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第34 集 實驗動物跟我們日常生活太密切!食品、用品、醫療、教育都有關!

 這周我到國家動物實驗中心參加了一個他們與關懷生命協會合辦的實驗動物相關的講座,也第一次嘗試練習拿簡易的外科手術器具,以及一顆檸檬,來練習拿手術針幫檸檬縫傷口。提到實驗動物,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與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因為我們又不是科學家或藥商等,那實驗動物到底跟我們一般人有什麼關係呢?但是,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或商品都是經過動物實驗的,例如比較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藥品跟各種疫苗,日常生活的健康食品也是,化妝品與洗髮精沐浴乳等清潔用品,也有許多是經過動物實驗的,或者從國中小高中到大學,有些學校的生物課程或相關科系,都必須做一些大大小小的動物觀察或動物實驗。所以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是,這個實驗動物講座的內容主要是在分享,目前國家動物實驗中心是如何透過各種不同的替代方式,減少實驗動物的使用量,雖要做實驗但也盡量努力兼顧動物福祉,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前面提到其實實驗動物所衍生出來的產品在生活的周遭到處可見,像是大家有印象在養樂多或健康綠茶或桂格大燕麥片等隨手買的到得食品上,還有各式各樣有宣稱療效的健康食品上,都有小綠人標章,當我們面對價格差不多的同性質商品,我們可能會覺得,小綠人標章代表經國家認證相對安全,所以會選擇有小綠人標章的商品。小綠人標章其實代表有一批小白鼠先幫你喝過,沒有產生問題,才能壓上小綠人標章來上市。或是疫苗在研發出一些候選疫苗後,每個候選疫苗都需要至少犧牲一個雞的胚胎來先做藥性測試,之後再對小白鼠甚至豬或狗等,讓他們染上特定的疾病,再對他們施打候選疫苗,看看是否有效,動物實驗後才能進入人體實驗,通過後才能上市,所以我們從小施打的各式各樣疫苗都是經過非常多的動物為我們犧牲換來的。根據我們動保法的第三條第三款提到,所謂的實驗動物是『為科學應用目的而飼養或管領的動物』,科學應用的範圍包括教學訓練、科學試驗、生物製劑製造、藥物及毒物試驗、器官移植等目的。也就是說所有因為要教學、研究、生技開發所需要飼養及實驗用的動物,都屬於實驗動物的範疇,根據農委會出版的107年實驗動物人道管理年報中指出,全台灣無論研究機構或生產特定產品的公司,在2018年總共使用357萬隻實驗動物,而這357萬隻動物,因為動物實驗而造成的死亡率,接近9成。而之前也分享過一個數據,所有的實驗動物幾乎有98%都是白白被犧牲掉,沒有為我們人類帶來一些真正的幫助就被白白犧牲。當然藥物與疫苗等的動物實驗可能相對比較無法避免,但許多其他領域的動物實驗其實是不必要的。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實驗動物確實是不可避免之惡,但是我們應該要抱持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動物實驗,而其中的基本原則就是3R跟5F,所謂的3R,我覺得重點是在實驗動物未來的發展方向,也就是(一)REPLACEMENT取代-盡量不用使用活體動物進行實驗;(二)REDUCTION減量-減少動物的使用量;(三)REFINEMENT實驗精緻化-要透過改善實驗動物的生活環境、改進實驗方式及操作技術來盡量保護動物。而5F則是在保障動物的基本生存權的前提下,應該要提供動物的五種自由,分別是免於飢渴的自由、免於生理不適的自由、免於痛苦、傷害及疾病的自由、表現正常行為模式的自由、免於恐懼和壓力的自由。因為講座的主要對象是國中小與高中的老師,內容主要針對在我們在以教學為目的而做的動物實驗,能夠有哪些建議的替代方案與實踐方式,因此我今天也會主要就這個議題與大家分享我學到的東西。

在分享之前,我們需要想想為什麼要在教室中做動物實驗,我覺得在教學層面上的目的,透過動物實驗,可以讓學生更了解骨骼、肌肉等分布及相關的交互作用,或是可以透過觀察動物培養學生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事實上,有達到這樣的目的嗎?因為大家不一定都是生物或醫學相關的科系,但應該還是有些人在高中時有上過解剖青蛙的課程,你還記得真的有因為活體操作,而對於肌肉、骨骼、血液流動等知識更印象深刻嗎,還是其實課堂中是在吵吵鬧鬧度過,大家也不太記得其中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更有些同學會覺得噁心恐怖,那如果大多數的人都覺得這樣的課程並不會加深知識的傳遞,那為何不透過替代的方案來進行,是否更有效率呢?而我也在講者的分享中得知,它們獸醫系有一堂課要解剖魚,老師會發活生生的魚,需要拿重物把魚敲昏或敲死,他說他完全記不到得在那堂課中到底學到看到什麼,只記得自己都把魚頭砸到爛掉了,但魚的身體依然在扭動沒有昏過去也沒有死,這件事情成為至今一直以來揮之不去的陰影,只記得自己嚇得半死,他也不是在這樣的課程內容中,強化它應有的專業,反而較多是透過書籍、影片等方式,才能冷靜的了解應該要有的解剖動物構造的知識。

其實,現在的台灣有越來越多中小學校,因為被宣導或是主動發現無法達成課程目的,不再施行活體解剖的教育課程,而是改以模型、電腦模擬、圖鑑、影片等方式來做輔助。而大專院校的部分,也有一些老師,透過課程內容步驟的調整,減少活體實驗中使用的活體數量。或是以動物的屍體來替代活體,他們覺得一樣也可以達到教學目的,而業界也有許許多多的廠商,也透過架設教學平台、製作動物模型、發展AI學習軟體等,不斷的研究更高品質的教學的輔助材料。我自己因為單純覺得可愛好玩,也買了隻狗狗的身體構造與器官的透明模型,可以自己一一檢視每個器官零件的名稱,長的位置,最後自己組裝起來一隻狗體透視模型,像我在組裝的過程就學得可開心,學到各種器官的英文還有他們在狗身體裡的位置。而像國家實演動物中心的講者他是一位獸醫說,他兒子就很喜歡玩一款解剖動物的APP,而且有好幾種動物可選,其中解剖青蛙的叫做Froggipedia,可以讓你在APP裡像外科醫生一樣,一層層解剖動物的皮膚層與肌肉層,再到內部器官,過程中APP也會問問題來考你。當然針對人體構造的這類的APP就又更多了!

所以改用替代方案會產生以下幾個好的影響,第一、減少需要的實驗動物,直接增進動物福利。第二、長期來看,教學替代方案直接降低學校在動物利用相關的直接與間接成本,且一套教學替代方案可以使用許多年。第三、在動物保護意識逐漸抬頭的現在,降低學校因活體實驗而產生社會觀感不良的風險。

最後,想要引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一直為實驗動物提升福祉的秦咸靜博士的一句話,<真正的動物驗不該是殘酷無情的,而是用心準備與設計流程,有完善的照顧與細膩的技術,才是正確的動物實驗態度>,我也希望,未來我們從生物或醫療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每個都是尊重生命,重視生命的從業人員,相信有這樣珍貴的態度,整個從業環境與品質,都能更上一層樓。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能在頻道討論的話題,我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無論在iphone的podcast或FB或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我都會很高興收到你的消息。如果還沒訂閱我們的,我想請你趕快在iphone的podcast ,或者Youtube或者Spotify上訂閱我的頻道,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