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第63集 綠鬣蜥,外來種為什麼會入侵?生態失衡該殺還是留?

 大家好,我是Alice,我們上週有聊到為了保持生物多樣性,如何維繫環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有很多人用創新及科技的方式,讓我們可以一起保護我們的森林,讓陸地上的動物有更多的棲息空間,今天這集的靈感來自於我上週跟朋友去了一家咖啡店叫微迷森林,主要特色是這家店領養與救援了許多非貓狗的特殊寵物,包含各種烏龜陸龜、蛇類、蛙類、蜥蜴類、蜘蛛與蠍子等昆蟲或爬蟲類動物,將這些特殊寵物飼養在咖啡廳給人參觀,同時有近距離接觸來做為教育用途,因為家咖啡廳,讓我去了解觀察並且實際接觸這些可能以往看了就會尖叫逃跑的動物,發現了他們可愛之處也更認識他們,結果晚上回家滑手機就看到了咖啡廳也有救援的外來種綠鬣蜥,在屏東地區因為在野外過度繁殖,被人抓去虐殺的圖片資訊,看了心很痛,所以想透過這集節目,甚至未來幾集節目,去討論外來種與環境的生物多樣性議題,那我們就趕快來討論今天的節目吧!

我想講的是會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也就是所謂的外來入侵種。講這個議題之前,我想先和大家釐清一下一些觀念,早期生物學有一種二分法,將生物分為本土與外來兩種,但這樣的分類最早開始是從19世紀初的英國開始,那時候的時代背景也是因為英國大規模的向外擴張,為了讓國內的人民更直觀的了解外來的珍奇生物,所以才有所謂的本土與外來的分別。

外來種生物可能在新居住地一樣可以在大自然中維持與本土生物的生態平衡,但也可能在新環境中沒有天敵而大量繁殖,反而讓本土的生物生存空間被壓縮。像是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屏東綠鬣蜥,就是這樣的案例,這樣的生物就會被定義為外來入侵種,甚至有些研究指出,外來入侵種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某些狀況下,甚至比起環境破壞還來的嚴重。

那我們先來談談外來種都是怎麼樣跑到不屬於它們原本生存的環境中的,其實最大的關鍵因素就是地球上最能夠遠距離甚至跨洲際大陸去移動人類,可以分為人類是否主動引入外來種,人類被動引入外來種的方式,可能是因為人類隨著進步,移動範圍變大,所以很多原本不屬於棲地的生物,比如昆蟲的卵、植物的種子、藏在貨艙的老鼠等,就這樣意外地隨著人類跑到不一樣的環境,或人類因為開發自然環境,使得森林、山、河流等原本的自然屏障消失,使得生物能夠違反自然的移居到非原本生存環境。

人類主動引入外來種就比較好理解了,也就是人類刻意、有意識地把特定外無物種,因為不一樣的目的而帶入其他地區,原因很多,例如:為了飲食而引入的福壽螺、或是澳洲小龍蝦,又或者為了娛樂觀賞用途引入的許多不同品種的貓狗,及前面提到的綠鬣蜥這種異寵等,也有因為生物防治而引入,例如1930年引進澳洲蔗蟾,為的是控制甲蟲的數量,後來這種蟾蜍確實有效控制甲蟲了,但卻迫害到原生台灣的蛙類造成絕種,或因為科學研究的目的引入但沒有管理好,而不小心讓他們逃出,或是是宗教的目的而去進行放生活動,把不該生活在放生地區的生物丟入環境中,除了可能害被放生的生物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最終仍走入死亡,也可能被放生的生物在新環境中沒有天敵而迫害到原本生存的物種。

當然,引入外來種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像是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中,其實約70%都不是原生在當地的植物,比如對中國來說,明朝末期從祕魯引入的番茄、明朝中期從中美洲引入的玉米,但都成為現在我們很重要的糧食來源之一。重點是在引入外來種時,有沒有經過審慎的事前評估與事後管理,而能夠控制與管理。那要如何不讓這些外來種變成外來入侵種呢?主要會從三個面向去考量:

  • 物種保育:該物種的原生族群是否有保育上的疑慮,也就是瀕危物種,如果是的話,就應該降低對那個物種野生族群的消耗。
  • 成為入侵種的風險:應該把外來種是否會嚴重影響當地物種的生存空間最為首要考量,而最末端的考量才是產業與市場需求。

在較先進的國家,前面提到的物種保育與入侵風險兩點的優先性永遠大於產業與市場需求,所以能夠進入產業的物種應該都是沒有以上疑慮的物種。但目前在台灣,反而常常是產業需求凌駕在其他兩個面向之上,甚至沒有完整足夠的評估,像是過去引入臺灣的福壽螺與非洲大蝸牛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吃,但因為不符合我們的飲食習慣,所以被隨意棄養後而向外擴散,造成稻米等農作物的產量減少,嚴重影響農民的收成;為了貼補農民的損失,政府每年必須支付龐大的經費來防治外來種的入侵,或賠償因外來入侵種對農業、健康以及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損失,這些都是整體人民納稅錢要共同負擔的巨大經濟成本,所以何不在前期引入外來種前,把預算投資在這去請專家學者進行專業縝密的生態評估、法令規則的制定、及徹底執行所做的法令規範?

而近期的綠鬣蜥也是一樣,來自中南美洲的綠鬣蜥,過去曾經因為電影「侏羅紀公園」而掀起一陣飼養風潮,因為綠鬣蜥像恐龍但卻是草食性動物,個性又溫巡,所以更被認為適合當寵物養,但隨著綠鬣蜥體型越長越大,飼主的新鮮感也逐漸退去而把牠們帶到野外棄養,而台灣的環境太適合他們生存,沒有自然的天敵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的下場就是需要吃更多的農作物,造成許多農業損失,而因此又要發起獵捕行動來殺害這些被視為害蟲的綠鬣蜥,甚至有許多人仗著綠鬣蜥被媒體報導與農委會全民捕捉活動,塑造成害蟲的形象,而讓有些人趁機假借捕捉之名,行虐待動物之實,溫和的綠鬣蜥容易被抓到也不會攻擊,而被這些人在綠鬣蜥身體裡放鞭炮炸藥直接引爆、抓到用噴火槍火烤等虐殺方式,以此為樂,還會把所謂的戰績PO在社群媒體上,甚至沾沾自喜認為是在為民除害,但就算被大眾撻伐卻一樣無法可管。

對我來說,我會覺得這些確實要考量的面向很多,有些問題真的是需要政府需要更全面的管制或立法,但外來種也是生命,為什麼因為人類的失誤,造成這些不在原棲地生存的生物,面臨被撲殺甚至是被虐殺的悲劇,我想重點還是有沒有一顆尊重其他生命的心,另一塊是我們一般人最簡單可以做到的方式,就是不要隨意飼養野生動物等所謂的異寵做為家庭寵物,如果已經養了或周邊家人朋友有飼養,也請提醒大家,對牠負責到終老別棄養,善盡好飼主的責任,不然你怎麼知道會不會造成環境或經濟的衝擊,我心中的動保不只是毛小孩,而是把各種生命都視為珍貴的尊重的,做不到吃素但至少要對生命有基本的尊重,只取自己所需,而為了不需要的戲謔目的去傷害生命。也希望用心聽完節目的你,能把這些觀念跟你周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