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第38集 野生動物與貓狗的衝突:不能帶貓狗到國家公園,你怎麼看?

 大家知道嗎,台灣很多國家公園或森林遊樂區都禁止遊客帶自家的貓狗進入,也禁止在這些國家公園區域內餵食流浪貓狗,這個議題也吵的沸沸揚揚,這個政策為的是要保護生存在這些國家公園裡的野生動物,因為過去已經有太多因為遊蕩的貓狗,為了生存覓食而獵捕撲殺野外的一些小型動物或鳥類的案例,造成野生動物生存受到威脅或被驚嚇,又或者貓狗跟野生動物間有許多共通的傳染疾病,貓狗或許有疫苗及較易被發現送去治療,但野生動物就不容易。而餵食流浪犬貓就會讓他們定居在這個區域,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就會受到排擠,生命安全與生態平衡也會受到威脅。我自己身為養狗的人,又喜歡到山林裡爬山,我可以理解保護野生動物的原因,但我也很希望可以帶著咪寄一起去山裡,所以今天我想跟你討論的議題是,有一派人士認為應該要有些可以兼顧保護野生動物與讓人攜帶寵物入國家公園的方法,另一派則是認為不該有折衷方式,而是要以野生動物生存權益為優先。你的論點是什麼呢?那我們趕快開始今天的節目吧!

一,不能帶貓狗去國家公園的原因

之前也有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討論這個配套措施,提議的方案是應該開放持有狂犬病注射證明跟施打晶片證明的貓狗進入國家公園區域,認為這樣就不會有狂犬病傳染給野生動物的問題,但好像政府討論後沒有採納這個兼顧的方式,我想犬貓不能進入國家或森林公園的問題不只在於狂犬病問題,還有如同其面提到的,這些對於野生動物來說是外來物種的犬貓,可能還會有其他共通的傳染疾病,就算都有牽繩,也很難說寵物的排泄物等不會造成疾病的傳染,而犬貓進入國家公園也難保每個主人都能好好的顧好自己的貓狗,一旦意外走失,就會變成這區域的流浪貓狗,或者飼主放繩,都會造成野生動物可能被傷害或驚嚇。我跟一個朋友討論到野生動物與流浪犬貓或寵物犬貓間的衝突問題時,他提到的觀點我覺得很棒,他說,台灣有這麼多的山林,包括許多的淺山或無限制寵物進入的山區都有,主人可以帶狗狗去的地方很多,因此帶著狗狗去野生動物相對較多的國家公園或森林等保育區對我們來說是非必要的,人類會欣賞不同山林的美,但對狗狗來說只要是山林大多能跑能搜索能玩耍的很愉快,這樣其實只是把人類的情感投射到狗狗身上。

而很多野生動物只能生活在特定的區域內,離開棲息地就活不下去,因為他們沒有其他選擇,而人類和貓狗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認為目前不開放貓狗是正確的,事實上也不太有

討論的空間,畢竟對野生動物方來說是『必要』,而另一方只是『想要』。

二,<不自然的同伴關係>一書:寵物對於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

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肉食動物,竟然是我們身邊隨處就可以見到的貓咪和狗狗,現在因為居住空間的問題,大多數的寵物都是較長的時間都是待在家中而非放養在野外,但是一定有很多飼主像我一樣,常常覺得把他們關在家中很可憐,所以一有空時,就會帶毛小孩到戶外走走,看到它們開心的樣子,自己也感到十分的開心,但是,雖然貓和狗平常在家裡就被我們餵飽,不需要再到野外去狩獵尋找食物,但是畢竟當他們在戶外遊走時,牠們最基本的本能仍然會被激發。根據2013年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顯示,在美國,光是貓,每年就造成至少13億隻鳥和將近223億隻小型哺乳動物死亡。這都是我最近看到一篇專訪國外記者彼得・克里斯提的文章,因為他在今年5月份出版了一本叫做<不自然的同伴關係>的書,在書中她想要探討的議題是,寵物對於野生動物的負面影響,也讓我有機會反思,自已對寵物的愛,是否在不自覺中,傷害到其他的野生動物呢?像是我們家咪寄有獵犬的基因,看到會移動的動物就會想追,縱使他不會攻擊,但在追逐的過程中,就讓被追的動物受到很大驚嚇。

在<不自然的同伴關係>書中有寫到,寵物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100年來,有將近500種脊椎動物滅絕,而寵物和飼養行為可說是造成其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物種滅絕的主因。這很嚴重。目前IUCN紅皮書的受脅物種之中,有上百種受到寵物威脅。其中,寵物對有些物種的存續造成直接威脅:有63種物種因為貓而滅絕、11種因為狗而滅絕。此外,有90種左右的蛙類,因為寵物傳播的蛙壺菌而預估或已確認滅絕。根據這樣的議題,我主要想要分享我自己的幾個反思,如果大家有不一樣的聲音,也歡迎與我分享。

第一、是否要透過撲殺流浪貓狗來減少他們對於生態環境的威脅

大家都知道,台灣已通過十二夜法令,因此是不能撲殺流浪動物的,而且我自己也是基於尊重生命的立場,十分反對撲殺,但是如果流浪動物真的繁殖過多,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我們有比較好的方式可以解決嗎,其實就像我之前介紹過的TNR(捕捉、節育、釋放)就是一個比較適合的方式,台灣政府從2006年從台北市開始試驗先進國家使用之街貓絕育方式,採用TNR的方式處理流浪貓問題。整合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力量,並且輔助TNR計畫的費用,從一開始的大安區新龍里,到2012年已擴大到207個里,根據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的調查資料,2005年臺北市內的街貓總數為14,499隻,而在2013年街貓的數量大幅下降至4879隻,顯示TNVR計畫的成效,而這樣透過源頭的控制與政府的重視,才能根本解決流浪動物繁殖的問題。

第二、寵物食品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書中有提到,因為飼主的經濟能力提升,而且也越來越重視自己寵物的健康,開始流行給寵物吃特選及肉品或是小型的餌料魚,但無論是肉品的牧場或是更多餌料魚的使用,其實會與野生動物搶奪土地資源,或是減少野生魚群或是海鳥的食物來源,我想有養貓狗好幾年的人應該有發現,現在市面上的寵物零食或食品的多樣化變得很誇張,很多以前人類或寵物不會吃的食品或寵物零食,現在都一堆,也主張著各種訴求,像是各種磷蝦或小魚,或深海魚,又或者豬牛羊的一些內臟或肺等,或各種鹿肉鴕鳥肉什麼的,我自己的反思是,自己是不是曾經因為覺得這是對毛小孩好,而買了過多他其實他們不需要的營養成分,甚至讓他營養失衡,是否在購買寵物食品時,你可以檢查原料來源是否適當,或者適不適合他。或者某椰與獸醫確認寵物的營養攝取狀況。這才是真的負責任的飼主態度。

最後,在愛護毛小孩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野生動物受到的威脅,想要減少野生動物跟毛小孩的衝突,我們就更需要了解他們的不同, 貓狗與人類共存的歷史已經上千年,所以已經是馴化的動物,相當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甚至在生存與食物上都相當依賴人類,在有人類的環境中他們才比較能活的相對正常健康,在情感上需要與人類相依與互動,也就是說人類的陪伴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但是野生動物卻相反,他們不適合圈養,他們需有非常大的活動空間跟自然豐富的食物來源,甚至需要同物種間的互動與社交才能發展的健康。身為飼主的我們可以做甚麼,我覺得這篇訪談不是說要抵制愛寵物的飼主們,因為這些飼主一定也都是愛動物的人,甚至比一般人更關心動物的議題,而是像教養小孩一樣,不要過度溺愛,就像寵愛貓狗的我們,會覺得不能把人類的利益為優先,應該要把貓狗的生存與精神感受都視為一個孩子,一個跟我們人類平等的生命,所以一樣的,我們也可以再把我們對於貓狗生命的尊重,擴及到野生動物,不要把貓狗的生存權益凌駕於野生動物之上,而是也要把其他動物跟貓狗一樣視為平等的生命,尊重野生動物他們的生存權,我想我們可以先從不要帶自己的寵物去明確規定不能帶寵物的生態園區,因為對寵物而言,他們在公園或一般山林與在國家公園獲得的快樂是一樣的,但對國家公園或森林公園的的野生動物來說,這裡的環境是它們生存所必須要有的。

非常謝謝你今天的收聽,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問題或希望能在頻道討論的話題,我非常期待你能跟我說,我都會很高興收到你的消息。也想請你幫我把這個頻道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讓大家都能在各種通勤或者運動下廚時,雖然很忙但耳朵有空的時間,收聽『用聽的救動物』頻道。那我們下次見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