來辨識棕熊毛茸茸的臉。Clapham 博士說,藉助 AI 人工智慧,已能分別辨識 132 種動物,並提供更有效且安全追蹤動物(尤其熊)的方法。通常想監視野外動物的科學家會在動物身上裝 RFID 標籤或繫項圈,這比使用軟體更昂貴、壽命更短,並更具侵入性且風險更大。

這個案子怎麼開始的呢?起因於這兩位矽谷工程師夫妻因為太喜歡棕熊,開發出 AI 熊臉辨識技術。埃德(Ed Miller)和瑪麗(Mary Nguyen)這對夫妻原是美國矽谷的 AI 軟體工程師,幾年前在網路上看到阿拉斯加棕熊的影片並喜歡上這種毛茸茸的可愛巨大的生物。而恰巧的是,阿拉斯加的卡特邁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Katmai National Park)就正在尋找能夠用 AI 來協助動物保育的技術人員。埃德和瑪麗在一個致力於媒合工程師與保育的網站上(wildlabs )找到了兩位想運用臉部辨識來幫助棕熊研究工作的棕熊保育學者: Clapham 博士及 Chris 保育員,並開始了密切的合作,這對夫妻一起用業餘的時間幫助這項研究技術的開發。

他們以一份已經能判別出狗狗臉部的辨識技術為基礎,雖然這項辨識狗臉的技術最開始的功能只是能夠自動辨識出畫面中的狗臉,然後自動幫狗KEY 上眼鏡和八字鬍,但是以這項技術為底層邏輯,來訓練辨識棕熊的 AI 模型卻十分有效。他們開發出的 AI 模型學習了超過 4500 張棕熊臉部辨識照片,如今這套 AI 模型已經可以自動判別攝影機目前拍到的是哪一隻棕熊,像是 Lucky, Toffee, Flora 和 Steve,準確率也已經高達 84%。經過幾年的開發,埃德和瑪麗最近在 生態與演化 雜誌上公布了這份研究成果,並將這套熊臉辨識系統取名為「BearID」。目前這套系統能為保育工作者們監控世界各地熊隻的健康與族群狀況,未來更有機會可以拓展到其他生物領域上面。

Clapham 博士表示「棕熊的個體辨識難度相對比較高,因為他們身上不像人類身上有痣、指紋等標誌,也不像斑馬、長頸鹿等動物一樣身上有獨特斑紋」。但這套名為 BearID  的系統在訓練過程中能夠自動提取並找到熊臉的相關性,這是人類腦袋做不到的事。BearID 系統的 AI 資料訓練仍然在精進中,Clapham 博士希望未來可以再拓展到其他的品種例如:懶熊、馬來熊以及亞洲黑熊等,甚至是「狼」等其他物種。這項技術最終理想的應用,是希望未來系統能夠直接告訴民眾他們所見的生物,除了物種名稱,還包含了性別、年齡等其他資訊。

第二則報導則是TVBS新聞網上看到的,是澳洲研發出了無尾熊臉辨識技術,根據《AFP BB News》報導,澳洲昆士蘭省的葛瑞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為了深入觀察無尾熊的生態,並以保護無尾熊為最終目標,團隊將運用AI進行無尾熊臉辨識研究。計畫發想於昆士蘭州設置的野生動物專用通行道路。在無尾熊的棲息地附近由於交通量龐大,往來車輛眾多,因此也設有能讓牠們躲避車子的無尾熊專用地下道和橋樑,研究團隊因此想把此項AI技術運用在辨識路過的一隻隻無尾熊上,只要能識別個體就能強化保育工作。 人工智能在過去十年來急速發展,現在不只能辨識出無尾熊了,還能辨識出特定的無尾熊,如果能使用個體辨別系統和全球定位(GPS)就能真正做到追蹤的功能。在無尾熊通過專用道時以數據分析使用足跡,減少無尾熊因車禍事故而死亡的機率,因此攝影機會被安置在專用通道的特定位置,讓AI能透過鏡頭逐步分析每隻無尾熊的外表和行為來鎖定個體。而澳洲政府也支持這項計畫,預計2021年的七八月就在會率先在布里斯班(Brisbane)設置20台攝相機。


聽完有沒有覺得很期待未來這些尖端的技術能投入更多資源在動物保護領域?這兩則報導內也有影片和照片,所以我會把新聞原文的連結放在podcast的說明欄和我們用聽的救動物FB粉專的發文裡面。其實也還有其他運用AI辨識狗鼻子的紋路,幫助飼主能找回寵物的應用,這個就之後再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有看到任何運用先進科技在做動物保護的例子,也請你一定要私訊給我們分享,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