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第74集 餵養流浪動物犯法了嗎?

大家好,我是Alice。最近疫情升溫,雙北進入三級警戒,而開始對生活有些影響,雖然目前沒有強制封城,真的限制大家的生活,但希望大家還是可以盡量在家防疫,盡量不要出門跟人交流,最好是在家裡收聽用聽的就動物頻道,把我們頻道之前70 幾集通通都追完。另外想跟大家分享另外,如果真的不幸確診需要住院,很多飼主最擔心的就是沒有自主能力的毛小孩該怎麼辦,雙北的動保處都有提供毛孩緊急安置協助,一天三百塊,會有專人照料讓毛孩吃飽睡暖,等主人平安回來,這也是讓我這次很感動的一個政策。

好了,言歸正傳,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走在路上時,可能會看到有緣的流浪貓狗,也許這時你就會跑到便利商店,買一些飼料給它們吃,而社會上有一群人,更是基於不同的理由,長期的投入餵食的工作,像我住的社區附近有幾個阿姨,每天半夜會默默的幫附近的流浪狗或流浪貓準備食物,時間長了,也和狗群產生默契,平常看不太到的流浪狗,就會在那時聚集到阿姨餵食的地方,享受寶貴的一餐,而阿姨也很有公德心,他都是乾淨餵食,並沒有帶給其他居民不好的影響,但我也知道,很多社區會因為餵養這件事,而讓居民與餵養人產生嚴重的衝突,所以今天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餵養流浪動物犯法了嗎?到底該餵不該餵?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基本上,進行長期的餵養的人,大概可以分成五種原因,第一是因為單純愛動物,第二是宗教的關係想要積功德,不忍看浪浪們受苦,所以定期的提供食物,而比較目的性導向的是第三因為有廚餘不想浪費,或是第四想要透過結紮的方式,減少浪浪持續繁殖,透過餵養以順利誘捕,而最後一種則是無意間的餵養,這比較常見於餐廳或小吃店堆放廚餘的地方,因為定期在那個地方遺留食物,所以導致浪浪在那邊聚集。

但是在餵養的背後,卻也因為動物覓食的天性,導致他們會在固定的地方聚集生活,進而產生與人類的衝突或是生態的破壞,產生許多隱藏的問題,我這邊也依區域的不同來簡單分類一下,餵養的地方如果是在人們主要生活的地方,像是社區、路邊等,如果餵養人沒有足夠的知識,很容易造成環境的髒亂,比如食物腐敗、或是動物們的排泄物。也有地方因為餵養,而導致當地的狗群更有地域性,可能會有追車造成危險或妨礙安寧的事情產生。餵養的地方如果是野外,那也有可能導致貓狗因為食物充足,而使得自然的數量過多,加上本身的狩獵天性,危害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隨著餵養的衝突增加,但完全禁止餵養,其實是件很難做到的事情,比較好的方式是透過有制度的方式進行規範管理,讓大家知道怎樣餵養比較好,也可以減少過去餵養無人管理的許多衝突,因此政府這幾年也開始制定一些政策,我覺得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大方向。

第一、基本上是禁止在野外的生態區域進行餵養,像是很多國家公園都有相關的規定。

第二、 政府也推動很多乾淨餵養的課程,主要是希望減少錯誤的餵養方式,提升餵養人、社區及流浪動物的關係,像是將遺留食物、食盆及排遺清理乾淨,要怎麼與社區溝通建立共識等等。

第三、則是推動餵養加結紮的觀念,其實很多愛動物的人,真的看到浪浪在街頭中的身影是很心痛的,但是只有透過結紮,慢慢的把族群縮小,才真的是有效降低這個問題的主要方式。

而除了政策的管理以外,我也看了一個網路上的調查,其實目前民意上對於餵養這件事情的認知,前三大大家比較傾向的方式分別為餵養後要結紮、有明確規範的餵養時間及地點、餵養要管理,如果違反者應該要受到處罰,而這個也和政府的方向是很貼近的。

我這邊也分享一個餵養人的真實故事,在新北河濱公園一帶,有位大姊,每天凌晨的時候都會準備食物,進行餵養,她也是因為自己曾經養的狗病逝後,雖然決定不再養狗,但還是很愛狗,希望可以盡一份心力,所以她就跟著鄰居到河濱去餵養那些流浪狗,隨著相處之下,她也漸漸痛心流浪狗所受的苦,但她發現,鄰居只是純餵養,並沒有後續的結紮動作,大姊就主動與台大懷生社合作,以她餵養與浪犬培養感情,在協助結紮,她已經透過這樣的方式,把那一帶的母犬全數結紮,隨著時間過去,浪犬的數量也從7-8百隻下降到2-3百隻,做好犬隻數量的控制,減少人犬衝突的產生。

我自己覺得,一個好的餵養加上正確的觀念,是利大於弊,動物福利的議題,最好的方式我覺得是可以找到對人好,對動物也好的平衡點,但這件事真的很難,所以也有賴大家一起來調整與摸索,真的找到共識,而不是陷入無限的對立中。從自己做起的話,最簡單的就是乾淨餵養,餵了後記得把餵食的容器或沒吃完的食物帶走,否則也可能因此被依廢棄物處理辦法,以亂丟垃圾的名義罰六千塊唷!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