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第80集 防疫期間動物園怎麼辦?在家線上看動物!

大家好,我是Alice,台灣最近疫情升溫,不只是人們減少出門,連動物園都因為配合政府政策,首次停業關園,而因為少了遊客,園區變得很安靜,所以很多平常習慣躲藏的動物紛紛放下戒心,像是在台北木柵動物園,最難見到的雲豹,都大膽的走到警戒線前面伸展身體,而木柵動物園還特別做一系列直播,直播主題叫做沒人氣動物園,讓大家在防疫期間,也可以透過線上來看到各種動物的可愛模樣,沒想到一上線就受到大家的歡迎,甚至在直播時湧進上萬人觀看,也確實讓很多人一解苦悶的情緒,但是,因為台灣疫情比其他國家晚爆發,動物園停業差不多一個月,在其他國家的動物園也都面臨過長期關園的困境,那如果台灣再久一點才能回復原狀的話,動物園會變成怎樣呢,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其他國家動物園的經驗。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雖然動物園沒開,但動物不能放無薪假,依然需要餵食、照料,因此還是有許多大筆的固定開支,像是在英國的倫敦動物園,每個月花在動物身上的開銷就高達100萬英鎊,而在美國的動物園,平均來說只有3到6個月的預備金,而當政府決定預算的時候,動物園通常不是首要考量,因此,假設疫情繼續持續下去,動物園第一個會面臨到的困境就是沒有訪客,也就沒有足夠的收入可以照顧動物,當然,各個動物園都會想出一些方式來募集資金,像是在日本北海道的北札幌野生動物園,就主動到募資平台上,推出許多由園內動物加工後的商品,例如水豚親腳踩踏的腳印衣服、猴子親手拿筆畫出的畫作、獅子抓咬過的牛仔褲等,讓喜歡動物大家幫助動物園度過疫情難關,同時又獲得超特別的回饋商品。但是要是募資的情況不如預期的話,那很多動物園就會開始考慮幫動物找到新家、或是激進一點的會考慮安樂死的手段來度過這樣的難關,尤其是那些私人經營的動物園,畢竟更難取得政府補助或更難向社會大眾募資。

而第二個困境則是園內動物的心靈健康,因為遊客減少,和原本的生活狀態差異很大,對有些動物來說是好事,像是在斯里蘭卡,他們的動物園中的動物,因為少了人類目光的干擾,不少動物因為更加放鬆,首度在園內生下後代,像是藍牛羚、黑天鵝、白孔雀等,經過園方統計,閉園後的出生率提升了25%。可是也有許多動物,反而會因為沒有訪客而鬧情緒,通常會出現在靈長類、鸚鵡等喜歡和人類互動的動物身上,因為他們可以透過觀察及與訪客互動得到刺激,從而提升牠們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質素,像是曾經有學者研究動物是否喜歡與人類交流,他們將紅毛猩猩分為兩組,輪流擺放在一個有窗的房間,設置平台,窗外是訪客觀賞區。結果發現,當右面的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左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均花了四分之三的時間走到右面;當左面窗一直沒有被遮蓋,不論右面窗有否被遮蓋,猩猩只花四分之一時間走到右面。研究人員認為,這顯示牠們喜歡視覺探索,願意花更多時間在可看見訪客的一面,但我覺得,這也是因為動物園內的動物,基本上數量是有限制的,他們關在狹小的空間中,更需要外界不一樣的刺激,而許多園方也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因此為了紓解動物的苦悶,像是在美國鳳凰城動物園,園方在暫停開放期間,安排飼養員與紅毛猩猩、大象一起吃午餐,同時多花時間與觀鳥園的鸚鵡共處,陪伴牠們散步,義大利的熱那亞水族館的企鵝和海豚,不習慣變得這麼安靜的世界,因此保育員就改變分發食物的方式,讓企鵝在海生館裡逛大街,要他們自己走到飼育員身邊,排隊領取食物。或是假扮遊客,在玻璃櫥窗前與海豚及企鵝互動,同時也改變投遞食物的方式來彌補互動不足的問題。

而最後一個問題,和人類一樣,也會擔心新冠病毒變種而有感染動物們的風險,所以近期許多慢慢開放的動物園,也實施許多和過去不一樣的限制,比如說限制每日的參觀人數,並且確保遊客入園前都須要量體溫,在比較密集的室內空間要戴上口罩等,甚至在香港的海洋公園,還暫停過去可以讓訪客親身接觸海獅、海豚、企鵝的活動。而這些限制,我相信一定還會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畢竟病毒變異的速度太快,傳播威力太強,在短期內是很難回復到過去的狀態。

動物園到底是否應該存在,一直是很有爭議的一件事,這邊我們就先不討論,但是,疫情確實讓這個行業受到很不一樣的衝擊,也帶給一些園方重新思考的機會,相對於傳統上較封閉的動物園類型,標榜貼近動物原生生活環境的野生動物園,因為有夠大的空間,可以保持更多安全距離,一定在疫情中更有機會開放,那傳統動物園是不是應該也可以開始思考,漸漸做一些轉型呢?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最後,大家可以追蹤台北木柵動物園的IG,我會把連結放在podcast的資訊欄和FB這集發文裡面,時不時可以看到動物園直播到影片,防疫期間在家看動物也是很療癒的一件事,那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