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第31集 海洋動物也有心理問題?三個你不該再去水族館看鯨豚的理由

「用聽的救動物」是個podcast頻道。讓你只要打開耳朵就能利用零碎時間了解動物保護與寵物的資訊。很開心你能來收聽「用聽的救動物」,我是Alice。
直到現在,新冠肺炎還是沒有停止跡象,也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各國也都有各式各樣的防疫隔離限制,像在台灣,從國外回來的人,就需要一個人在防疫旅館或是自己的家,被隔離14天,這樣無法自由外出的鬱悶,很多人都表示對自己在隔離期間,心理健康有被嚴重地影響到。那大家知道嗎,所謂的心理問題,其實無論是陸地動物或是海洋動物,也都有喔,當然,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也開始關心動物園裡的動物,可是海裡的生物卻又是比較少被關心到的議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議題。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前面提到的動物的心理問題,比較科學的講法是在人類大腦中,有一種很重要的功能體,叫做神經元的突觸,大家可以把它想像成不同腦細胞間的連接器,他會根據腦細胞不同的信息,綜合相對應的資訊與反應,而當這突觸發生變異,也代表你的認知開始失調,這也是心理疾病的起因,科學家就有比對正常人的突觸,確實和有心理疾病的人的突觸,確實有所差異,相同的,動物的腦中,也有神經元的突觸,因此,確實動物也會產生心理問題,而哺乳類動物的突觸,又比其他種類的動物更多。
當然,所謂的神經元突觸變異,確實是很難發現的,而且我們不懂動物的語言,也沒辦透過溝通的方式來確認他們有沒有心理問題,但可以從常見的外顯行為,就是所謂的刻板行為來發現,比如說在籠子內不停的走來走去,重複的轉圈圈,或持續的咬某一個東西。這可以從很多被圈養或展演的動物身上看到,其實想想也蠻合理的,人類被關14天就快要瘋了,感受到壓力、孤立與無聊,而且現在還可以透過網路和其他人交流互動,但動物都沒有這些紓解無聊的工具阿,被關在一模一樣的空間裡,也難怪會產生這樣的心理疾病,當然,現在有越來越多人也開始關心動物園裡的動物,也會開始改善動物園裡的環境,盡可能做到讓動物擁有多元的環境素材讓動物可以玩可以抒發,可是海洋公園或水族館裡被關著的海裡鯨豚等哺乳類動物,跟陸地動物及人類一樣,都是需要外界環境的刺激,來避免發生心理與精神上的問題,但海洋生物卻是比較少被關心到。
海洋生物中,第一時間想到的哺乳類動物,就是鯨豚類動物,根據英國動物福利組織的數據,全球至少有2360頭鯨豚類被圈養,被關在對他們來說十分狹小的水族箱內,為了維護這些鯨豚動物的權益,有動保人士從2013年發起國際反鯨豚表演和圈養日,訂在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六,透過各式各樣的抗議活動,來呼籲大家不要再把這些海裡美麗的動物抓到水族館或海洋公園中,活動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從第一年有12個國家21個地點有人發起向水族館進行抗議,一直到2019年,拓展到22個國家的71個地點裡有人支持向圈養的水族館進行抗議。被圈養的生活有多可憐呢?舉個例子可以讓大家更能了解。
第一個例子是有一頭叫做Jessie的海豚,在1978年他大概6歲時,就被捕獲並送到香港的海洋公園,園方訓練牠每天表演雜耍、讓人騎乘,並與遊客互動,他在小小的水泥水池中生活了38年,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分開,直到牠在2016年去世。他等於被隔離了整整38年,而且海豚其實是一種高度社會化的動物,它們會在生活的大群體中學習與成長,並且每個群體會有不一樣的溝通方式與語言,像Jessie這樣從小就離開群體的海豚,沒有學到應該要如何在野外生活,就算是館方願意讓牠回歸大海,其實也已無法在野外生活。
第二個例子是一隻日本的海豚名叫哈尼,哈尼在2005年就跟同伴一起就被捕捉,哈尼被選中要作為日本犬吠埼水族館的表演海豚,2005年被捕抓的當時他還懷孕,之後生下了一隻寶寶,他跟寶寶就一起被養在狹小的水族館裡受訓跟為遊客表演,其他沒被選中的同伴就被殺了賣掉來作為食物。2016 年水族館其他海豚相繼死掉了,在水族館關了13年後,2018年一月時犬吠埼水族館倒閉,哈尼就被獨自留在水族館中,館方只有派人去餵食,沒有其他任何的照顧,當時無論動保團體或民間人士向水族館提出要收購哈尼,館方也懶得派人出面處理,哈尼就這樣獨立生活在狹小的水池,因為年久失修也沒有任何的遮蔽,哈尼也因為缺乏照顧而身體失去浮力的調節功能,長期日曬造成皮膚病變,直到2020年3月29日凌晨獨自孤獨又痛苦的死亡,這整整兩年多的時間,業者消極且擺爛任其待在老舊殘破且水質骯髒的池子中被病痛糾纏、烈日直曬致死。哈尼因此被冠上「全世界最孤獨的海豚」 。在Honey的悲劇之後,日本仍有水族館陸續倒閉,裡面圈養的鯨豚也仍不知未來會何去何從。在我們人類看過一場精彩的鯨豚表演秀下,拍手叫好後,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鯨豚是怎麼來到水族館的?過著怎樣的生活?只為了我們看那短暫幾分鐘的表演,你還去海洋公園看鯨豚表演嗎?
三個你不該再去水族館看鯨豚的理由,1.凡捕捉必有傷害:日本的太地町地區有著海豚捕獵季,他們深信海豚是振興經濟的工作,因此強力抵制動保團體就是要捕獵並鼓勵來食用或銷售活體海豚給世界各地的海洋公園,尤其中國需求量大,台灣的遠雄海洋海公園也向他們採購.2.無妥善規劃鯨豚的餘生:在日本,水族館倒閉而沒有安置好鯨豚的案例一堆,其他的水族館也是多數沒有鯨豚餘生或退休後的規劃。3.展演對鯨豚傷很大:圈養與表演對鯨豚的生理跟心理常有很大的傷害,獨自圈養在無趣且狹小的水族缸,造成鯨豚誣現心理問題,出現刻板行為,觀眾的噪音造成鯨豚的感知能力受損,原地站立頂球等違反天性的表演動作,傷害鯨豚脆弱的吻部跟背部的鰭受傷。
因此,除了從源頭做起,不再捕捉鯨豚類生物,讓他們在海洋中自然的生活以外,很多觀念被扭轉的圈養單位,也開始展開還鯨豚自由的野放行動,但並不是直接野放回海洋中,被圈養過的鯨豚習性已產生改變,過慣了每天定時有人餵養、環境單一的生活,遺忘了該如何在環境多變的野外生存,如果沒有經縝密的評估、沒有完善的做好法放規劃,這樣野放的鯨豚等於直接死路一條。比如說2013年,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野放圈養八年的鯨鯊二號,因習慣在水缸裡靠牆洄游,回到大海時便不斷靠回岸邊,導致六小時內兩度擱淺,不到一天即傳來死亡噩耗,根據國外野放成功的案例,前期的鑑定、訓練,到後續的追蹤都是關鍵程序,一隻鯨豚的野放可能就需要投入好幾年的時間與大把資金、心力,由於變幻莫測的大海與水族箱的環境差距過大、太難捉摸,半開放式的保護區便成為一個新的過渡方案,沿著海灣地形圍出比水族箱龐大許多的海域,讓鯨豚接觸到海的同時,也還是在人類的監控與保護範圍,隨時可以獲得照護,而全球第一個開放水域的白鯨自然保護區,赫馬島Klettsvik海灣保護區位於冰島境內,保護區海灣面積達到3.2萬平方米,最大深度10米,能夠為居住在這裡的白鯨,提供一個更加貼近自然的亞北極生存環境和棲息地;同時海灣的地貌依然能夠給白鯨營造較為完善的庇護空間,海灣被懸崖石壁三面環繞,石壁能夠阻擋部分海浪和風,使白鯨既能在自然環境生活,也不會對陌生的外界環境強烈不適,還能有效防範盜獵等行為,像是在上海長風海洋世界生活12年的兩隻白鯨,「小灰」和「小白」退休了,並在去年成為這處冰島的保護區海灣的頭兩位居民。
人類過去與現在持續捕獵海洋生物並且關起來來做為觀賞用,但隨著全球對動物保護議題的重視,如同剛剛提到,大家也開始反思,過去所圈養的鯨豚退休了,或水族館不營運了,這些鯨豚該怎麼辦?若對相關的議題有興趣的話,推薦大家搜尋一個FB粉專叫做『鯨豚退休會farewell to dolphin tanks』,他們持續關注與分享鯨豚的資訊,因為鯨豚是智慧情緒與社交都高度發展的動物,非常不適合被隔離與困養在小水池裡,他們認為現在已被眷養與展演的鯨豚,需要退休進入長期的專業收容或縝密規劃的野放,希望現在水族館中的鯨豚是最後一代。
最後,無論是海洋或陸地生物,對於喜歡動物關心動物的我們來說,長久來說就是不再補獵與圈養,希望未來動物園或海洋公園都成為歷史名詞,而是我們是真的在野外和諧的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能在頻道討論的話題,我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無論在iphone的podcast或FB或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我都會很高興收到你的消息。如果你喜歡我的頻道,也希望動物們都能越來越好,我想邀請你在iphone的podcast ,或者Youtube或者Spotify上訂閱我的頻道,讓我知道你也關心動物議題,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上下班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很忙但是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