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第69集 收容所獸醫師的心聲

大家好,我是Alice,我去年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台灣各地的公立收容所中了解現況,也順便當志工幫幫忙,在過程中,也和蠻多志工或是工作人員有討論及互動,而只要是公立收容所,其實都會有一定比例的配置獸醫,而因為專業,獸醫就是收容所中對動物最了解的人,也常常直接要面臨到很多生老病死,但是根據農委會的統計資料,每一位收容所的獸醫,平均要照顧300隻動物以上,甚至有些比較偏僻的地方,因為獸醫的數量較少,或是縣市政府沒有經費遇缺不補,一個獸醫要照過超過4000隻動物,加上薪水也比照公務人員,和私人動物醫院的診所相比,是一個相對低薪的工作,之前聊過的收容所獸醫和我說,這份工作真的很需要熱情,而且除了要處理動物的事外,最難的就是同時還要面對來自長官、動保團體、民眾等的壓力,不是只顧好動物就行,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這些獸醫的心聲。那我們就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獸醫其實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因為不同的動物一定有不一樣的醫療方式,而從獸醫系的分數來看,其實錄取門檻很高,以學測成績滿級分75分來看,基本上全台只有少數幾所大學有獸醫系,所以多數獸醫系的分數都是要75 分滿級分才有可能進入就讀。而願意念獸醫系的學生,他的分數那麼高,基本上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科系,所以獸醫系學生我想很多是懷抱著對動物有很高熱情的一群人,但當他們出社會後,假設是經過國家考試到了公立收容所,有很多問題是它們可能在學校中沒有預想到的,就拿12夜零撲殺法案要落實之前,新屋收容所之前的園長簡稚澄自殺這件事來說,他其實長期心理因為工作內容累積很大的壓力,因為零撲殺之前是可以安樂死的,要親手送走每隻照顧過的動物,而自己本身又是熱愛動物的人,可想而知他的煎熬有多大,當她聽到零安樂的法令後,他從獸醫的專業也發現到這個法令在配套措施還不足時的問題,可想而知就是爆量,他不斷的向政府反映,要求要思考政策實行後的配套措施,比如強化收容所的基礎設施,高額的棄養罰金、控制入所的動物總量,他其實思考的就是怎麼給動物一個更好的環境,怎麼管制源頭,怎麼帶給動物更好的未來。

而到了零安樂政策落實後,獸醫們背負的是行政業務和醫療負擔同步增加的雙重壓力。政府沒有因為政策的改變而進行對收容所業務的調整,以桃園市的收容所為例,過去收容所一年送幾百隻動物出去,現在是送4千多隻出去,光是辦理寵物登記、打晶片、打狂犬病、打資料,你要花多少人力做這些事情,像是結紮,通常一個下午只能做完2-3隻的手術,最令人生氣的是,有很多人更心安理得的將不想養的動物送到收容所,而他所需要付出的只是1-3千元的行政規費,他不僅是沒有良心的飼主,也不斷的消耗國家的社會資源,而我先前也看到有個公職的獸醫師在動保團體監督平台上的臉書發文,蠻有感觸的所以也想要分享給大家。接下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轉述這篇公職獸醫師的發文。

這篇發文,主要想抱怨的是現在有些動保團體或是愛動物的人,並沒有了解動保處及防疫所的工作內容,就批評這些機關的工作成果,質疑獸醫是否有盡到應盡的功能,一點也不尊重專業,甚至把這些公職獸醫醜化成屠夫,或是殺動物為樂的惡魔。再來,他也說到,當獸醫的人,基本上要經過層層的關卡,就像前面分享的,必須是學生時期很優秀的人才能進入就讀,還有多年各種扎實的理論與實習經驗的訓練,才能正式成無一位獸醫師,沒有一個是因為想要殺動物所以才選擇獸醫系的,一定是抱著想要醫治和幫助動物的理想和熱情,而在收容所工作的獸醫,基本上多數就又是更有使命感的人,不然也不會選擇這個大家普遍認為的「屎缺」,畢竟在民間獸醫院或自己開獸醫診所,都比當公職獸醫賺得多,但公職獸醫師卻因為是在公家機關工作,許多行為被放大檢視,公審霸凌、被恐嚇肉搜、被懲處、被逼到離職都不是新鮮事,在體制內的人,每天提心吊膽,不知道什麼時候輪到自己,這樣的職場願意來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多人想離開,人力漸漸不夠,那這些所內的貓狗要怎麼辦?

除了人力上,另一個困難點處在於,各個公部門、動保團體、民眾,沒有針對眼前的問題來好好討論去尋找解決方法,也沒看到動保處的努力,只是依著自己的立場,不停的妖魔化動保處、防疫所。只要有疏失就大肆攻擊,加上網路的發達,可能一篇PO文就可以抹殺掉所有人的努力,沒有人在意爆量的工作讓公立獸醫即使有心也無法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甚至鍵盤前面的大家沒去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連提醒鄰居說你的狗要去結紮、不要這樣放養、會不小心又生出流浪狗,都做不到。大家可以思考看看,是獸醫棄養和虐待動物嗎?他們一定比我們更心疼,大家都說要尊重專業,涉及到人的事情,覺得恐龍家屬霸凌醫護不對、支持警察執法,今天換作是動物的時候,只要做法不是有些動保人士想要的,就PO文讓人打電話去抗議。獸醫希望的是大家不要感情用事,多點同理心,希望關心流浪動物的朋友,可以像在收容所默默付出的志工一樣,減少發洩情緒的謾罵,真正捲起袖子去一點一滴的幫忙,讓動保多一點正能量,不要被那些製造和公家機關對立妖魔化的言論搞得仇視收容所。因為那種躲在網路後面出一張嘴、用鍵盤愛動物的人,只會打擊更多人的士氣,逼走更多想做事的人。

我想,尊重專業是最基本的,如果真的愛動物,也一併也要尊重這些對動物努力付出的人,收容所是複雜之地,更是充滿衝突的火藥庫,要面對各種不同的人,每個人的價值觀和對待動物的態度不同。面對動物的生命課題,難免摻雜個人情緒,如果沒有了理性溝通的基礎,不同立場、不同角色,只能各說各話。而這些根本對於實際的問題沒有幫助,反而只是創造出更不好的工作環境,另外,在國外,動物福利已經發展成一門科學,從科學角度去討論動物福利,思考哪的標準線以下,我們必須去放棄牠生為動物的福利,讓牠離開這個痛苦,什麼樣的標準線以上,我們還有資源和機會討論如何去救他,而這條線必須是清楚的。可是在台灣,這一條線是模糊的,假設你自己也是收容所獸醫的話,假設一隻狗因為重病而承受10分的痛苦,而且這痛苦是鎮定藥物和止痛藥物都沒有辦法消除的,就動物福利角度,應該給予安樂死。但是,因為覺得牠很可憐,所以讓牠忍受這痛苦繼續存活著,而還有其他所內的動物也需要的的幫助,那你會怎麼選擇。

我想,大家可以做到的是,第一,可以的話多關心政策,現在有很多公民議題的網路平台,時常發起很多跟動物保護相關的議題,需要達到多少票數才能將這個議題送進立法院去討論,所以你的一票,也許就可以影響後續10年的走向。第二,請尊重做事的人,也要尊重專業,不要一昧的以情緒用事、以自己的角度去批判別人。第三,捲起自己的袖子實際的參與,別只當個出嘴的觀眾。最後,有機會遇到這些收容所的獸醫或是其他工作人員,和他們說聲辛苦了,讓他們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很有價值也很有意義的,更是有被看到的。那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鼓勵大家可以上網查查,你家所在地的公立收容所開放志工參加的時間,多數大台北地區的公立收容所,會在週末舉行志工活動,讓大家報名幫忙帶狗狗出來散步、洗澡,或者平常你也可以隨時走進收容所,看看裡面的狀況,更可以一個不小心就領養一隻貓咪或狗狗帶回家疼。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邊,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